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NO.3
科技走一步,科幻走两步

除了凡尔纳、威尔斯,19世纪还有其他一些优秀的科幻作家,比如《福尔摩斯探案记》的作者阿瑟·柯南·道尔,他创作的《失落的世界》是第一本写恐龙的长篇科幻小说,柯南·道尔还亲自将这部小说拍成同名默片,后世的《侏罗纪公园》《金刚》等电影都深受影响。又比如美国的著名诗人、小说家埃德加·爱伦·坡,他写下了《瓶中手稿》《皮姆历险记》《瓦儿德马案实》等科幻小说,开了美国科幻小说的先河。

问题来了,为什么科幻小说会诞生在19世纪的英国,又能有那么多作家响应,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这个还得从科幻小说的源头讲起。

在西方,科幻小说最早的源头,有人追溯到公元前2100多年的《吉尔伽美什史诗》。

《吉尔伽美什史诗》刻在泥板上,是古代两河流域阿卡德人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和文化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欧洲各民族的文学形成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吉尔伽美什是半神半人式的英雄人物,他制服过猛兽,战胜过魔怪,在神的启示下躲过了洪水大劫难。最后他去追求长生不死的仙药,神仙可怜他,告诉他怎样拿到仙药,结果他却什么也没拿到。这部古老的英雄史诗,反映了上古先民与自然搏斗,探求自然规律、生死奥秘的过程。

这个吉尔伽美什的故事是不是有点眼熟?对的,希腊神话故事中有类似的英雄,欧洲其他国家的民间传说故事中也能找到吉尔伽美什的影子。

希腊的荷马史诗《奥德赛》算是此类作品中的经典:伊萨卡国王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率部归乡,历经十年海上漂泊,遭逢各种磨难,但他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勇气顽强地与厄运做斗争,终于得以平安返回家园。故事中的种种险象,是在向人们揭示未知世界的恐怖,告诫人们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危及人类安全的险境,但人类也不必沮丧,只要依靠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得到胜利。

图7 刻有《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泥板,现存于苏莱曼尼亚博物馆

神话传说、英雄故事都带有幻想的色彩,它们记录了人类早期探索自然的活动,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躲避灾难、冲破束缚的信念。

幻想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最早在古希腊就开始了。生活在公元初年的希腊学者普鲁塔克写过一篇《论月球表面》,讨论月球上的阴影究竟是什么、月球上到底有没有居民。

公元2世纪,古希腊作家卢奇安写了两篇关于月球旅行的故事,其中一篇名为《真实的历史》。故事中的主人公乘船从地中海出发,遭遇强风,被刮到了空中,离奇地登上了月球,目睹月球人与太阳人的星际大作战。作者以极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上天世界中的种种奇异景象。卢奇安运用他所了解的所有科学知识,描绘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因此也有人提出,卢奇安的这篇《真实的历史》才是史上第一篇科幻小说。但要是单以写了月球就是科幻的话,似乎对科幻的定义太简单了。

说到月球,我国唐朝就有关于月球的小说了,比卢奇安的作品只晚了几百年。这就是《酉阳杂俎》中天咫卷写的故事。

原文如下:

大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尝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萝越涧,境及幽敻,遂迷归路。将暮,不知所之。徙倚间,忽觉丛中鼾睡声。披蓁窥之,见一人布衣,甚洁白,枕一襆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径,迷路,君知向官道否?”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襆,有斤凿数事,玉屑饭两裹,授予二人,曰:“分食此,虽不足长生,可一生无疾耳。”乃起,与二人指一支径:“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见。

大和是唐文宗李昂的年号,时间是公元827―835年。这个故事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真实感特别强。不过文中出现了七宝,这个是指佛教七宝,包括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月亮是这七种宝物合成的?这难免是叙述者的想象了。

故事翻译成现代语言,是这样的:

