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新型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信息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物联网实现城区普遍覆盖,工业互联网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车联网成为各地政府和企业竞相投入的重点。

1.4.1 物联网部署取得积极成效

2020年5月7日,工信部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该通知指出,加强物联网建设,明确到2020年底,物联网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

1.物联网规模体量稳步攀升

物联网历经数年发展,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建设的NB-IoT基站超过100万个。其中,中国联通建设的NB-IoT基站有34万个,中国移动建设的NB-IoT基站有43万个,中国电信建设的NB-IoT基站有45万个。到2020年底,预计中国的NB-IoT基站数将达到150万个,增幅为50%。这些基站主要用于抄表、电子停车、智慧路灯、烟雾报警等场景,连接的用户数突破1亿。其中,中国移动的NB-IoT连接数已超过4000万,中国电信的NB-IoT连接数超过4000万,中国联通的NB-IoT连接数超过1000万。

截至2019年底,中国已建成的NB-IoT基站超过70万个,实现全国主要城市、乡镇以上区域连续覆盖,为各类应用发展奠定良好的网络基础。2020年1月,NB-IoT在全球的连接数破亿;同年2月,NB-IoT在中国的连接数破亿。网络建设已覆盖全国346个主要城市,拥有几十万个站点,NB-IoT网络服务可一点开卡、全网可用。中国联通正在拓展900兆频谱演进,持续在5G领域发力,并着力建设联通物联网大生态,打造新的商业模式;通过行业联盟、5G联盟、物联网联盟等,结合开发者体系、开放资源,孵化和推广NB-IoT应用。2020年,中国电信全网41万个LTE800M基站全部升级为NB-IoT网络,实现包括偏远山区在内的全国覆盖,整体NB-IoT覆盖率达97.84%。

2.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

物联网全面暴发机遇来临。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互促融合发展趋势日益凸显。伴随着全国各省2020年投资计划的公布,5G、物联网等新基建成为投资新亮点。从产业、需求、政策等多层面发力,为物联网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物联网进入暴发式发展阶段,万物互联将逐渐成为现实。预计未来几年,联网终端设施数量将呈现指数级增长。根据Statista数据,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将达310亿个;2025年,这一数据将增长至740亿个。中国是最大的物联网连接市场,占比将近全球的30%。

在新冠肺炎防控关键时期,物联网在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成效显著,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我国经济平稳有序运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方位支持疫情防控。在社区管理方面,人脸识别、热成像测温等技术普遍应用于社区人员身份识别、非接触式体温筛查及门禁无人化管理;手机App实时发布疫情防控信息,并协助业主遥控非接触乘坐电梯;智能摄像头高效协助小区人员管理,对人员聚集等违规行为实时监控并预警。在人流管控方面,车牌智能识别、红外线测温等技术在机场、车站、高速公路卡口等人流密集区域大量投入使用,大幅度提高排查效率;无人机巡查、高空喊话在城区、乡村疫情防控中灵活应用,成为亮点。

3.物联网应用快速推广

经过多年探索,中国智慧城市物联网商业模式逐步明晰,这使得智慧城市物联网规模建设成为可能。当前,在政策、技术、需求等多重推动下,智慧城市物联网建设已进入快车道。未来,以智慧杆塔为重要依托的视频监控、车路协同、环境感知、应急呼叫、信息发布等智慧城市各领域感知设施将被大规模部署,城市部件将加速标签化、感知化、智能化改造,共同组成城市的“神经传导系统”,推动城市治理迈入数字孪生时代,使公共服务变得触手可及。同时,还将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预期,以智慧交通为例,感知设施部署涉及城市路口、城市道路、高速公路3种场景,以全国各大城市25万个交通路口计算,仅此部分的市场规模就将达到2000亿元。

工业物联网将深入车间、生产线、设备,构建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推动柔性生产与智能服务全面落地。据农业农村部预计,2020年,中国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比例将达到17%,未来增长空间依旧广阔;电力物联网将打通发电、输电、配电、储能与用电等电力系统全环节,打造泛在电力物联网,促进配电自动化与智能无人巡检等应用加速普及。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规划,到2025年,中国电力物联网接入终端设备将超过10亿个,到2030年,将超过20亿个。巨量的终端设施接入需求旺盛,生产性物联网腾飞在即。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估计,到2025年,全球工业物联网连接数将达138亿,其中中国占65%,市场规模巨大;农业物联网将渗透农业品投入、种植、养殖、加工等全过程,创建智慧化农业新模式,助力精准投料、灾瘟智能防控等应用普及。

