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六十多年前来华清池,在他的《小记十篇》中有一篇《游临潼》,其中写道,那一天天气晴朗,他们一行从西安城出发,经过浐河和灞河:
十点半到临潼。并不进临潼县城,径到华清池。这一带树木比一路上繁茂,苍翠成林。仰望骊山不怎么高,可是有丘壑,有丘壑就有姿致,绿树红叶跟山石配合,俨然入画。从前唐明皇在这里修华清宫,周围起些公卿的邸宅,不致孤单寂寞,于是在华清池洗洗温泉澡,在长生殿跟杨玉环起个鹣(jiān)鹣鲽(dié)鲽的恩爱誓。就享乐方面说,他可真是个老在行。
很显然,叶圣陶对“从此君王不早朝”,在享乐方面“老在行”的李隆基也是嘲讽的。他接着写:
现在所谓华清池是个紧靠着骊山的花园布置。纯粹中国式,有假山、回廊、花栏、荷池、小桥,亭馆全用彩椽,当然,浴室也包括在里头。花栏里菊花、西番莲、美人蕉开得正有劲儿,还有些粉红的大型月季——这时候还开月季,可见地气之暖。荷池里只剩荷梗了,几只鸭悠然浮在池面。这池水是从温泉引过来的因而想起“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
那一天,他还在一间美其名曰“贵妃池”的温泉洗过澡。他说:“水清极了,温度比福州的温泉和重庆的南温泉、北温泉似乎都高些(我只洗过这三处温泉),可是不嫌其烫。”洗完澡起来,又倒了茶壶里的水尝尝,“那是煮过的温泉水,清淡,没有什么矿质的气味”。叶圣陶是记录,如实地记下了他的华清池之行,就像在他之前来过这儿的作家张恨水一样。
张恨水也在华清池泡过温泉,留下了一组纪行的文字,有《华清池洗澡》和《华清池的历史》。张恨水是写文章高手,以通俗白话小说知名于世,拥有广泛的读者,他的散文也很好。我们先来读他的《华清池洗澡》。他说到陕西去的人,经过东大道,有两个地方总要去看看,第一个是华山,第二个就是华清池,“无论经过什么浩劫,华山的五峰,始终是高入太空,而华清池的温泉,也始终保持四十度上下的温度,向上涌着”。然后就开始聚焦于华清池,全篇只是叙事,不抒情。前面我们读了光其军那篇,一直在抒情。不是说不能抒情,但是要警惕抒情过头。叙事的文章要干净,不能拖泥带水,而且重点一定要突出。
《华清池洗澡》一文的重点是洗澡还是华清池?重点当然是华清池。那就从华清池大概的情形开始吧,张恨水说先素描一下:
在一片广场的南边,绿树参差的当中,映掩着几处楼阁,向一个铁栅栏的圈子门望进去,好像是一所园林。树木后面很高大的一个圆山峰,便是骊山之麓。只是这个山,不像华山有木、有石,这是土山,微微的有些稀草而已。
进了这园子门,便是一道曲折的水池,有道石桥跨过池去。池的正面,有三间玻璃窗户的水榭,岸后的杨柳,倒垂着枝条,罩着浓荫过来。水榭西角,有间亭式的粉壁屋子,在回廊转弯的所在,传说,那就是杨贵妃洗澡所在了。水榭的东角,还有一所楼,可以转着走上山去,山上有老君祠,因为我看山不甚好,没有上去。
有没有发现,张恨水当年走的路线和我们今天的路线差不多?我们也可以仿照他的口吻,这样说:“因为我看山不甚好,没有上去。”他没有上山去,却来了一句:“我看山不甚好,没有上去。”笔墨简练,就这么一句,回避了写山上的所见。
他到杨贵妃洗澡的地方了吗?(童子:到了。)你们觉得自己所见跟张恨水看见的一样吗?有没有看见倒垂着枝条的杨柳?有没有看见一道曲折的水池?写到这里,他有没有发表感想?到了杨贵妃洗澡的地方,他竟然没有感想,只是轻轻地写了一句:“传说,那就是杨贵妃洗澡所在了。”接着,他要去洗澡的地方了:
在水榭后面,有一带屋子,便是浴室。这里的浴室,分作两种,一种特别室,要买票才可以洗澡,每人一元。一种是普通室,不要钱,游人可以自由下水洗澡。至于普通和特别之分,就因为这特别室,里面预备着休息室,有炕床、清茶、围巾,还有人伺候,和都市上的浴堂差不多。