在827年─835年的某天,郑仁本的表弟和一位王秀才同游嵩山。俩人翻山岭越山涧,在密林深处越走越远,渐渐迷了路。眼看天就黑了,俩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忽然听见草丛中有打呼噜的声音。俩人赶紧拨开草丛,只见一个人身穿洁白布衣,头枕着一个包袱,正在熟睡中。二人将他叫醒,询问下山的路。那白衣人瞟他们一眼,转身又睡。二人不依不饶,白衣人无奈坐起来说:“过来吧,我告诉你们。”二人凑过来问:“您是从哪来的呀?”白衣人笑答:“你们知道吗?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的。月亮的形状就像一个球。你们看见月亮发出的光亮,其实是太阳照到月亮的凸处而产生的。有八万二千户人,常年在月亮上修整起伏不平之处,我就是其中一户。”白衣人打开包裹,里面果然有凿子、斧头之类的工具,还有两包饭。白衣人把饭送给二人:“这是‘玉屑饭’,你们吃了虽然不能长生不老,但一辈子不会生病。”说完,就站起来指着一条小路说:“沿着这条路走就能走到大路上,去吧。”二人顺着他所指方向望去。再回头,白衣人已经消失不见了。

《酉阳杂俎》是唐代文学家段成式写的,时间约为9世纪。这个白衣人是不是登月的宇航员?白衣是宇航服,而玉屑饭是压缩饼干?

比较起遥远的月球,人们更关心身边的世界。从14到16世纪,欧洲大陆上掀起了一场彻底改变世界面貌的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不仅是一次极其深刻的思想革命,造就了欧洲近代文学艺术的繁荣,它还宣告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15世纪末,大规模的航海探险活动拉开了帷幕。不久,人类便证实了地球是圆形球体的猜想,世界地图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天文学、医学、数学、物理学相继得到迅速发展。

新的地理发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探险者从外域带回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奇闻逸事,则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好奇心。有关大西洲的记载,使人们相信地球的某些地方一定还存在着未知的世界。到了17、18世纪,有关去未知世界旅行的作品多了起来。德国的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就写了一部名为《梦,或月球天文学》的小说。这位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科学家用了十多年修改他的小说,直到1634年才得以出版。小说简短地讲述了飞往月球的过程和月球上的种种事物,然后用了正文三倍的篇幅做科学性注释和概念解释。

1726年,爱尔兰文学家斯威夫特的小说《在世界遥远国度的游记》出版,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格列佛游记》。游记记叙了在航海术帮助下的格列佛如何在小人国、大人国、拉普他岛游历,以及与马族相遇的故事。格列佛的故事具有很强的讽刺性,可是很多时候人们将它定义为儿童小说。

图8 《格列佛游记》插画:格列佛在小人国

1730年,大文豪伏尔泰也写了一篇科幻味道很强的小说《米克罗美加斯》,讲述天狼星人和土星人一起到地球来旅行。因为伏尔泰具有引力方面的知识,故事中的星际旅行以当时最新的宇宙论为基础,完全没有幻想成分。

1741年,挪威的路德维希·霍尔伯格出版了《尼古拉·克里姆的地下世界之旅》,故事讲述尼古拉·克里姆在地球内部旅行的过程,他发现地球不但中间是空的,而且空得还塞进了一个星系。这部作品大受欢迎,一直到19世纪还在流行。仿作层出不穷,就连凡尔纳的《地心游记》都带着它的影子。

这一时期的作品已明显带有近代科学的印记,考证科幻发展史的学者将其统称为早期科幻作品。

直到20世纪,仍有大批的科幻作家兴致勃勃地寻找着未知的世界,他们有的钻入地下,有的潜入海底,有的搜寻亚马逊的热带雨林、喜马拉雅山的深谷密境以及冰雪覆盖的极地,设想着一个个形态各异、一直与我们隔绝而独立存在的生物群体。对未知世界的探险和发现是科幻小说永远的话题。科幻小说自由畅想的另一个源头来自乌托邦文学。乌托邦雏形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在这本书里讲述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度。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写了一本书就叫《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讲了自己的理想国——乌托邦(意即“何地方都找不到的东西”)。这个地方财产公有,人民平等,人人劳动,按需分配,不仅自由、民主、博爱,而且无比富有,人人俊美,道德文化水平很高。

托马斯·莫尔是外交家、人文主义者,当过英国的首相,但他没有机会在现实中实现政治抱负,而且因为不支持国王离婚被砍了头。

后来乌托邦理想为世人所知,并且得到了精英分子的响应,乌托邦小说此后还有德国人托玛索·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法国人弗朗西斯·培根的《新亚特兰蒂斯》等。