在消费物联网中,基于Wi-Fi、蓝牙、Zigbee、Z-Wave等短程连接技术的消费型电子产品、智能家居产品成为主力。其中,消费型电子产品日益丰富,智能耳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音箱等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娱乐、健康等方面,成为继手机之后新的生活必需品,带动消费型电子产品新一轮高速增长。根据相关预测 ,2024年,中国智能穿戴设备需求量将达到1.4亿台,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智能家居正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将进入快速发展、加速普及阶段,相关智能产品朝着更多领域更深层次延伸,渗透到家庭娱乐、家居控制、安防消防等领域,加速全场景智能化发展,给人们带来全新的生活体验。另据相关预测,2022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数量将达到2.8亿台,智慧家庭市场规模将超过250亿美元,市场空间广阔。

1.4.2 工业互联网发展势头良好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经济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是实现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支撑。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在“产、学、研、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工业互联网战略部署持续推进,从供需两端共同发力,带动产业生态快速发展壮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1.政策利好频出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从战略政策层面,对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提出要求,明确其发展方向;《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确立了中国工业互联网三步走的发展目标,提出了“323行动”;《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十项工作要点和具体要求;《关于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的推进方案》落地新型基础设施要求,指出利用5G技术创新推进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拓展融合创新应用、加快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壮大创新发展动能、加快完善产业生态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6个方面共20项具体举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江苏、山东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先后发布了本地区的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

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2019年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的贺信中,提出“要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推动工业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2019年11月,工信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的推进方案》,指导各地加快利用5G技术打造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加速融合应用创新。2020年3月,工信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工业互联网内外网络。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地市的高质量外网,鼓励工业企业升级改造工业互联网内网,鼓励各地组织工业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深度对接合作,利用5G技术改造工业互联网内网,打造高质量园区网络,引领5G技术在垂直行业的融合创新。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相继推出本地的工业互联网相关发展政策,指导本地工业互联网发展。截至2020年5月,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工业互联网指导意见、实施方案或者行动计划,各地方政府均强调要多途径、多举措加大资源和政策保障,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和开展数字化改造。

2.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中国建设的工业互联网标识域名解析平台,包括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在内的顶级节点已投入运行,截至2020年5月,二级节点达到55个,标识注册总量达到38亿个,日解析量超过180万,接入的企业节点累计超过1900家,分布于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25个行业。中国建设的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与风险预警平台,能够对100个以上的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90000家以上工业企业、900万个以上联网设备进行安全监测,有效推动国家-省/行业-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建设;完成国际电信联盟全球首个工业互联网网络标准立项;完成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编制;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队伍不断壮大,;加盟的企业、高校、科研单位总数超过1500家。

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规模为2.13万亿元,同比增长47.3%,约占GDP的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9%,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为5361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达到3万亿元以上,约占GDP的3%。其中,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6000亿元以上,融合带动的经济增加值达到2万亿元以上。2019年,各大板块上市的工业互联网企业超过100家,其中17家完成首次公开募股(IPO),总市值突破1万亿元,融投资超过100亿元。

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不断增加,已覆盖钢铁、石化、机械、汽车、能源、交通、医疗等行业。相关企业在智能生产、网络协同等应用数量和模式上优势明显,“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600个。2020年,在世界经济论坛新公布的18家“灯塔工厂”中,潍柴、上汽集团、海尔等11家企业的12个应用案例入选,中国成为全球入选最多的国家。

1.4.3 车联网落地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1.全国各地高度重视车联网发展

全国各地支持关于车联网发展的指导政策,重视车联网试验环境建设情况和车联网配套道路设施信息化推进情况等。

中国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预测,到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新车占比将达到50%,到2025年,新车将基本实现智能网联化。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因此,发展智能汽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智能汽车最终将发展成“人—车—路—云”的协同生态,而车联网则是将人、车、路、云4方面串联起来的底层系统。未来国家将增加车联网的示范试点,通过一次次的试验将车联网推向商业化。