休息室里开着一门,门里就是浴池。这个池大概有三丈见方三尺多深,池底是水门汀铺的,四围是白瓷砖墙,很是干净。泉由池底南墙流进,源源不断,西北角有个出水的眼,当洗澡的时候,却已塞住。原来这里的规矩,一池水至多洗五个人,五个人之后,必定要换过一池,那眼就是换水所用。
水的温度,比人的体温,要高一两度,在这水里洗到十分钟左右,必定要出水来休息一会儿,不然,热气熏蒸,人受不了。和我同时下池洗澡的,共是三人,洗不多时,都是汗涔(cén)涔地站了起来。后人集句,说当日杨贵妃洗澡是“侍儿扶起娇无力”“一支梨花春带雨”,那真是一点不会错的。
张恨水终于在华清池洗了个澡。这可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所以写得很详细。他洗的是“特别室”。他有没有去过“普通室”呢?继续往下看:
再就到普通室,是紧接着这池里流出去的水,温度和清洁,都差一点,不花钱之不大好,就在这一点。这池现归陕西省政府派有专员管理,男女分池沐浴,普通特别,都是一样,所收的费用,除修理华清池而外,并在这里设有乡村学校,和果园,所在这里洗澡的人,多少是帮助着一点建设费了。
你们有没有发现,张恨水写得非常干净。这是干干净净的叙事。他来华清池洗澡这件事本来是很不起眼的一桩小事,他写得非常简练,他的重点放在哪里?他从休息室进入池水的这几段。哪怕文字很简约,他仍然想到了白居易,毕竟白居易的《长恨歌》与华清池关系太深了,他在如此节约的笔墨中都不忘引两句诗,只是误把“梨花一枝春带雨”写成了“一支梨花春带雨”。
这一篇是他的亲历,写的是他眼前所见而且洗过澡的华清池。接下来的一篇是写历史,是他的所闻所知。还记得我们刚才提到他经过杨贵妃洗澡所在,没有多说一句话,即使他想说,也要留给《华清池的历史》。这篇文章不足四百字,却写得具体生动,读来真切。大家来读一下:
在西北这地方,要找水木清华的地方,实在不容易,而况又是温泉,所以在历史上,华清池是向来被人称颂着的。原来这地方,叫“骊山汤”,在《汉武帝故事》《三秦故事》中,都是用这个名字。
在秦始皇手上就盖有房子,到汉武帝手上加修。由此以后,历代都有建筑,隋文帝曾种过松柏千株,杂树为屋,已经很繁盛。到了唐朝太宗手上,先建温泉宫,规模还不大。到了风流天子唐明皇手上,就改为华清宫,宫里分瑶光楼、飞霜殿、御汤九龙殿。
这九龙殿,又叫莲花汤。安禄山这小子,没造反以前,在范阳刻了许多石莲花,和鱼龙凫雁这些玩意进贡,唐明皇都让放到水里去,个个都像活的。水里又叠沉香木作假山,唐明皇坐了镀银的小船在水里玩。
他又让贵妃在汤里洗澡,他偷着参观。因为这样一来,后人播之诗歌,就更有名了。这泉本靠着骊山,相传秦始皇阿房宫的大门,也就在这里。我们在这里洗澡之余,回想当年的繁华,都在那里,觉得人生真不过这么回事。
在华清池五间厅前
自唐代以来,关于华清池,白居易、杜牧他们留下了传世之作。白话文中虽有张恨水、叶圣陶的纪实之作,但说实话没有写得特别好的作品。所以你们还有机会,如果你们有关华清池的习作写得好,说不准五十年后、一百年后的学生,还可以作为范文来读呢。
我们知道一代有一代的文学,从《诗经》到《楚辞》,然后有唐诗宋词,接下来是元曲。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小令是散曲的一种,是从宋词里面发展出来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元朝有一位叫张养浩的诗人,留下了一首令人特别难忘的小令,就是《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chóu chú)。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次我们没有打算去潼关,入了潼关就进了关中。自古以来,当长安成为政治中心时,潼关就关乎着朝代的兴衰存亡。“安史之乱”的时候,安禄山、史思明打到潼关,朝廷有一支重兵把守潼关。守关的这支部队是唐帝国最强大的军队,本以为他们可以挡住安禄山、史思明,没想到很快就被打败了。唐玄宗因此踏上了流亡之路,只能是“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了。
