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寂静的春天》初版于1962年 ,它催生了世界环保运动和环境政策的发展,被普遍誉为唤醒公众环境意识的启蒙之作。作为一部经典的环保著作,作者除了大量引用科学研究文献体现其科学性,也用了激情震撼如诗歌一般的文学修辞手法,旨在唤醒公众关注,警惕滥用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品对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呼吁人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决策者和公众接受并肯定了此书的价值,连出于担心自身行业利益受损而竭力反对甚至诋毁此书的美国化学界也最终转变态度,于2012年将其列为“国家化学史上的里程碑”。即便如此,围绕此书的争议始终未曾消散,这与作者融科学的理性和文学的感性为一体的独特写作方式有很大关系,这样的科普写作在20世纪60年代是不多见的,其经久不衰的影响力佐证了这种写作方式在传播理念和唤醒公众意识方面的巨大成功。

作者蕾切尔·卡森兼备科学素养和写作技能,在写作《寂静的春天》之前出版过两部有关海洋生物的畅销科普书籍,这在当时的科学家和作家里面都是极为罕见的。卡森从小受母亲激励,很早就展露出极高的写作天赋,自十一岁起就开始斩获各种写作奖项。1925年进入大学,主修写作专业,在求学过程中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转而攻读,获得荣誉学士学位,随后被霍普金斯大学录取,于1932年获得动物学硕士。毕业几年后,就职于美国鱼类及野生动植物管理局,担任野外科学家和科学编辑,是该局聘用的第二个职业女科学家,这份职业让卡森对科技发展如何影响生态系统、政府相关政策等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促使她更为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1951年出版发行的《环绕我们的海洋》获得了巨大成功,第一年就销售二十五万册,随后获得了国家图书奖,由此卡森以一个科普作家的身份而广为人知。

卡森的主要论点是以科学为依据的。围绕农药、杀虫剂和其他有害现代化学品,卡森花了整整四年时间,收集和查阅了大量数据和文献资料。该书结尾有一份长达几十页的“主要资料清单”,包括几十份科学报告、作者对各领域领先专家的采访记录以及相关的各种学术论文。从一个学者角度来看,这份清单不仅显示出卡森写作所采纳的资料几乎穷尽了当时能够搜索到的有关化学药品危害的科学研究成果,也说明其时已经有不少科学家意识到化学药品的危害并为此展开了一些初步研究。对卡森的合理批评主要是针对她利用文献呈现研究结果的方式,有人指责她引用信息有偏颇,只选择支持她论点的数据和信息。

此书一出版便引起了科学界的强烈关注。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细菌学家鲍德温教授,他当时还兼任美国国家科学院下属害虫控制和野生动物关系委员会的主席。鲍德温教授第一时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化学品和害虫》的书评,肯定了本书价值,同时指出卡森过分强调杀虫剂(DDT为主)对人体和野生生物的危害而没有提及杀虫剂带给人类社会的多种福利。例如DDT最早是用于防治伤寒、疟疾和其他由昆虫传播的疾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生命,随后一直被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用于防治伤寒。在书评的末尾,鲍德温教授建议《寂静的春天》的读者同时阅读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的一个系列丛书,专门分析害虫控制、食品生产和野生生物相关性的科学研究报告,以期读者能够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这份业内知名专家的建议从侧面显示科学界非常重视本书的科普性,几乎是按照科学著作的标准,要求卡森全面展现书中涉及的化学品的优缺点。

最激烈的批评来自与杀虫剂等化学品相关的科研和企业界,这些正是卡森勇于挑战的利益集团。美国化学会的旗舰期刊在1962年10月组织发表了一个题为“沉默,卡森小姐”的书评专辑,结论是此书不值一提。事实上,此书不仅持续广受关注,而且慢慢引发了化学领域的自省与变革,化学学科近年来出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致力于在化学产品和生产工艺的设计、开发和实施中,减少或消除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害的物质的使用和产生。基于这样的观念转变,2012年,在《寂静的春天》出版五十周年之际,美国化学会将其选入学会的国家历史性化学里程碑项目,表彰卡森在促进化学行业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开创性意义和历史性贡献。

