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注说明

一、《周易》版本颇多,本书以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周易正义》为底本,偶有校改处则注明依据。

二、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原文、注释、译文、说明、总论。

三、“译文”部分,以现代汉语写成,在尽可能切合原著意义、接近原文风格的同时,力求通畅明白。

四、“注释”部分,重在分析较有疑难的字音、词义、文理。

五、《易》之为书,以“象”、“数”为本,这是《周易》不同于其他典籍的重要特点;而《易》“象”与“数”的本质又在于明“理”,即说明《周易》的象征哲理。《易》学史中的“象数”、“义理”两派,既各有可取之说,也互有偏颇之处。本书的“注释”,对前贤旧说择善而从,不敢先存门户之见。间有发表著者个人看法者,亦本着“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精神,竭力探寻《周易》经传的本义,避免穿凿附会。

六、“说明”部分,根据对各卦、爻、章、节的理解需要而作,随文附叙,详略不拘,旨在补充“译文”、“注释”之所未及。

七、“总论”部分,有概说六十四卦大义者凡六十四篇,分附各卦之末;另有简论《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诸文者凡五篇,则分附各传之后。

八、西汉以降,《易》学著述繁多,有些卦爻、文句的训释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书所采古今学者的阐解,一般限取一说;唯个别重要之处,亦或两三说并存,以备参考。

九、本书所引旧注,或有涉及《周易》经传的作者、成书年代等问题,立说未必悉当,著者的看法则以书首《前言》所论为准,不一一驳正;或有反映旧时代学者的思想局限处,更希望读者作深入的分析批判。

十、《周易折中》、《重定周易费氏学》、《周易学说》等书所引前人《易》说,有时稍作删节更易,往往反映出引用者的主张。此类现象,本书转引时一仍其旧。

十一、书末附录《读易要例》一篇,简述较为重要的《易》学条例,供读者阅读本书时参考。

十二、本书所引文献资料,详书末附录《主要引用书目》。一些常用书名或作简略,如王弼《周易注》简为《王注》,孔颖达《周易正义》简为《正义》,李鼎祚《周易集解》简为《集解》,等等;此类书名,在《书目》中均以“※”号标明,以示区别。

十三、《周易》是以筮书面目出现的我国古代最早的哲学著作,有丰富的辩证法和唯物论的思想,对研究古代哲学史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又含有可资研究古代历史、文学史、科技史、文字音韵学史等方面的资料。但书中也杂糅着一些明显的唯心主义成分,尤其是浓厚的占筮色彩。这就要求读者以批判的眼光阅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十四、著者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周易译注》,基本宗旨是:努力帮助一般读者比较容易地读懂《周易》,在运用新的观点研究《周易》、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学术领域中,奉献一块引玉之砖。然而,学术的是非有待于历史检验,“非一人所得私”,“非偏执所能改”(《周易尚氏学·自序》),本书中不成熟的见解及不自觉的谬误,期待着读者的批评指正。

十五、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潘雨廷教授对本书的译注提出不少中肯的意见,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室王筱婧、郭天沅同志在本书修改过程中给予许多帮助,郑伯辉、李金健同志协助抄写部分书稿,在此一并致谢。 eIhFKJg/GTQfMz66a8lQT1/1mFWHMxiLQ0wjR1H0+5+J6OiSL5W1BYpl69w1iQr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