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讲的是朝代的兴亡,结尾的这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直为人传诵。无论是谁统治,无论是兴是亡,受苦的都是老百姓。因为张养浩的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我想起了他另外一首《山坡羊·骊山怀古》,一起来读: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yíng)纡(yū)。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两首《山坡羊》的小令,都是怀古: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赢输也好,兴亡也好,都是在感叹朝代的兴衰。无论赢了还是输了,最后都变成了兵马俑坑的土,华清池的土。我们来骊山其实就是看“土”的。土是泥土,土也是废墟。回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我们再来读一下庞进的散文《骊山云树》:
如果志书记载得不错,长生殿的位置当在骊山北麓三元洞上朝元阁下。取名“长生”,是要把人间的富贵安乐长长久久地享用下去了。玄宗挽着贵妃的手,在朝元阁里敬过了太上老君,就凭着雕栏看天上的牛郎织女。啖几颗快马送来的南方荔枝,听一段清悠妙曼的《霓裳羽衣曲》,两个人神魂交融,飘飘然如腾云驾雾。
安禄山突然间就造反了。李先生睁开睡眼的时候,渔阳鼙鼓的隆隆声已震疼了他的耳朵。他没有料到,长生殿里的美事竟然不能长久;身边这位腴美的贵妃,将化作马嵬坡下一具冰凉的骷髅。他更没有料到,手中无限大的权力从此将很快萎缩到几近于无,繁荣鼎昌的大唐盛世,从此会一蹶不振。
也可以说,唐帝国的转折点在骊山脚下、华清池畔。“太液芙蓉未央柳”见证的不仅是“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朝朝暮暮情,更是“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历史剧变。颠沛流离之中的杜甫,将以他金石般的诗篇记录这个帝国由盛转衰时的痛苦。白居易的《长恨歌》,以一句“此恨绵绵无绝期”收尾。一千两百多年后,诗人洛夫回应了这个“恨”字:
恨,多半从火中开始
他遥望窗外
他的头
随鸟飞而摆动
眼睛,随落日变色
他呼唤的那个名字
埋入了回声
这个“恨”字,岂止因为一个“情”字,那还是从“火”中开始的恨,这“火”可是史不绝书的战火。从周幽王为取悦褒姒“烽火戏诸侯”,到“安史之乱”前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朝朝暮暮情,再到1936年张学良发动兵谏在华清池拘捕蒋介石,不同的时间,同一个空间,历史就是这样一条线,穿过骊山、华清池这个针眼,“地理、天时和人文就这么绝妙地交融互渗在一起”。还是张养浩说得好: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我是一块石头,静静地在池底沉睡着。我不知道我睡了多久,因为我早已记不清上次见到光明是何时。
他们说,这里是华清池,是唐朝一位皇帝与他的爱妃洗澡的地方。那时,这里是有水的,温泉水清澈见底,冒着热气,从状如芙蓉的精致喷水口中涌出。