20世纪60年代,是人与自然分割、公众普遍相信人类使命就是征服自然的时代,卡森通过展示自然界是一个相互关联与互相依靠的体系、人类是这个关联网的一部分、破坏关联网的内在完整性最终将给人类自身带来危害等系统理念,成功地唤起了公众的关注。这不仅仅因为她是一位训练有素的科学家,更因为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全书以一个寓言开头,初看有些突兀,不像科学论文或科学教科书惯有的模式,但这是一个有效的文学载体,抒情式的描述,情绪强烈的韵律,诗一般的语言,给人很强的画面感,即刻抓牢注意力,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这种手法贯穿全书几乎所有章节,从“死神的药剂”“土壤的王国”“地球的绿衣”“鸟儿不再歌唱”“大自然的报复”等章节标题可窥一斑。每一章的开头,卡森都给读者勾画了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然后再进入复杂略显枯燥的科学事实和分析。比如《土壤的王国》,卡森是这样开始的:

某种程度上,土壤是生命体创造的,是亿万年前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相互作用的神奇产物。当火山喷发出炙热的熔岩,当河水流经陆地表面冲刷着最坚固的花岗岩,当冰霜刻蚀粉碎岩石,土壤母质得以聚集在一起。然后生物开始施展创造性魔法,逐渐将这些毫无生机的物质变成土壤。(第五章)

这样的描述几乎让人忘记这一章讨论的就是土,卡森笔下的土壤充满生机,当读者读到后面农药如何破坏土壤时,自然容易产生共情共鸣。

卡森毫不掩饰自己对杀虫剂危害的强烈情绪,采用了许多充满情绪感染力的修辞,如“邪恶”“险恶”“痛苦”“死亡”“致命”“垂死”“毒药”等。对一本原著不足二百五十页的作品来说,卡森警醒世人的意图不可谓不强烈,后来有学者将这种写作方式称为“环境灾难式”风格,通过略显夸张的手法激发公众关注,旨在推动公共政策改变。但很多抨击本书的人认为,这样充满文学性的用词缺乏科学著作应有的理性、客观、中立。

在这样一种生灵涂炭的行动中保持沉默,我们之中还有谁不枉为一个人?(第七章)

这样的问题,有人会认为太感性化,有人会觉得这种哲学性的问题不容回避,也有人认为只有这样措辞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在卡森眼里,任何一种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有它们存在的内在意义,“是否有一种文明,它能够对其他生命发动残酷战争,既不毁灭自己,也不会丧失被称为‘文明’的权利?”(第七章)是对人类文明内涵和外延的一个终极拷问。

总而言之,《寂静的春天》不是一部全面评估杀虫剂等化学品造福和危害自然和人类的著作,贯穿全书的基调更像一个诉讼案子里原告律师充满激情地控诉化学品的危害以期唤醒公众。从这个角度来看,卡森没有详细描述化学品如何造福于人类,有选择地使用支持她论点的数据和信息,是合理的,其结果也是非常有效的。卡森不是第一个发现滥用杀虫剂危害的人,但她是第一个将各种相关信息汇总并以科学手法和富有感染力的文学修辞手段呈现出来的科普作家。

21世纪人类生产生活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影响到远离人类、无人居住的南极大陆,卡森所担忧的人类中心时代正在变成残酷的事实。在这样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下,期待重温《寂静的春天》能加深和拓展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我们的思考和行动将决定人类和人类文明进程的最终走向。

张雪华
2019年10月11日

致阿尔贝特·施韦泽

他曾说:“人类已经失去了预见和预防的能力,总有一天,人类将摧毁地球,终结自己。”

湖里的莎草已经枯萎,

没有鸟儿在唱歌。

——济慈

我对人类充满悲观,他们太精于为自己争取利益。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是打击并使之臣服。如果能够顺应这个星球,欣赏它,不质疑,不专断,我们将有更好的生存机会。

——E.B.怀特 6sQ9h2c7tk95KAWIzVRoHgRBahjZNQH9WHVpKJt8KF8aYHtvwnTZQBpkBAJsWeO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