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节

用黄金思维圈思考,引爆孩子演说的内驱力

古老的篝火已经孕育出新的火种,在心与心之间传播,在屏与屏之间传播。点燃思想的时代已经来临!

——《连线》杂志前任主编克里斯·安德森

很多时候,为了让孩子演说打卡或提升演说的质量,妈妈用了很多方法,比如鼓励表扬,或是承诺给孩子买零食、买心爱的玩具,用来鼓励孩子的坚持。

这些方法用两个字总结,就是“操纵”。我们用这种方式引诱孩子采取行动。这种方式不是不可取,但是它会让孩子忽视演说的真正价值。孩子在练习演说,并不代表孩子从内心自发地想要演说,这是两回事。

1 别着急培养,先从“为什么”开始

一次立立妈妈在孩子演说力社群里分享时说道:“记得立立上幼儿园的时候学习演讲小主持,因为我深知表达的重要性,我也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给他报了演说主持班,但是没过多久,他就不愿意去了。当然,那个时候也许是我自己工作比较忙,所以疏忽了,没有引导和陪伴他,导致他课堂上跟不上,也失去了兴趣。后来我也理智地放下了。

“参加1000天演说打卡这段时间,我们母子俩经历了很多的情绪和思想斗争。先是非常痛苦,不知道如何开始;然后特别纠结,害怕立立坚持不下去,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又感觉到开心快乐。

“记得第一天打卡,没有什么经验,让立立读了一首诗就发到群里了。一个视频,我就要拍好几遍。立立也特别不耐烦,我记得在第三天的时候,我们是从下午2点多开始拍视频的,一直拍到晚上差不多9点半,视频在晚上10点多才发到群里面。

“那天下午,我特别痛苦和纠结,因为我觉得孩子不耐烦,他肯定会坚持不下去的,我非常纠结要不要坚持,这才第三天呢,孩子就开始不耐烦了,我和孩子抱头痛哭,但我还是没有放弃。

“我们不断磨合,不断找方法。立立特别不喜欢绕口令,我就和孩子聊,建议他讲故事,可以在群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故事。慢慢地,立立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我觉得贵在坚持这一点太重要了。

“一周之后,我们把痛苦转换为行动。他开始主动和自愿去打卡。每到晚上8点钟的时候,他就会把手机放在桌子上,开始叫妈妈:我们开始打卡啦。”

立立妈妈坚持陪伴孩子演说打卡,从痛苦纠结到后来终于感受到坚持的快乐。但如果一开始我们就引导孩子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演说打卡,孩子在演说上就会更有主动性。

我们想象一下,一个7岁男孩,如果妈妈说:“我们今天要开始演说打卡,演说会让你特别会讲话,变得很厉害,会有更多同学和老师喜欢你。如果你能坚持演说打卡,坚持21天,妈妈就带你去买你喜欢的汽车模型。”

很多妈妈会采取类似的方式,但如果你这样说:“妈妈不断学习,是为了活出更精彩的样子,所以白天上班,晚上看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发现锻炼演说能够让语言表达更清楚,也更容易和别人沟通。所以妈妈天天练习演说打卡,你愿意和妈妈一起演说打卡,变成更优秀的自己吗?”

两种方式,似乎都是让孩子去演说,但是给到孩子的感受却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感受到的,不是要演说的能力,而是演说的信念。演说的信念,是我们传递不断变得更优秀的信念,会吸引孩子和你一起,努力向上,积极成长。

第一种我们用操纵的方式,会让你害怕孩子不受控制、不能坚持,也会让你心动,因为毕竟容易实现靠外在的条件来影响孩子的行为。第二种说法的方式则是运用了黄金圈法则,探索事情的本质,分享自己的内在感受,吸引相同内在感受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用黄金圈法则思考,孩子能够建立真正的影响力,这就是为什么要用黄金圈法则来思考演说的关键原因。