我开始回忆,回忆那个叫作“唐”的朝代。我的经历,我依稀记得。在冬天,我大概是世上最幸福的石头,每当我听见他们说的那位妃子清脆的笑声,就有冒着热气的温泉水将我包裹,然后越流越多,直到妃子的脚踏入了水池,一步一摇地走向水中。不过这些我都无法看见,我只能在温暖的水中陶醉,闻她的脂粉香味。即使我不饮酒,也会醉倒,想必那皇帝也醉倒在这样的温柔乡中了。如果这样的温暖要用江山来换,我想,也并不吃亏。他们又说这池底的石头——也就是我——是一种珍贵的玉石,被打磨得十分平整,极尽奢华。奢华?我看不到我自己,但我可以感受到,现在我身上蒙着灰尘与土块,表面像老人的脸一样凹凸不平。而那位妃子和那位帝王呢?他们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但这样的消失却让后人对他们无限同情,也不知是他们的幸还是不幸。
无论怎样,我——作为一块石头,比他们幸运,我可以承载着后人对那个时代的怀念与美好想象,尽管我早已青春不再。
五间厅 刘艺婷画
一朵槐花往下落,旋转着……慢慢地下落……
它不甘,它想变作一眼清泉,从骊山上往下流,那能观赏多美的风景啊!而且流入华清池时,或许还能看到“侍儿扶起娇无力”的难忘景象。它想啊想,继续往下坠……
它不甘,它想变作一个柿子,饱满而又晶莹的火柿子,被人民的汗水滋润着,被那双满是折皱的手摘下。细品一口,甘甜果肉在人们口中回荡。最后,变成了一滴果汁,在人们的记忆中浮现……那是多么美好呀!它总是那样地想……
槐花往下落着,落在了我的手心里。我把它收集起来,与它一起品味着华清池的乐趣。
青石在池底静静躺着,贵妃时如此,张恨水来时如此,我来时亦如此。
石板起先被温泉洗刷,后又被时间浸泡,四壁便变得如现在般光滑了。漫长的岁月里,美人将脚伸入水里试温,然后轻叫一声便走入池中的情景或许还在你夜夜的梦中萦绕。
可美人却离开了你。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青石板啊!你是否记得那披头散发的仓皇背影?你是否眼睁睁地看着她急促又不舍地回头?美人狼狈地离开了骊山,离开了你。大唐的荣华也随着车辕滚滚离开了。
美人去了,你孤独地在时间中静卧,直到被土掩盖;水流也离开了你,但你依旧用坚硬的身板守护着大唐的盛世。温泉的历史,还有那位美人的历史——她的声音,她的微笑都在里面了。
美人已去,岁月不同,可你依旧。
你方方正正地像个盒子码在池旁,却偷偷把记忆——用历史的刻纹锁在里面了。
骊山的天空很晴朗,也不曾有雨在此时降临,那就更别提所谓彩虹了。
只是在水光潋滟时,九龙池的水波总会将阳光折射成七色,在水色人影中显得熠熠生辉。
也许当杨贵妃美人出浴的时候,她就如九天银河一般耀眼,如出水芙蓉一般娇艳,“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个朝代从此沉陷了,那个不可一世的帝王,因为一个女子而荒废了他的江山大业,那女子到最后却香消玉殒了。
水上虹确是一晃儿就过去了的。或许唐玄宗在乎的江山美人,到头来不过是雨后彩虹,幻梦一场。
贵妃与皇帝的爱情,或许不那么干净。他们之间已然隔着太多钩心斗角。
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却非常简单干净,没有杂质。如一个中秋的晚上,人山人海中的惊鸿一瞥。
在那个充斥着欢乐的晚上,两条毫不相干的直线就此相交。
从此,每当中秋节灯火通明时,总有两盏霓虹灯上写着同样的愿望:一生一誓一双人。
或许,来世他们不再是皇亲国戚。一个是刺客行侠江湖,一个是琴师抚遍天下琴,他们之间的爱恨不过是相濡以沫,共赠花灯,仅此而已。
在华清池五间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