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隐居穹窿和功成身退

吴国位于长江三角洲广袤的冲积平原之中,这里山并不是很多,却相对集中于吴地西部的太湖东岸。吴国的河道纵横,湖泊密布,西通太湖,东达江海;吴国的农田平畴,发展稻业和蚕桑,百姓生活比较富裕,是个崛起之中的诸侯国。约在吴王僚九年(前518年),孙武携带妻子鲍氏、次子孙明以及家仆,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这个新兴的吴国。孙武见这里处处青山绿水,景色十分秀丽,空气也比齐国要清新得多,呼吸也变得舒畅了,心情也变得很好。孙武等人来到了吴国都城以后,先找了一家僻静的馆舍暂时住了下来。安顿好家人,孙武就开始走进街市感受吴国的国风和民风。

吴都城在几代君王的经营后已经初具规模:宫廷院苑,前朝后市;府宅民居,鳞次栉比;店肆兴旺,货物充足;街市干净,民风淳朴。这里既有北方的爽朗,又兼具南方的清秀,让孙武及其家人倍感亲切、舒适。但是,孙武现在还不太懂吴国当地的语言。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孙武带着仆人天天进出馆舍,就为了与当地人进行语言沟通。孙武遇到了一个非常热心的当地人,这个当地人就成了孙武的“乡导”。在“乡导”的帮助下,孙武逐渐了解了吴地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历史文化以及政治动态。孙武十分清楚,要想在此地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就必须全面了解和熟悉吴国的国情、民情、军情等诸多方面的具体情况。孙武在自己的努力下很快就听懂了吴地的方言,孙武甚至还能够用吴地方言与当地的百姓交谈了。一个月后,孙武已经基本适应了吴地的生活,他穿着与吴地百姓一样的衣服,说着跟吴地百姓一样的语言,有着与吴地百姓一样的生活习惯。可以说,聪明的孙武用最快的速度融入了吴国的社会生活中。

在吴国都城住了一段时间后,孙武想长期在这里定居下来。于是,孙武一家人就在郊外找了一处地方住了下来。一天,孙武来到了位于吴都西南的穹窿山。穹窿山是吴地西部太湖东岸群山之冠。孙武站在穹窿山顶上极目远眺,远处的泱泱太湖尽收眼底;近处的密布河网和点点船帆也非常清晰;穹窿山下田陌纵横,谷浪飘香。可以说,从军事应用的角度来看,这里是监视太湖水面和整个吴都的最佳瞭望窗口。

仔细观察,孙武发现穹窿山的东岭有一条深坞,那里地势非常平缓、宽阔,坞中处处都是古树翠竹,荫天蔽日,山泉淙淙,终年不绝。此外,山坞背峰向阳,气候冬暖夏凉,出坞口不远就是吴都宫苑。那里非常适合人居住,而且是个读书隐居的好地方,所以,孙武决定在那里隐居,一边躬耕自作,研究兵学,一边观察吴国的政治走向。几天后,孙武就带着妻儿来到穹窿山中的这条山坞居住下来。后来,当地人将这个山坞取名为“茅蓬坞”。孙武的半部《孙子兵法》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吴国自从强大起来以后,就开始了讨伐越国的战争。在一次跟越国打仗的过程中,阖闾受了重伤,不久后便病逝了,太子夫差继承了王位,孙武和伍子胥辅佐夫差完成了报仇雪耻的大业。前494 年春,越王勾践调集军队从水上进攻吴国,夫差率领10万精兵于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太湖边)迎战。经过孙武和伍子胥的策划,吴军在夜间安排了很多诈兵,分为两翼,高举火把,在黑暗中乘势大败越军,越王勾践在吴军的追击下带领5000名残兵逃向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上的一个小城中,最后,勾践不得不向吴王屈辱求和,孙武和伍子胥当时就认为:勾践被迫求和,一定还会千方百计地报复吴王,所以当时就建议吴王彻底灭掉越国。但夫差听了奸臣的挑拨,不理睬孙武和伍子胥的苦谏。伍子胥一再劝吴王不要答应越王求和的请求,夫差不听劝阻,同意了勾践的求和请求。

吴国在南方地区取得胜利以后,就开始向北方中原地区步步进逼。前485年,夫差联合鲁国将齐军打败。前482年,夫差又率领着几万精兵从水路北上,到达了黄池(今河南省封丘县南),与晋、鲁等诸国君会盟。吴王夫差在这次盟会上,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取得了霸主的地位。吴王夫差继位之后,生活上非常奢侈、腐化。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夫差开始变得有些自以为是,他不再是从前那个励精图治,对孙武和伍子胥这些功臣都十分重视的帝王了。吴王开始重用奸臣伯嚭。伯嚭收受了越国的巨额贿赂,因此,他充分利用自己手里的权力离间夫差和孙武、伍子胥等忠臣贤士之间的关系。越王勾践也积极谋划着消灭吴王的斗志,一方面他自己亲侍吴王,卧薪尝胆;一方面他选美女西施、郑旦入吴。西施入吴后,夫差开始大兴土木,建筑姑苏台,天天饮酒,夜夜笙歌,完全沉醉在了酒色之中。

孙武躬耕茅蓬坞

孙武隐居在穹窿山东岭的茅蓬坞之后,一边带着妻儿亲自躬耕陇亩,一边继续研究兵法,观察吴国的政治走向。

孙武非常清楚此时夫差的狂妄孤行,伯嚭的贪婪祸国和吴国宫廷中的勾心斗角,这一切让孙武感到非常失望,他敏锐地觉察到吴王很可能会作出错误的决策而使吴国不可救药。孙武深知“飞鸟绝,良弓藏;狐兔尽,走狗烹”的道理,他不愿重蹈其叔父田穰苴的覆辙,因而,孙武决定著述兵法以教后人。这些思想孙武在《孙子兵法》的首篇《计》中就已经论述过:“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孙武觉得自己现在应该急流勇退,归隐养老了。

