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日本空军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在话剧舞台刚刚展现身手的郑榕也随之惊醒了表演之梦。随着战争的深入,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统治更加残忍凶暴。他们在天津和上海公开侵占了原来的租界地,在北京更是将美国人办的医院、学校全部据为己有。战争更让中国的老百姓遭受了苦难,除了物资的匮乏,就是疾病的流行。郑榕一家也过上了社会最底层苦难老百姓的生活。
自从母亲带着郑榕兄妹四人搬离天津“大宅子”的洋房之后,一家人一直靠取大伯父给的那笔存在银行里的钱的利息为生。但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日军占领了天津租界后,就将租界内所有银行的存款全部折合成了几乎是一文不值的伪钞,也就是说,一家人赖以生存的存款突然“蒸发”了。这一下,郑榕的家就彻底破产了,一家人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郑榕母亲
从衣食不愁到经济来源被切断,危难之中,郑榕的母亲一人挑起了生活重担。她遣散了家中的用人,自己承担了全部家务劳动。接着为了维持一家人生计,又开始变卖衣物和家具。从此,郑家桌上的饭菜质量一天天降低,为了孩子们,母亲最先吃上了窝头咸菜。
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老百姓的日子就更苦了。侵略者不仅疯狂地掠夺华夏大地的物资,还对北京的老百姓实行配给制。每天,为买粮食,胡同里的穷苦人辛苦排长队,好不容易才买到手的配给粮食,却是吃在嘴里咯吱作响的“混合面”。
学校里教课的美国人被赶走了,课程表里也增添了日语和读经的课程。大街上的景象就更别提了。每天去学校上课时,郑榕常常会在路上看到有人饿死在街头。随着传染病的爆发,很多人得了又拉又吐的“霍烈拉”。
胡同里只要发现有人被传上了,整条街就被封锁,然后就是大卡车整车地往城外拉死人。有时还放火烧房子。弄得人心惶惶,不可终日。耀武扬威的日军喝醉了酒,就在街上乱哭乱唱,丑态百出。
高中毕业后,郑榕考进了当时的国立北平艺专,虽然学习的是自己喜爱的油画专业,但国家的危亡、人民的苦难,却让这个心中早已积满爱国热血的青年再也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了。
离开北京前在北平艺专的郑榕
身边已经有很多学生都先后逃离北京城奔往延安或是重庆,这更让郑榕下决心离开北京城。
郑榕的大哥当时在辅仁大学读历史系,他也几次要走,可是母亲舍不得。听说西山后边有路可以投八路军,后来又听说有两个崇实中学的同学刚从西安回来,郑榕就立刻去找了他们。一个同学对他说:“你回去就准备好行李,哪天走我通知你。”郑榕听了,心里真是高兴极了。要知道那时有多少青年学生都想逃离北京呀!
艺专一个姓王的女同学,虽然已经结婚,年龄也比郑榕大,但她仍然十分向往解放区。当她得知郑榕要离开北京城的消息时,很受震动。就找人约郑榕到图书馆,当面对他说:“听说你要走了,多么羡慕你呀!希望你能为我们开一条路。”
郑榕知道这个女同学平日里是一个很不爱说话的人,可是这时却让人约他当面说出她的心里话,当时就感到这个女同学盼望逃离北京城的急切心情,他不由更为自己即将奔向抗日之路而激动。
焦急盼望和等待的日子过去了一个月后,仍然没有得到什么消息,郑榕按捺不住又找到了那个同学。大概是被郑榕坚决抗日的决心所感动,他终于对郑榕说:“你买明天去商丘的火车票吧。”接着他又指着屋子里两个郑榕不认识的人说:“这两个人和你一同走,你们在火车上不要说话,下车后,他们会把你带过去。”
在同学的帮助下,郑榕的逃亡出走就这样定了下来,母亲虽然舍不得让他走,但她也知道拦不住自己的二儿子。没有走成的大哥很替郑榕高兴,也非常支持他逃离北京城。
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一个普通的艺专学生能够逃亡出走,也是很不容易的。因此,郑榕能够逃离北京城,既离不开朋友的帮助,也让很多爱国青年羡慕。心中注满了抗日情结的热血青年郑榕更是兴奋。
临走时,踌躇满志,一心要逃离亡国奴屈辱生活的郑榕还特意画了一张手持宝剑的自画像,他觉得这张画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感。
第二天,郑榕告别了母亲,满怀着一腔抗日激情,逃离了北京,大哥亲自为他送行。当火车开动,大哥朝他挥手的时候,郑榕心中一震,一股不舍的兄弟之情油然而生,他不知这一别,何时才能见到大哥,何时才能回到北京。
火车的鸣笛终于响了,郑榕知道,自火车开动的那一刻,他告别母亲,离开家庭,走进社会的道路就开始了。那一年是1943年,郑榕19岁。
让郑榕没有想到的是,大哥的挥手告别,竟是诀别。很长时间以后郑榕才知道,日本投降后不久,他的大哥就因为得了肺病去世了。想起大哥生前的音容笑貌,郑榕怎么也想不明白,那么聪明、那么能干,充满青春活力,当年还积极参加抗日锄奸的大哥,为什么就会离开人世呢?
郑榕爱大哥,也了解他的大哥,他知道,大哥不但为人正直,而且极富才华,尤其具有绘画天才。他还知道,大哥最擅长画飞机,每次从旧书摊买回来大量的外国军事画报后,他就会临摹其中的插图照片。因为画得好,还曾出售过。
很多年后,郑榕想起早逝的大哥仍十分感慨,他为大哥没有赶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好日子,为大哥的才智没能得到发挥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