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望诊的原理及意义;熟悉望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掌握神的概念,望神的重点,得神、少神、 失神、 假神、 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了解望神的原理及意义。
3.掌握常色和病色、主色和客色、善色和恶色的概念及特点,五色主病的主要表现和临床意义;熟悉色与泽的临床意义,望色十法的内容;了解望色的原理及意义,望色的注意事项。
4.了解望形体、姿态的原理和意义、基本内容及临床意义。
5.熟悉头部、面部、目、口唇、咽喉的常见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了解耳、鼻、齿与龈的常见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6.熟悉颈项、胸胁、腹部、皮肤的常见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了解腰背部、四肢、二阴的常见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7.熟悉舌诊原理,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8.掌握正常舌象的特征及意义;了解舌象的生理性变异。
9.掌握舌质、 舌苔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熟悉舌象分析要点; 了解舌诊的临床意义。
10.熟悉排出物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11.掌握小儿食指正常络脉、病理小儿食指络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熟悉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望小儿食指络脉的原理及意义。
1.望神:神的概念,望神的原理及意义,望神的重点; 得神、 少神、 失神、 假神、神乱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望神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望色
(1)望色的原理及意义;常色与病色的概念及特点。
(2)五色主病的主要表现和临床意义;望色十法的内容;望色的注意事项。
3.望形
(1)望形的原理及意义;形体强、弱、胖、瘦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2)体质类型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4.望态:望姿态诊病的原理及意义;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5.局部望诊:局部望诊的原理;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6.舌诊概说
(1) 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舌诊原理。
(2)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7.正常舌象及其生理变异。
8.舌诊内容
(1)望舌质
①舌神:荣、枯舌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②舌色:淡红、淡白、红、绛、青紫舌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③舌形: 老、 嫩、 胖大、 肿胀、 瘦薄、点刺、裂纹、齿痕舌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④舌态: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舌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⑤舌下络脉的观察方法、正常舌络、病理舌络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2)望舌苔
①苔质:厚薄、润燥、腐腻、剥落、偏全、真假苔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②苔色:白、黄、灰黑苔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9.舌象分析要点与舌诊的临床意义。
10.望排出物:望排出物诊病的原理;排出物异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11.望小儿食指络脉
(1)望小儿食指络脉的原理与方法。
(2)小儿食指正常络脉、病理络脉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1.了解闻诊的原理与意义、闻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掌握正常声音与病变声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3.了解常见病体、排出物及病室气味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1.闻诊概述
(1)闻诊的原理与意义。
(2)闻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听声音
(1)听声音诊病的原理。
(2)正常声音的特点及意义。
(3)语声重浊、音哑、失音、呻吟、惊呼、谵语、郑声、错语、独语、狂言、言謇等的特点与临床意义。
(4)喘和哮、短气和少气、鼻鼾、常见咳声的特点与临床意义。
(5) 呕吐、 呃逆、 嗳气、 太息、 喷嚏、肠鸣等声音的特点与临床意义。
3.嗅气味
(1)嗅气味诊病的原理。
(2)体味、口气、呼吸、痰、涕、呕吐物、排泄物等异常气味的特点与临床意义。
(3)病室气味异常的特点与临床意义。
1.了解问诊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2.掌握主诉的含义及书写要求。
3.掌握常见现在症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1.问诊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
2.问诊的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
3.问现在症
(1) 问寒热的含义; 恶寒、 恶风、 畏寒、寒战、发热的概念;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2)问汗的内容;有汗无汗、自汗、盗汗、绝汗、战汗、黄汗、局部汗出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3)问疼痛的要点;各种疼痛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4) 头晕、 胸闷、 心悸、 胁胀、 脘痞、腹胀、身重、麻木、身痒、乏力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5) 耳鸣、 耳聋、 重听、 耳胀、 耳闭、目痒、目痛、目胀、目眩、目昏、雀盲、歧视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6) 失眠、 嗜睡、 昏睡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7)饮食、口味、二便异常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8)经带异常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9) 阳痿、 遗精、 早泄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10)问小儿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1.了解脉象形成的原理。
2.掌握诊脉的部位,寸口诊脉的方法,正常脉象的特征。
3.掌握常见脉象的特征和临床意义,相兼脉的主病;了解妇人脉与小儿脉的特征和临床意义,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运用。
4.了解按诊的原理及意义。
5.熟悉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掌握按脘腹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熟悉按头颈部、 额部、 胸胁、 乳房、 虚里、背部、 肌肤、 手足、 切经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1.脉象形成的原理及诊脉的部位。
2.寸口诊脉的原理及方法,构成脉象的要素。
3.正常脉象的特点和脉象的生理变异。
4.二十八脉的脉象特征和临床意义。
5.相似脉的鉴别,相兼脉的主病。
6.妇人脉与小儿脉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7.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运用。
8.按诊的原理及意义、 方法、 注意事项。
9.常用的按诊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