黄金圈法则,其实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方法。我们思考和认识问题可以“从外到内”画成3个圈:最外面的圈层是What,也就是“做什么”,指的是事情的表象;中间的圈层是How,也就是“怎么做”,是实现目标的途径;最里边的圈层是Why,也是“为什么做”一件事。

而绝大多数家长思考、行动和交流的方式都是从最外面的What圈层,也就是从“做什么”的圈层开始。比如我们想到培养孩子的演说力,就开始设立目标,第一天让孩子讲故事,第二天让孩子念一首诗,等等。

但是黄金圈法则对我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它告诉我们思考问题要“从内向外”,而不要“从外向内”,也就是说第一步是思考Why,为什么:你为什么要培养孩子演说力?从而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要演说,怀着什么样的信念。绝大多数人做事情的时候从来没有清晰明确地问过自己为什么,而只是在执行别人给我们的任务,所以,我们培养孩子的演说力,孩子也只是执行任务而已,并没有发自内心地想清楚为什么要演说。

正如查理·芒格曾经说的:不断问自己一个又一个为什么,你就能更好地思考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先问自己为什么要培养孩子演说力的原因,而不是觉得因为别人开始培养了,或是学校有要求,就想起来要培养。

只有想明白了最内圈层的Why(为什么),第二步才是思考中间圈层的How(怎么做)。How这个圈层就是要梳理你如何实现目标,用什么方式落实你的理念、价值观。

比如你的价值观是希望孩子通过演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梳理出实现独立思考的路径。再比如,你的价值观是希望孩子表达清晰,你可能梳理出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孩子演说逻辑上下功夫。在How(怎么做)的层面,就是要找到实现目标和理念的方法。

黄金圈最外面的圈层,就是What(做什么)。如果我们想清楚Why(为什么)和How(怎么做),那What(做什么)就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了。所以,想真正培养孩子的演说力,需要我们“从内向外”思考:先想Why(为什么),再到How(怎么做),最后是What(做什么),而我们绝大多时候却是直接在What(做什么)层面思考。

2 抓住Why的本质,玩转How的创意

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如果我们希望孩子的演说力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我们就要看清楚培养孩子演说力的本质,从培养问“为什么”的习惯开始。

因为当我们停留在How(怎么做)或What(做什么)的层面找答案的时候,答案就永远不会创新,只有在Why(为什么)层面,去思考如何培养的时候,才会有很多创新的想法。

当社群里聊到为什么要培养孩子演说力时,有的妈妈说希望孩子能够更自信,有的妈妈说希望对孩子的社交有帮助,有的妈妈说演说可以让孩子以后更有影响力。

这些是你真实的需求吗?了解为什么需要培养演说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问一问我们内心里的“为什么”,连续追问五个“为什么”,一直挖掘到我们最深层次的感受,再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再来设计。

比如我们询问一位刚接孩子放学的妈妈。

问: 为什么要学习演说?

妈妈: 因为希望孩子通过演说,更有影响力。

问: 为什么希望孩子有影响力?

妈妈: 因为有影响力就更容易做成事情,达成他的目标。

问: 为什么希望他能达成他的目标?

妈妈: 因为达成目标之后他就会有很多的动力、价值感和自信。

问: 为什么希望他有动力、价值感和自信?

妈妈: 因为他这一生就会活得很充实、有成就感。

问: 为什么希望孩子一生活得很充实、有成就感?

妈妈: 因为这是一个人来到世界的使命。

你看,我们很多想不清楚的问题,通过问五个为什么,一下子就找到了,培养孩子演说力的答案,你也可以试试问自己五个为什么。当我们找到内心的真实需求,培养演说力的目的是帮助他感受到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从这个角度,我们就会有很多创意。

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再停留于让孩子只是读读故事、背背诗这样简单的需求了,我们就会丰富孩子生命的体验,在感受到生命的辽阔的同时,也能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如何通过丰富孩子生命的体验,丰富他演说的素材,开阔视野呢?其实无外乎就是读书和旅行。关于读书后面的篇章会提到,我们来分享让孩子从演说角度,玩转旅行的打开方式。

我们经常带孩子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动物园。动物园动物太多了,如果我们走马观花地一个个看下来,其实孩子的体验不是很多。怎么玩最能激发孩子的创意演说呢?

