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过,你的情绪就如同一种作用强大的病毒一样,可以到处传染?这种能够被传染的情绪会进一步通过姿态、语言、表情传达给对方一些信息,在不知不觉中使他人受到影响——这便是心理学上的情绪效应。
一位经理在大清早起床以后,发现自己上班就要迟到了,于是便急急忙忙开车赶到了公司里。一路上,为了赶时间,这位经理连续闯了几个红灯,终于在一个路口被警察发现并拦了下来,吃了一张罚单。
这样一来,上班迟到成了铁板钉钉的事实。到了办公室以后,这位经理如同吃了火药一般,看到办公桌上放着几封昨天在下班时便已经嘱咐秘书寄出的信件后,更加生气的他将秘书叫了进来,劈头便是一阵痛骂。
秘书小姐被骂得有些莫名其妙,更感觉委屈不已。她拿着未寄出的信件,走到了前台小姐的面前,也是一通狠批:“为什么昨天没有提醒我,还有这么多的信件需要寄出?”
前台小姐大早上便挨了上司的批评,心情恶劣之极,于是,便找到公司里面职位最低的清洁工,并借题发挥,对清洁工的工作进行了没头没脑的批评。
一连串声色俱厉的指责让清洁工的心情立即坏了起来,但是,她却没有人可以骂,她只好憋着一肚子闷气。下班回到家后,清洁工看到了自己正在上初中的儿子正坐在沙发里看电视,客厅里面满是他乱丢的衣服、书包与零食,当下,抓住机会,将儿子狠狠地教育了一通。
儿子气得连心爱的动画片也不看了,愤愤不平地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看到家里的那只大懒猫正盘踞在自己的书桌底下。
一时怒上心头,儿子狠狠一脚,将可怜的猫儿踢得远远的。
没有犯下任何错误却无故遭殃的猫儿在心中百思不得其解:“我做错什么事了吗?”
这便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踢猫效应”:人的不满情绪与糟糕心情往往会随着自己的人际交往不断扩散出去,并会形成或模糊或清晰的传递链条——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好情绪中。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与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教授詹姆斯·福勒一起完成了一项名为“快乐传递”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尼古拉斯发现,快乐情绪可以感染亲友与邻居,他们估算,若自我社交网络中有一个人可以感受到快乐,那么,其家庭成员与朋友感受到快乐的可能性会增加至14%与9%,而其室友与邻居感染到快乐的可能性将会分别增加至8%和34%。
同时,快乐情绪在通过人际传播的过程中,最多可以持续1年,并能使3个社交圈子成员受到影响。据测算,当群体中有一个人变得高兴起来时,他的快乐情绪很可能会感染到“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而且,这一可能性为5.6%。这意味着,他人的良好情绪会比5000美元更让人感觉到高兴,因为实验证明,5000美元只能增加个体2%的幸福感。
按照尼古拉斯的说法,这项研究证明:你的快乐并非局限于独立的个体上,你是否快乐,并不取决于你的行为与想法,更受一些与你素不相识者的影响。
此外,该项研究还发现,负面情绪与好情绪相比之下,有着更为强烈的传染性。比如,在股市中,这样的情绪传染往往会表现得极为明显。若一个原本性格开朗、心情舒畅的人整日与一个心情沮丧、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人相处的话,不久之后,他也会变得抑郁起来。而且,一个人越是具有同情心、敏感性越强,便越是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传染。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应该让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自我情绪受到他人负面情绪的“污染”。以下是一些避免个人受到负面情绪传染的方法:
(1)掌控自我情绪
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受到他人行为的控制,而是让自己学会锻炼自我情绪,找出令自己的情绪变得不好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努力排除。有时候,你会无法判断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自己的负面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你便应该首先接受它,然后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使用的自我暗示是自我鼓励。
(2)避免与坏情绪者在一起
当你看到某人脸色不佳时,则可以推断出目前此人正处于“欲求不满”的状态下,此时,你最好对他进行回避,以避免自己的某些不经意行为引爆他的不良情绪,更避免让自己受到其负面情绪的影响。
(3)意识到向他人发泄坏情绪的恶劣性
在日常生活生活中,人们总是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应该提高自我修养,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家庭里,都应该让自己保持群体观念,而当你拥有了坏情绪时,周围的欢乐气氛将会帮助你冲淡自我不良情绪。
(4)善于把握情绪关键时刻
人的情绪可以分为两个关键时刻:一个是早起后,一个是晚睡前。若你可以把握好这两个情绪关键时段,在这两个时间段内保持良好的情绪,你便很容易获得一天的好心情。
个人的情绪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情绪好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生活一片光明;情绪不佳时,我们往往会因此而怨天尤人。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好与不好,都是自我情绪作用的结果,好的时候,让自己坦然面对;坏的时候,让我们积极看待。千万不要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轻易传染给他人。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受到他人的负面影响,更不要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外泄给他人,是成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