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应用设施发展注入新动能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应用设施取得长足发展,对市场发展拉动效应显著。

1.3.1 云计算平台规模能力不断提升

云计算不断向前变革,云计算技术逐步地融入工业、交通、金融、医疗、生活服务、教育等众多行业领域,广泛服务于实体经济,成为众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关键技术。

1.云计算产业规模增长迅速

在政策和产业的双重推动下,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上云的步伐,拉动了云产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云计算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200亿元。预计2020年,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1700亿元。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美国市场研究机构Synergy Research公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亚太地区云计算市场份额。其中,亚马逊AWS排名第1,其在除中国市场以外的地区均处于领先地位;阿里巴巴、微软云分别排名第2和第3。此外,相关数据显示,亚太地区云基础设施(IaaS)收入超过90亿美元,以每年超过40%的速度增长,中国是亚太地区云计算最大的市场。阿里巴巴、腾讯、中国电信、华为、亚马逊位居前5,占据国内76.3%的市场份额。

云游戏市场增长快速。2019年云游戏用户1.3亿人,受疫情影响,进一步推动了云游戏市场增长,预计2020年将突破2.4亿人,市场规模将超过60亿元,较2019年增长200%。

2.云计算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云计算应用广泛,政务云、金融云,电信云、能源云、医疗云、交通云等应用正在逐步落地。其中政务云普及最为广泛,目前31个省级行政区已经实现全覆盖,新一代政务云建设已进入2.0时代,不仅关注IaaS基础建设,还关注PaaS和Saas的能力。2019年,中国政务云市场规模为459.3亿元,同比增长25.7%,预计到2020年超700亿元。

根据调研,2018年约88%的金融机构已经或者计划使用云计算技术;在使用云计算的金融机构中,约70%使用私有云,约20%使用行业云,只有10%左右使用公有云。2019年,中国金融云市场稳步前行,市场规模达200亿元,同比增长49.6%,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解决方案,阿里云的市场份额均排名第一。

1.3.2 数据中心布局持续稳步推进

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的重点方向之一,为5G、物联网、人工智能(AI)以及各垂直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1.新基建需求拉动数据中心规模持续扩大

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数据中心产业生态圈逐渐形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数量大约有7.4万个,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的23%,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比为12.7%,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数据中心资源最为集中,上架率为60%~70%。2019年,数据中心业务市场规模已突破1562亿元。

5G、云计算、人工智能的不断创新发展,数据中心的内涵不断丰富,重要作用愈加凸显。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过程中,数据中心全力满足了疫情防控以及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医疗服务平台的远程服务需求,让不少地方政府深刻认识到数据中心的重要性,河南、上海、陕西、辽宁等纷纷启动数据中心建设。

2.互联网平台公司和电信运营商加强数据中心建设

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互联网巨头通过自建、共建以及租赁方式加速部署数据中心,满足市场增量需求,百度最大的数据中心位于山西省阳泉市,服务器设计装机规模超过16万台,阿里巴巴设在江苏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在南通签约,建成后将成为阿里巴巴在华东地区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基地,承载30万台服务器。在运营商方面,中国电信正在加快数据中心和天翼云资源池布局,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核心节点和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有550个,内容分发网络(CDN)节点有250个,年内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川陕渝四大区域级核心云节点,形成“2+4+31+ X ”整体资源布局。中国联通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陕渝、鲁豫五大重点区域,实施“5+2+31+ X ”数据中心布局体系规划,推进31个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的省级数据中心及边缘数据中心建设。中国移动在全国各地布局设点建设数据中心,目前在昆明、重庆、福州、南宁、哈尔滨、呼和浩特等地的数据中心在建或已完成;在云南的数据中心分三期建设,建成后将提供超23000个机柜,出口带宽超4000GB。

3.智能计算中心加速落地

在智慧计算需求井喷之际,乘着新基建东风,互联网巨头、运营商等产业龙头及各地政府在2020年均加大了对数据中心的投资,并且无一例外地以智能计算作为重点规划目标。智能计算中心以融合架构计算系统为平台,以数据为资源,以强大的计算力驱动人工智能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源源不断产生各种智慧计算服务,并通过网络以云服务的形式,向组织及个人进行供应。智能计算中心要满足“开放标准”“集约高效”“普适普惠”3个基本要求,来适应智慧计算的特征。

2020年3月,科技部宣布支持重庆、成都、西安、济南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合肥、杭州、深圳、天津和浙江湖洲市德清县在内,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已增至11个。为应对新产业发展需求,算力基础设施正在升级,一些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需求而设计、为人工智能提供专门服务的智能计算中心正加速落地。

1.3.3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基建产业应用持续增长

1.人工智能产业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竞争力提升显著。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超过11万项,位居世界第一。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多产业布局,其人工智能的调用规模每天超过1万亿次,全球服务人数超过10亿。腾讯凭借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自身的社交优势,在游戏、医疗、金融等方面与人工智能多角度结合。百度在《2019年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发布的人工智能企业TOP20榜单中排名全球第四,仅在微软、谷歌、脸书三家巨头之后,目前已经涉及智能公交、自动驾驶、智能车联等多个领域。科大讯飞借助其多年来在语音识别领域的技术积累,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实现了源头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的良性互动,在不断扩大的应用规模中实现“算法-数据”持续闭环迭代。商汤、华为、京东、平安、小米、依图、明略、旷视、海康威视等公司成功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到710亿元。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发挥了巨大作用,覆盖疫情监控、体温检测、病毒检测、复工复产等各方面。百度借助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实现体温监测和疫情地图发布,协助国家加强疫情监控。百度投放的100多辆Apollo无人车在武汉、北京、上海、深圳和厦门等17个城市快速部署,提供药物、口罩和食品运送,以及非接触式体温检测、消毒等服务等。科大讯飞公司利用人工智能配音、转写、翻译等技术和产品助力各单位在线复工复学,还利用智医助理进行基层病历专题分析,筛选潜在人群,为防控疫情提供支持。

2.区块链产业落地应用能力不断提升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基于区块链的新技术基础设施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区块链作为融合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目前已渗透到数字金融、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但当前区块链新基建体量规模还较小,无论是基础链还是公共服务平台,其技术和能力都还在探索演进过程中,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还未定性。

当前,区块链主要包括基础链与公共服务平台两种模式。基础链提供区块链底层技术架构的基础设施,由领军企业或行业组织发起,以开源项目的形式由开源社区运营,如国外的比特币、以太坊、区块链操作系统(EOS)等,国内的小蚁链、本体、比原链、量子链、Nervos等公有链;在联盟链领域如Hyperledger Fabric、企业以太坊Quorum、R3 Corda、Ripple、BCOS、金联盟FISCO BCOS、CITA、百度超级链XuperChain、蚂蚁区块链AnnChain、京东JD Chain、腾讯TrustSQL等。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区块链技术支撑服务的基础设施,以领军企业自建或行业组织建设为主,将区块链技术架构嵌入云计算平台,利用云服务基础设施的优势,以互联网理念为开发者提供公共区块链资源环境。在企业层面,主要有腾讯区块链TBaaS平台、阿里云BaaS平台、华为云BCS平台、百度智能云BaaS平台、度小满BaaS服务平台、京东智臻链BaaS平台、趣链飞洛平台等;在行业组织层面,由国家信息中心、中国银联、中国移动等单位发起的区块链服务网络发展联盟,主导区块链服务网络(BSN)的建设运营,已于2020年4月25日正式发布并进行公测。 UNLIXrkiQhdyRSViXlDVA4HOVK1bf8KsdsBQB4YsyV7j7wzNtMeo4K/RYD6HuXF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