从动物种类开始,让孩子从熟悉的动物到不熟悉的动物。比如第一次看陆生动物,第二次看水生动物,第三次看两栖动物。这样归类的方式有助于孩子去比较不同种类动物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生物的丰富与美妙。

具体可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分3步走。

第一,旅行前:准备素材魔法箱

在每次去动物园之前看哪一类别的动物,可以阅读相关的动物绘本、动物电影,来激发孩子对探索动物的兴趣。

比如说孩子喜欢看猴子,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看有关猴子的绘本和书籍。小一点的孩子可以看《晚安大猩猩》《大猩猩》《黑猩猩的面包店》。

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看《大猩猩的手有这么大》《和导盲猩猩一起去一起探险》《走进神奇的动物世界》《神奇树屋》《我家是动物园》《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动物每天都在做什么?》。

或者是看有关猴子的电影和动画片《西游记》《猴子捞月》《淘气的金丝猴》。

在观看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去复述看过的故事,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比如:“你喜欢故事里的小猴子吗?为什么?”“为什么小猴子想去捞月亮?”

多提一些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和猴子亲密互动。

第二,旅行中:动物故事会

观察猴子的时候,可以问问孩子猴子在干什么。

孩子会说,一只大猴子在追一只小猴子。

你可以说,今天是猴子王国一个很重要的日子。

孩子可能接着说,今天我们会看见猴子国王。

你可以继续说,你看哪只小猴子最像猴子国王?

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我们一起和孩子编一个猴子的故事,当时猴子吃什么,在玩什么,在看什么,怎么和游客互动的,都可以变成故事的内容。

你可能会说我的孩子没有那么多的想象力,你要来引导故事的走向,孩子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回答。

比如,你说今天是猴子王国王子过生日,你觉得今天它会得到什么礼物呢?

孩子可能会说香蕉。

你接下去:这个香蕉会是谁给的呢?是爸爸妈妈,还是它的好朋友?

孩子可能会说是它的好朋友。

你继续:这个王子今天会感觉怎么样呢?

孩子会说:感觉很开心。

我们每提问一句,都在引导故事的走向,是不是很有趣?当我们和孩子一起编完故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拿出随身携带的话筒,让孩子自己在猴子乐园旁边来讲一讲猴子的故事。

第三,回家后:动物的自我介绍

每次我们在动物园都可以扮演动物的角色,重新介绍自己。比如说:大家好,我是小猴子,我有长长的尾巴和灵巧的双手,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用我的尾巴荡秋千。

对于大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可以问稍微复杂的问题,比如说:与猴子相关的诗,你知道吗?猴子最喜欢生活在哪里?猴子的寿命有多久?猴子喜欢吃的食物还有哪些动物也喜欢吃?这就引导孩子从动物的生长环境、历史和食物的关系,来探索动物了。

每次孩子演说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给孩子录制小视频,这些小视频收集起来,孩子就有自己的“动物世界”了。

练习工具

五个为什么

如果你着眼于怎样提高孩子的演说力,遇到挫折或者孩子不愿意的时候,最先放弃的可能不是孩子,而是你。

当我们不从表面去思考问题,而是不断问自己为什么要提高孩子演说力,就是从心的层面去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培养孩子成为优秀的演说家。

连续追问5个为什么,一直挖掘到我们最深层次的感受,就像本书第23页提到的那5个连续追问“为什么”的例子。

所以5个为什么工具用起来,连续追问,就能发现问题的本质。到最后你会发现答案E才是你培养孩子演说力的核心原因,一起来试试吧! Pz9A2N/rQMqc78cKqDlzan8Hq8EZ2FHJPmQaDmGxKmZYJFNF9iJCsEbtiP/AMrL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