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05年农历八月,清廷认可袁世凯和赵尔巽联衔奏请的废止科举议案,决定自第二年开始所有乡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也一并停止。同年12月,决定设立学部,统筹全国的学堂教育。此义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就提出来过,经过七年的曲折终于实现。废科举和设学部这两大晚清文教变革的大举措,都直接与王国维的人生际遇相关。

新设立的学部尚书为荣庆,其人与罗振玉有旧,很快就于1906年年初奏调罗入学部为参事,王国维与罗北上同行,并住在罗振玉家中。可是当年七月,先生父尊王乃誉病逝,于是又归里料理父丧,并作《先太学君行状》。丁忧守制期间,乡先生尝推举先生为本乡学务总董,谢不就,提出:“吾浙一省尚无完全之师范学校,其高等学堂附属之师范简易科卒业者,学术卤莽,教授拙劣,断不足以胜教员之任。”又说:“就地方教育情形,非学部统筹全局,立其根本,则虽圣贤豪杰亦无以善其后,况不才如某者乎。且某尚欲研究学问,又将有四方之役,未能以身委诸一邑之公益也。” 此可见先生对晚清教育现状的体认别具卓识。其中,刊载于1906年出版的《教育世界》第13期上的《去毒篇》一文,尤值得我们注意。当时社会有识之士对鸦片之为害无不深恶痛绝,但怎样才能彻底根除?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写道:

禁鸦片之根本之道,除修明政治,大兴教育,以养成国民之知识及道德外,尤不可不于国民之感情加之意焉。其道安在?即宗教与美术二者是。前者适于下流社会,后者适于上流社会;前者所以鼓国民之希望,后者所以供国民之慰藉。兹二者,尤我国今日所最缺乏,亦其所最需要者也。

他甚至还说“感情上之疾病,非以感情治之不可”,把情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内容之一,这是王氏的特见,应看到这是切合我国国情的非常重要的教育思想。

第二年,经罗振玉引见,得识学部尚书兼军机大臣荣庆,受到赏识,命在学部总务司行走,同时担任学部图书编译局编译之职。1907年9月,清廷谕令已经入职军机的张之洞管理学部。但南皮雅不情愿任该职,多次辞却,反复谕诏,才不得已北上京师。然未及一载,1908年11月14日、15日,光绪和慈禧先后辞世,清朝的命运已接近终局。而第二年即1909年的10月,张之洞就溘然而逝了,终年七十三岁。王国维写给张之洞的长信《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就在此前后。信中提出,经学科大学和文学科大学的课程设置有经学而没有哲学,是根本性的错误。盖先生在沉醉于欧西哲学、美学的同时,对东西教育思想也做了深入的研究,《教育世界》上曾发表多篇他探讨教育问题的文章可作为证明。

他的指陈辜鸿铭翻译错误的《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也是这一年所写,发表在《教育世界》杂志。值得注意的是二十年后《学衡》重刊此文,他所做的一番说明:“此文作于光绪丙午,曾登载于上海《教育世界》杂志。此志当日不行于世,故鲜知之者。越二十年乙丑夏日,检理旧箧始得之。《学衡》杂志编者请转载,因复览一过。此文对辜君批评颇酷,少年习气,殊堪自哂。案辜君雄文卓识,世间久有定论,此文所指摘者,不过其一二小疵,读者若以此而抹杀辜君,则不独非鄙人今日之意,亦非二十年前作此文之旨也。” 从中可以看出先生学术思想的变迁,以及他的足以启导后世的自省精神。

静安先生任职学部的时间是在1907年春天。恰好同年5月法人伯希和氏运敦煌写本经卷过京师,他有机缘和罗振玉一起前往观看,并将其中一些作了过录,因而结识了伯氏这位日后对他的学术甚有影响的著名汉学家。7月,原配莫氏病故;阴历年底,继母叶老太太亦辞世。先生两返海宁,料理丧事。家庭屡遭不幸,对先生之精神打击也大矣。1908年3月,续娶莫氏之表甥女潘氏为继室。4月,携眷北上,仍任职学部,寓宣武门内新帘子胡同。1909年,兼任学部名词馆协修,严复为总纂。

这一时期,先生之学已由哲学和美学转向文学和戏曲研究。京师人文荟萃,图书条件便利,词曲等古籍善本年来先生多有所得,从而引发新的学术兴趣。《曲录》《优语录》《录曲余谈》《曲调源流表》《古剧脚色考》《录鬼簿校注》,以及《清真先生遗事》等词曲著作,均成于此一时期。这一时期的另一大著述是《人间词话》。在总结自己诗词创作经验基础上,以新观念接通古人,诠释境界说的多重意涵,成独家之诗学体系。“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静安先生说这是“古今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则其论诗论词,学问之门径修养固未肯稍忘,实亦包含己身为学进路的深切体会。《人间词话》最初连载于《国粹学报》,是为上卷;下卷系门人赵万里整理,发表于十九卷三号之《小说月报》,已经是先生逝世之后了。

罗振玉1911年创办《国学丛刊》,先生为之序,写道:“学之义不明于天下久矣。今之言学者,有新旧之争,有中西之争,有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之争。余正告天下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学之徒,即学焉而未尝知学者也。” 罗振玉为《国学丛刊》所作之序,也是出自先生之手,叙古往今来学术衍变,言简意赅,独具手眼。 Vi8kl9r10La4mV5hPlhJ6ECQIZgsJ4ocoYUjmgmREdjUV5JpyuvbezUZBoDPVpD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