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柏寝台悟兵与学琴

柏寝台在齐国都城临淄的北面七十里处,西距乐安城八里,是齐桓公称霸后的第三年(前676年)所建。桓公曾经在柏寝台会盟诸侯,因此柏寝台又被称为桓公台。台高数十仞,方圆五六十亩,台上殿阁非常堂皇,屋宇非常壮观,苍松翠柏。台下辟有一个演武场,作为军兵操练之用。

就在孙武迁居乐安的这年,柏寝台上的宫室重新进行了修葺。完工之后,齐景公和相国晏婴等人一起登上柏寝台观阅齐军演阵。只见演武场上,战车井然有序,战马昂首抖鬃。三军阵容整齐,士卒精神抖擞,在孙书的号令下,全军有条不紊地变换着队形。孙武当时也站在柏寝台上全神贯注地看着演武场上宏大雄壮的场面,他深受感动。演武阵势中最为壮观的是战车演练。齐国当时属于千乘之国,军事非常强盛。每乘战车由4匹膘肥体壮的战马驾挽,并配有30名甲兵和3名甲士。车左挟弓箭紧盯前方;车右持长戈虎视耽耽;御者配短剑,手挽辔缰。其他的17名徒卒各持兵器护卫在战车的两侧、后方。这时金鼓齐鸣,战马奋蹄,战车疾驰,甲士踊跃,排山倒海之势不可阻挡。孙武还是头一次看见如此盛大的军事演练。孙武豪情激荡,思绪万千。他联想到兵书上的帝王和后来的商汤伐桀,到姜太公辅佐周室,率师灭商,立下头等功勋而封齐建国,联想到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霸中原……这一切的背后靠的都是强大的军事实力。于是,孙武顿时领悟到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演武完毕,孙书率三军将士向齐景公行参拜之礼。齐景公非常满意这次的演武练习,于是,他犒赏三军,吩咐设宴柏寝宫,款待孙书以及卿大夫,同时命人召来乐师田开,弹奏乐曲来助兴。孙武就跟随在孙书左右,他看着祖父亲切的面容,他为祖父刚才操练军士时的威风凛凛的神情而自豪。演武虽然结束了,但那令人振奋的壮阔情景还在孙武的脑际萦绕。自幼受到军事思想熏陶的孙武,通过这次的演武彻底领悟到了兵法的重要性。他决心学习前人兵典,研究战争的普遍规律,探求军事的规律,总结战事的经验,形成自己的兵学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上次去柏寝台观看祖父孙书的演阵练兵之后,孙武认识了伯祖父田开,田开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琴艺令孙武非常钦佩。一天,孙武再次登上柏寝台,专门向伯祖父田开学习琴艺。孙武自幼接受过“庠序”教育,他略懂一些基本乐理,所以田开并不从基础开始教,而是直接从比较深奥的开始教。田开告诉孙武,琴乐分为武乐和韶乐两种。武乐是周武王所作。武王深恐士众和百姓不能长久地敬服他,因此,创作了乐歌来警戒百姓们。而韶乐是齐国现在最流行的乐曲。据传,“韶”本是东夷之乐,后来舜将其加工,创造出了箫韶。箫韶是在石磐、上鼓的伴奏下,由化装成鸟兽的人在那里边歌边舞,这就是先民狩猎生活的原始乐舞。这个乐舞传到了夏代。夏后将其更名为“九韶”、“九代”。周立国之后用其作为宫廷大乐。由于韶乐是开国君主姜太公引入齐国的,因受太公“因俗简礼”的治国策略的影响,齐国的宫廷和民间就没有像周王室那样界限森严。在这种情况下,韶乐与齐国俗乐相互结合,更加的突出了乐舞的表现力和亲和性,民间也开始逐渐流行了起来。孙武从来没听过这番理论,他马上就对学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田开见孙武学习得非常投入,就接着讲了起来:“武乐共计有‘六成’:初成出兵伐纣;再成灭商;三成开国;四成南国诸侯归附;五成分陕而治;六成歌颂天子,这是武乐之大成。”

孙武边静心细听,边暗自佩服田开渊博的知识,同时,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渊博的知识是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基础。

就这样,祖孙二人一个认真地讲解,一个认真地听着。孙武钦佩田开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琴艺;田开喜欢孙武的勤奋好学和活跃的思维。一个真心学,一个实心教,这样,孙武的琴艺就在田开的精心教导和悉心传授之下,有了非常迅速的进步。几天后,田开让孙武当着他的面弹琴。孙武一曲弹完之后,田开非常惊奇地说:“你刚来的时候,和弦也不准,指法也比较生疏,想不到就这几天的功夫,你的琴艺竟然增长得如此神速,指法纯熟,疾徐有致,高低合度,一般的琴师都不是你的对手。”听了田开的夸奖后,孙武自然非常高兴,同时也非常感谢田开。于是,孙武在之后的练习中,更加地刻苦,有时弹琴弹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一个月过后,孙武就把田开所知晓的古曲全部都学会了。孙武不想长期打扰田开的平静生活,于是,孙武打算告辞。田开送给了孙武一架自己最喜爱的古琴作为纪念。孙武千恩万谢,辞别了田开,回到了时隔一月有余的家里。 yJ0g6wiQ/Vyn1shj0mv5O22o9gLJTvcC23VabnmjSfAzsUwlRRyPBlQpS7JXxJQ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