到2025年,在5G快速建设与产业链成熟度快速提升的推动下,中国车联网渗透率有望提升至77%左右的水平,市场规模有望接近万亿元级别。结合5G商用部署,发挥我国在网络技术、试点示范、产业融合、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基础和优势,加快5G与车联网的融合创新,坚定产业发展信心和决心,扩大发展成果。东方证券表示,车联网已经成为5G落地的重要场景之一,有望成为未来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伴随产业政策的落地和完善,相关互联网巨头和通信巨头的新产品不断发布,车联网行业加速成熟的趋势明朗化,景气度也将持续提升。国信证券认为,在5G基础设施建设、汽车电子普及、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三大基础之上,车联网市场的暴发成为确定性机遇,全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

2.积极、有效推进配套道路设施信息化

2019年6月,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打造全国首个县域城市级自动驾驶与智慧出行示范区,推动“车联网+地理信息”跨界融合。示范区的自动驾驶车辆上路和道路智能化改造升级必然是同步进行的。只有这样,车辆与配套道路设施不再“各唱各的戏”,而是在地理信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支持下,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真正实现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为此,德清县编制完成支持自动驾驶的LTE-V车联网专网和5G试点网络部署方案,力争2019年底实现主城区5G全覆盖,2020年实现全域5G全覆盖。

2020年5月15日,华中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正式投入运行,为各类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调节提供了平台支撑。电动汽车等新型用户主体参与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是完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的方向之一,有利于降低电动汽车用户用能成本,提升终端能源绿色消费水平,有利于催生能源消费的新模式、新业态。国网华中分部正积极开展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可调节负荷资源参与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运行机制研究,进一步扩大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主体范围,利用市场机制引导负荷侧资源参与华中电网省际资源优化配置。

2020年5月28日,华中源网荷储(电源、电网、负荷、储能的简称)协同互动平台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的车联网平台首次开展充电桩闭环控制试验,华中电网实时调控车联网充电桩负荷,实现网荷互动响应。

3.跨领域合作取得积极效果

目前,车联网在中国正步入发展快车道。车主邦与百度车联网的深入合作,不但为用户出行提供了智能加油与充电的便利,而且更能有效转化双方资源,提高了汽车移动智能终端的效率,加速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智能转型。

2019年8月,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达成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打造面向未来的下一代智联网汽车,对标打造汽车领域的“安卓”系统。为此,双方将从战略高度重组斑马网络和YUNOS,并将合作领域扩大至汽车出行平台、自动驾驶、汽车行业云等领域。斑马网络已迅速发展成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汽车平台,包括荣威、名爵、东风雪铁龙、长安福特、斯柯达等品牌近百万辆搭载该系统的互联网汽车已经上路行驶。

2019年8月,华为对外发布的《HUAWEI HiCar生态白皮书》指出,HiCar让手机、汽车以及更多智能设备具备了互联互通的能力。华为表示,HiCar可以利用移动设备的5G网络能力,加强车机系统的数据交互能力。HiCar能够接入华为在人工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调用包括车速、方向盘转角、挡位模式、汽车环境光传感器在内的车身数据,以及实现对空调、车窗、喇叭等车身部件的控制。按照华为的规划,HiCar是一个开放的车机生态环境和平台。

2020年4月,小米投资博泰,期望将汽车与小米生态中的智能设备连接起来,车联网从做简单的娱乐、导航、听歌、语音搜索向帮助企业做零售、保险、金融和出行服务数字化转型。车联网将会更多地跟车外的场景结合,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及其朋友和家庭、智能城市、智慧交通等。

2020年6月,辛巴UI车载平台将全面融合腾讯车联TAI汽车智能解决方案。双方还将整合各自核心技术和产品资源,共同开发智能网联服务平台,打造云+AI的大数据分析及营销模型,实现车联网服务的精准化应用,为用户创造个性化出行体验,助力奇瑞汽车全产业链条的数字化转型。


8QEDDEPRwXORa6/8071LQRF1gjuJ98sz1if8bNtowHWCwg1vKUjVMwZPpgtN4m2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