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来到天津租界的“大宅子”

1924年秋,在济南烟酒税务局做办事员的郑士钰丢掉了工作,生活一时无着。无奈之下,郑士钰决定携妻子郭韵清与两个年幼的儿子郑庆桐、郑庆榕(即郑榕)投奔居住在天津的大哥郑士琦。此时,刚刚出生几个月的郑榕还在母亲怀抱的襁褓之中。

郑士琦虽是个下野的军阀,却因其超凡的经历而积攒下了不菲的资财。因此,对于他那座已经住上了自己一家,还有三弟、四弟和妹妹几家人的庞大住宅来说,再收留从济南投奔而来的小弟郑士钰一家四口,不过就是在他那一片众多的洋房中减少一座空房而已。

从此以后,郑士钰就和他的几个哥哥姐姐一样,再没有出去工作,带着他的妻儿一直住在大哥家里。虽然是过着寄居的日子,但生活富庶,衣食无忧。

郑士琦的“大宅子”是坐落在天津法租界三十二号路的一处洋楼。在当时洋房林立、街道整洁的天津外国租界地,郑士琦的那所由多座小洋楼组成的“大宅子”不仅豪华漂亮,而且面积庞大,几乎占据了三十二号路整整一条街。因而即便是在地处官僚买办、旧军阀集中居住的天津租界地,郑士琦气派的“大宅子”也让周边的富人“望而却步”。

当然,对于阅历丰富的下野军阀郑士琦来说,他的雄厚资财还远不止此。除了在济南等地办的几家银号外,他还有存在好几处大银行的一百多万大洋,从而“汇成”了郑士琦滚滚不断的经济来源。因此,尽管后来几家银号或是因经理卷款潜逃,或是因股东打官司而烧去了不少钱财,但都没有让三十二号路这处“大宅子”褪去光环。每天仍是郑家的几辆汽车和洋车(三轮)随着郑宅“大宅子”的开启出出入入,来往于郑家的官僚、银行家、律师等各色人物仍是络绎不绝。至于“大宅子”里,则更是丫鬟仆人簇拥。伴随着富态威严的男主人和珠光宝气的女眷们的,是回荡在“大宅子”里阵阵的麻将牌声和缭绕的鸦片烟雾。

刚刚出生几个月的郑榕,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慢慢长大。几年后,郑榕4岁了,家中也先后添了弟弟郑庆枢和妹妹郑煜华。不幸的是,这一年父亲郑士钰因病去世了。从此,母亲一人带着他们兄妹四人,继续住在大伯父家里。虽然仍是生活富庶、衣食无忧,但毕竟是“寄居”生活,郑榕在“大宅子”里度过的童年并不快乐。

童年郑榕(右一)与兄、弟、妹及亲戚家孩子

长大成人后,郑榕称自己小时候是“被寄养在这个当官的大伯父家”,并称童年的自己曾“苦闷压抑”。因此,提起童年的生活,郑榕先生回忆说:“我4岁的时候,父亲就病故了。母亲带着我们兄妹四人寄居在大伯父家里。大伯父是一个下野的军阀,在天津租界的洋楼里过着高级华人的生活。记得大伯父家那座高高“大宅子”里的洋房占了整整一条街,家里还有四辆汽车和两辆洋车。此外,还有许多仆人,从管事的,到厨师、老妈子和干杂活的,上上下下,男男女女,总共有二十多人。我小时候在家里见得最多的就是鸦片烟和麻将牌。说起来,在大伯父家的生活还是比较优裕的。但都知道旧社会有句俗话叫‘吃人家的饭,看人家的脸’。所以,虽然母亲带着我们在大伯家的物质生活不错,但精神上是苦闷压抑的。” DDehG4qeplQ12inmytoTbjNwr32voelQxvXHb8TRmQ1XapoIHXPytzptNAU6M3z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