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孙子兵法》的哲学内涵

在哲学领域,《孙子兵法》虽没有完整的体系,但其中所反映的哲学思想却十分丰富。它深刻地揭示出了战争中的普遍规律,同时也全面地论述了战争中取胜的因素,反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原始的辩证法思想。

首先,《孙子兵法》反映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即表现出了无神论和反天命的态度。《孙子兵法》用间篇记载:“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这就是说,孙武不相信鬼神,不凭借星辰运行去推测吉凶祸福。《孙子兵法》中也提到过“天”,但对“天”是以“阴阳、寒暑、时制也”的唯物主义阐释的,这与宗教神学把“天”视为神是不同的。孙武还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所以可以利用和把握这个规律。《虚实篇》里记载:“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此外,自然界的天时和地利还可以服务于军事战争之中。《火攻》篇对天时的利用有很多精彩的论述,比如“昼风久,夜风止”。

《孙子兵法》中的朴素唯物论观点还表现在对战争规律的探索上,比如在《用间》中就有“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者,先知也”这样的论断,意思是说在战争之前必须了解敌我的所有情况。这一理论在古今中外都非常有名。可以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一个具有普遍规律的思想,是《孙子兵法》思想的精华之一。而这条规律在哲学意义上就是实事求是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此外,《孙子兵法》在论述敌我的情况时还非常重视国家的经济状况。经济是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作战》中就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困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由此可见,战争大量消耗国家财富,如果国家财政枯竭了,就势必会急于增加赋税,结果就会使国内空虚,如果长此恶性循环,就会导致“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作战》)的情况,可以说,孙武看到了物质基础在两军对垒时的重要性。孙武在论述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时,还主张厚赏士卒,善待俘虏,“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作战》),以及利用缴获的武器、军资、俘虏等充实自己的军队,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这些都是朴素唯物思想的反映。

老子骑牛

老子(约前571—约前471),字伯阳,谥号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教之祖。

其次,《孙子兵法》中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孙子兵法》中记载了很多军事领域中的对立面,比如敌我、众寡、强弱、攻守、进退、胜败、奇正、虚实、迂直、利害、勇怯、劳逸、饱饥、安动、静哗、久速、治乱、远近、得失、彼己、安危等等,这些矛盾关系属于对立统一的范畴。值得一提的是,《孙子兵法》具有全面观察问题和避免片面性认识的思想。《孙子兵法》的杰出命题“知彼知己”就是例子,这在前文已经详细叙述过,这里就不加多说。《孙子兵法》还看到了治乱、勇怯、强弱、佚劳、饱饥、安动等等诸多矛盾现象的相互转化。孙武在《势篇》中说道:“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意思就是,“乱”能够在它的对立面——“治”中产生,“怯”能够在它的对立面——“勇”中产生,“弱”能够在它的对立面——“强”中产生。《势篇》中的“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军争》中提到:“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侍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意思是说,在军队士气上,要千方百计地避开敌人的优势,等到敌人松懈疲惫之时再去攻打;在军心上,要用自己的严整去对待敌军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去对待敌军的恐慌;在军力上,用自己的远近优势去对待敌军的长途跋涉,用自己的从容休整去对待敌军的奔走疲劳。《孙子兵法》在看出战争中的矛盾体相互转化后,又进一步指出人力的重要性。《虚实》篇说道“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形篇》中说道“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又说“胜可知,而不可为”。由此可见,《孙子兵法》的辩证法在当时的时代实属难能可贵。虽然孙武没有对“胜可知,而不可为”与“胜可为”的关系以及“可知”与“可为”的关系作出辩证统一的阐述,但是他提出的“胜可知”和“胜可为”就已经含有朴素辩证法的因素了。

此外,我国传统辩证法的思想是建立在阴阳两个基本点之上的。老子的逻辑重点是“阴”,他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处于下位,后发制人。老子是以政治家的眼光选择“阴”来思考的。而《孙子兵法》的辩证智慧则是崇尚刚“阳”。孙子作为一个军事家,他认为两军相遇勇者胜,这是基本不变的规律。因此,孙武的辩证思想是以“阳”为主导的。孙武主张在诸多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孙子兵法》在论述战争的时候,不把胜负放在第一位,而强调一仗之胜不足以欢喜,因为要是这个胜仗把自己的财力、物力、人力消耗殆尽了,之后就会被人打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就是孙子的思想精华之一。孙武还注重战争的主动权。将军要想克敌制胜就必须要牢牢把握战争的主动权。而主动权是以实力为基础的,所以孙子说战争的胜负不能寄希望于敌人的软弱,而要寄望于自己对自己实力的肯定。“立于不败之地”正是这个道理。孙子不主张一味地逞强,而要积蓄实力,以静待有利战机。总而言之,在当时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孙武提出了超越前人又引领后人的杰出思想。他虽然只是作为一个军事家享誉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但是他的光辉思想里却蕴含了大量的哲学命题以及人生道理。 Wp0fXZgZjNRk9FMnHWYK8yAG6IHNO9ATLUK5z+Vi03qT8BYTaSwgg93K7V948kA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