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坏情绪有毒,不要让孩子的童年只记住你的大吼大叫

童年经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有深刻影响的,因为童年正是一个人开始接触世界、认识世界、不断学习以至于形成自己独特个性的重要阶段。童年因为单纯,所以更容易接纳与学习,也就对很多事有更深刻的记忆。如果孩子在童年听到的都是妈妈的吼叫,感受到的都是妈妈的坏情绪,那么他童年的色彩会是什么样的呢?你想过吗?

实际上,妈妈是一个家庭的灵魂,孩子跟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所以妈妈的情绪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妈妈高兴,孩子当然也高兴;妈妈一旦发怒,孩子也会主动表现得小心翼翼,所以才会有幼小的孩子用各种笨拙的方式来讨好妈妈,只希望妈妈能恢复快乐,能让他感受到快乐所带来的温暖。

来看一件真实的小事:

一位妈妈因为某些事一直情绪低落,全家人本想着出去吃顿饭,也让妈妈散散心。妈妈的心情导致她面对各种事情时总是会看到不好的一面,结果负面情绪满满,尤其是在面对4岁半的孩子时,一会儿说她吃饭不认真,一会儿又说她不好好走路,一会儿又说她各种“不听话”。结果不仅自己心情没变好,其他人的心情也都受到了负面影响。

吃完饭,一家人沿着湖边走路回家。孩子在前面跑跳着,妈妈和爸爸一言不发地在后面跟着。忽然,孩子做了个大跳的动作,因为看上去有些滑稽,妈妈忍不住笑出了声音。路上行人很少,妈妈的笑声很清晰地传到了孩子的耳朵里。孩子回头看看妈妈,然后就开始了一个接一个的大跳动作。

也许是跳得太欢、跑得太快,孩子一个没刹住,跪在了地上,她赶紧站起来,自己看看手,拍拍裤子。妈妈走过去问她:“疼不疼?别跳了,好好走路。”孩子却摇头说:“只要妈妈一直笑,我就一直跳。”

妈妈听了默默地往前走,眼睛却感觉有些酸。

然后,她又听见身后,孩子小声地告诉爸爸:“爸爸,其实我手挺疼的,我按到地上了,所以疼。”爸爸安慰的声音也小小的,妈妈忽然觉得,自己一直这样的坏情绪好像真的挺让人讨厌的,她回头拉过孩子的手,内心似乎感觉好了许多。

这件事让这位妈妈对孩子第一次有如此强烈的悔意,她觉得自己用那样的情绪、态度对待孩子,但孩子却如天使一般让她开心。这让她看到,孩子努力讨好的背后,其实也隐藏着一定的伤害,“孩子自己舔了舔伤口,装作不疼的样子,还要笑着、努力着把妈妈逗笑,想想都觉得心酸”。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来,孩子更愿意记住妈妈笑的样子,他的内心装得更多的是“妈妈快乐,所以我快乐”。而情绪中的我们,却总是“不遗余力”地、尽情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对孩子所做的努力视若无物。

坏情绪有毒,来自妈妈的坏情绪更是毒性强烈。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都无法给予他最需要的温暖,这才是让孩子情绪日渐低落的源头。慢慢地,孩子的记忆中将可能会越来越少地出现妈妈的笑容,取而代之的是每日不断增加的情绪爆发,如果孩子只记得妈妈大吼大叫的样子,再也想不起来妈妈的笑容,这个孩子的内心将会多么冰冷,而受到妈妈坏情绪的影响,孩子的情绪也将日渐暴躁。

一般来说,大吼大叫是一些妈妈释放坏情绪的最主要的方式,那么我们不妨就用一种更简单直接的方式来理解坏情绪的毒性发散过程:

妈妈产生坏情绪→引发大吼大叫→释放毒素

孩子接收坏情绪→被动接纳吼叫→不知不觉“中毒”

妈妈持续释放坏情绪→不分场合时间吼叫→毒素不断入侵孩子

孩子的坏情绪被调动→学会用错误的方式表达情绪→孩子中毒已深

更严重的事实是,除非中途妈妈意识到了问题(注意!一定是妈妈主动意识到自己就是那个毒源,并主动去克服、改变),否则这个过程不仅不会停止,而且会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就像一句歌词所描述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每个孩子长大后身上都会带有爸爸或妈妈的影子,他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他记忆中父母的样子。

相信没有人会愿意让孩子“中毒”,那么当你心平气和的时候,想象这个可怕的毒性传染过程,就把它尽早停下来吧!你爱孩子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就赶紧想办法戒掉吼叫,别再毒害他!

孩子的童年是那么美好,我们能做的事情也是那么多——

教孩子学会做事,看他从完全不会到日渐熟练;

教孩子认真生活,看他从乱七八糟到条理清晰;

陪孩子快乐玩耍,看他从单纯欢笑到趣味动脑;

陪孩子渡过难关,看他从只会哭泣到学习思考;

给孩子展现能力,看他从简单模仿到思维多元;

给孩子灿烂笑容,看他从笑容回应到主动关怀;

……

有这么多的事情可以填满孩子的记忆,而且如此看来,自己和孩子的生活都如此的忙碌,哪里还有那么多时间留给坏情绪去捣乱呢?所以努力做一个好妈妈,就先丢掉坏情绪吧。当孩子的记忆中填满妈妈的温暖与爱,我们的家庭生活必定也将在这温暖与爱中越来越幸福。 vKs6F3NRb6+n2+YGRr23bDTAKsvw9aNQJchNEmJ5tgn44Rssm/hwQwp2TGocR80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