孙武正式向夫差提出了自己归隐养老的请求。临别之时,孙武与伍子胥深谈到很晚,孙武暗地劝好友伍子胥道:“自古暑往则寒来,春还则秋至。这是自然规律,吴王夫差现在自恃强盛,以至于奢侈无度,荒废朝政。要是我们功成名就却不懂得如何隐退,就会给将来留下隐患。我并不是想独善其身,我还想着保全自己的全家。”伍子胥听了之后,不以为然。孙武走后,伍子胥没有听从孙武的劝告,他在越国的问题上一再向夫差进谏,吴王夫差非常生气。伍子胥的苦谏不但没有换来夫差的赏识,夫差甚至开始厌恶伍子胥。于是,夫差就制造各种借口,逼迫伍子胥自尽,甚至还命令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在一只皮袋里,扔入江中,不给予安葬。伍子胥的死给孙武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孙武的心完全凉了,他意识到吴国已经无药可救了。于是孙武决定悄然归隐,息影深山。吴王夫差念孙武战功显赫,临别时赠送孙武数车金帛。孙武并没有把这些钱据为己有,他把这些钱沿路散发给了当地的贫困百姓。伍子胥当时没有听进去孙武的忠告,落得这样凄惨的下场。

夫差十四年(前482年),国力大增的越国趁吴国国内空虚,突袭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后亲自率领越国大军,沿海北上,逆淮水向西,直插吴都。这一战使吴国损失十分惨重,再加上吴国国内生产荒废,民力凋敝,吴国从此一蹶不振。次年冬天,吴国与越国媾和。此后,分别在夫差十八年(前478年)和二十一年(前475年),越国又先后两次攻打吴国。夫差二十三年(前473年),越军在勾践的率领下,先在笠泽(今太湖)打败吴军;又将吴军困于都城,最后终于攻陷了吴国的都城。吴王夫差被迫弃都逃往余杭山(今吴县西部阳山附近)。越王勾践率军乘胜追击,夫差进退两难,最后自缢身亡。强大的吴国就这样被越国消灭了。这一切都在孙武的预料之中,也证明了孙武功成身退的决定是正确的。这样,孙武也可以有时间来修订自己的军事著作了。孙武根据自己平时训练军队、指挥作战的经验,修订了《孙子兵法》十三篇。

孙武归隐山林以后,每天都与吴地的青山碧水为伴,他与家人一起悠闲自在,尽享天伦之乐。他的次子孙明和三子孙敌都已长大成人。可以说,孙武既是父亲,又是老师,他把自己毕生的军事理论和谋略思想都传授给自己的孩子们。在闲暇的日子里,孙武还把自己从前写的十三篇兵法简册拿出来,让孩子们和他一起重新进行修改和完善。其中次子孙明最聪明伶俐,领悟力最强,所以深得孙武喜爱。孙明在兵学方面的造诣最深,其后立有战功,被越王勾践封赐世袭富春采地。孙明的后裔孙膑,成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传世。

此外,孙武从退隐一直到终老的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没有离开过吴国,他死后葬在吴都的郊外。孙武的一生,除了战功显赫之外,还为后人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关于论兵、论政的篇章。值得一提的是,孙武第一次晋见吴王阖闾时所呈献的十三篇兵法是在全面总结前人关于战争经验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实地考察感受写成的。其内容侧重于迎合吴王“西破强楚、争霸诸侯”的愿望,又针对楚、越、齐、晋等吴国周边邻国的情况,而提出战而能胜的战略战术思想。这些思想经过长期南征北战的实践检验,基本是正确的,但有些内容还是需要进一步阐明和发挥。孙武就利用这段隐居的日子重新思考了自己长期以来所从事的军事战争的实践经验,以及吴国最终被越国灭亡的教训,这部兵书在孙子的笔下更加完善了,并逐渐成为了兵学思想的宝库和兵家的经典著作。

可以说,孙武的军事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观点。孙武在其兵法中科学概括并总结了丰富的哲学道理,从而也确立了他在春秋末期与孔子、老子并列的地位,他们是春秋末期思想界三颗最耀眼的明星。虽然孙武的军事理论还有一些缺点和错误,但其著作《孙子兵法》已经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其他兵法著作了。战国时期的吴起、孙膑、尉缭子等众多的军事家都推崇孙武的军事艺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也盛赞《孙子兵法》,他还亲自整理前人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作成简明的“略解”,这也为后人学习和运用《孙子兵法》提供了很多史料。宋朝时期,《孙子兵法》作为《武经七书》的第一部,成为科举中武科考试的理论科目,《孙子兵法》从此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孙子兵法》也在越南、朝鲜、日本、以色列乃至英国、德国、俄国等地广泛流传。据粗略数据表明,迄今为止,《孙子兵法》在世界上已有汉、英、俄、朝、意、德、捷、罗、希伯莱、丹麦、希腊、日、阿拉伯、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西班牙等十九种语言的近八百种版本。《孙子兵法》不愧于“世界第一兵书”和“兵学圣典”的美誉;孙武本人也自然被世界各国的兵家学者公认为“东方兵学鼻祖”。 b/hRxlMPeL6rYkagKx7SzU1k+8mODdfK6g37K6JjjZ/4wK5/dGJabw/rgqjFlMj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