乌托邦原本是学者们的一种政治理想,期望找到人类社会的理想存在模式,这与科幻小说关心人类整个种族命运的目的相似。不过科幻小说作家并不总是乐天派,他们的笔下创造出了反乌托邦式的社会。乌托邦是对美好社会的一种向往,反乌托邦则是对现实社会的讽刺,对未来的一种警示,告诫人类如果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世界就有可能会变成地狱。

图9 版画:托马斯·莫尔

在文学界,《弗兰肯斯坦》本该属于哥特小说。哥特小说是18世纪中期流行的通俗文学,因小说多发生在中世纪哥特式的阴森古堡中而得名。这种小说往往充满神秘色彩,有恐怖成分,故事中常常出现鬼魂、凶杀等惊悚情节,当时曾在英国风行一时,是中产阶级饱食终日后的休闲读物。英国的狄更斯和勃朗特姐妹,美国的埃德加·爱伦·坡和霍桑等都写过哥特小说。

但是《弗兰肯斯坦》第一次引入了现代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发明,与传统的哥特小说泾渭分明。在此之前的神话传说、英雄传奇、探索世界及乌托邦文学虽然不乏丰富的幻想,却都不具备充分、成熟和可靠的现代科学依据。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的出现都是在现代科技产生之前。

只有现代科技发展了才有科幻小说,这是科幻小说与其他类型小说的根本区别。

可以说是经过千多年的积累发酵,科幻小说才终于在恰当的时代通过《弗兰肯斯坦》降落世间。

《弗兰肯斯坦》出版的时代,是什么时代呢?那是19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英、法、美等国相继完成了业革命,科学技术文明空前发达,天文、地理、物理、生物等学科都相继有了重大的发现。广大民众被日新月异的科学所震惊,他们有了蒸汽机车,有了电话,有了X光……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众相信科学,并对科技改变世界抱有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在他们看来,科学知识是一件魔力无边的法宝,它能带着人类不断探索、发现奇迹。

然而智者总是走在人类眼界的前面,他们有的看到了科学技术将取得的巨大进步,有的看到了科技背后的阴影,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提出了憧憬或者疑问。

《弗兰肯斯坦》提出了疑问:科学能够造人了,但却无法改变社会的状况……

《时间机器》提出了疑问:科学发展的将来,人类会变成什么样子?是不是依然有阶层,而且分化越来越严重……

《神食》在憧憬:将有崭新的人类,突破现有认知的腐朽框架,带着新思想茁壮成长……

此时,英国在芝加哥和敖德萨有粮仓,在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有森林,养羊场在澳大利亚,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牙买加刚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在全世界买买买的英国人喝从中国运来的茶叶,饮在东印度种植场培植的咖啡,感叹大英帝国的繁荣昌盛。

然而,工业不仅带来欣欣向荣,还带来了英国皇家河流污染调查委员会“泰晤士河也就无可阻挡地成了藏污纳垢之所”的报告,大量用煤造成的严重大气污染,因为追求快速扩张而倒闭的银行……

有远见的科幻作家在看到资本主义繁荣的同时,也看到了在资本背后的残酷剥削和压榨,对人类的未来忧心忡忡。这也是他们投身科幻小说创作的动机。

“二战”结束后,身患糖尿病的威尔斯,生命走到了尽头。他从战争的风云中看到人类的未来,饱含希望也充满自我毁灭的危机,正如他在《时间机器》中发出的感慨:“想到人类智慧之梦是如何的短暂,我不禁惆怅万分,它已经扼杀了自己,它曾经执着地追求舒适和安逸,追求一个以安全和永恒为口号的均衡社会,它让自己的理想成为现实,然后也导致了自己的毁灭……”

于是,科幻小说就攀沿着科技树的成长飞速发展,在科技发展的道路前方亮起一盏明灯,不仅想象科技的将来,更警惕着科技的将来。

科幻小说是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是工业革命对社会深刻影响的必然反映。科幻小说的源头来自人类对未知的好奇心。

图10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 eKDqx46O8r/VAMqrBkEOpRT54XfKYa2eWSEni3C+8gdiJ1GyKL0+DqNNRaC9q2h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