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修定的初步

“三摩地者,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境性。世尊于无漏方便中, 先说三摩地,后说解脱。由三摩地善成满力,于诸烦恼心永解脱故。于 有漏方便中,先说解脱,后说三摩地,由证方便究竟作意果烦恼断已, 方得根本三摩地故。或有俱时说三摩地及与解脱,谓即于此方便究竟作 意,及余无间道三摩地中,由三摩地与彼解脱俱时有故。”

这一段你们千万要抄下来,既然学佛出家,这是正修行之路,不管你修哪一宗,不照这条路修,皆是魔说;照此道修者,名为佛说。我郑重地告诉你们,“此为法王法,法王法如是”,听到没有?如果是有业障、有魔障的人,这些话就听不进去,或者听不懂,或是失念没有听到。这一段非常重要,下面逐句再加解释。

“三摩地者,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境性。” 我讲累了,你们哪位代我讲讲看,讲错了没有关系,当学生谁不错?到了无学地才可以说少错,在有学地是会有错的,何况你们有学地都谈不上。初果罗汉到三果罗汉还是有学地,到了四果大阿罗汉得了灭尽定,才是无学地,所以你们尽管讲,讲错不要紧。

(有几位同学起来讲,讲后老师总结。)

讲不出来的同学更要注意,就可知你们本来就是糊涂,修的什么啊!注意!你们为什么修定不能得定?我平常要你们注意教理,不管修止观、参禅、念佛,或是数息或密宗观想,修定必须以所缘来修。如念佛,这一声佛号就是你修定的所缘。又如修白骨观,从脚趾头白骨观起,这个白点就是所缘。假使修密宗任何本尊的修法,观菩萨像,或观一只手或一只眼,就是所缘。

所谓修定,是意识境界先要有一个所缘,或缘境而修,或缘影而修。虽然有经论上说,六尘缘影都不是,那只是讲见本性的事,不是讲修定做功夫;如果讲做功夫,必须意识上先起一个缘来修。如果基本上错了,一路就全错下去了。譬如你们,有几位是一部分对,一部分不对,因为逻辑因明不清楚,也就是整个理没有清楚之故。所谓 “于所缘 审正观察” ,就是意识的注意力,要定在所缘上。

所以念佛一声,就是意识所缘在这一声佛号上;观想时,意识起修在观想上;看光时,眼根起修,意识配合在光上。在这个所缘境 “审正 观察” ,这个时候是作意修;修行的初步本来就需要作意,作意要使它成功才是。譬如我观想阿弥陀佛的像,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或者观白毫眉间光相好,或者观胸部“梵”字“卍”字轮相,只观这一点,注意力于所缘的这个境要 “审正” 。譬如有些修准提法受过灌顶的人,要你观心月轮,“唵”字就是所缘境,行住坐卧都要在这个所缘的“唵”字上,不要乱,要清明自在,要 “审正观察” ,心专一在这个境界上,这叫止。

有同学讲所缘者,眼缘于色,耳缘于声。如果仔细观察自己,这只是行为,是作意,但不是修定。譬如观空为所缘时,念念观空,空也是一缘,打起坐来万念丢开,万缘放下,就是观空;永远住在空上,万念不起,这个所缘是在空。但是空也是一个境界,如果万念不起,身心都丢开,连空也丢开,则所缘是在无相,无相也是所缘。所以八万四千法门,大小乘修法,无一不是所缘境。

再说所缘,缘到什么时候叫做定呢?不昏沉,不散乱, “审正观 察” ,正思惟修,就是思惟所缘。心住一缘,专一了, “心一境性” ,这才是修定的起点。

你们打起坐来,所缘的是散乱。缘散乱心而修,有没有功德呢?有功德,他生来世好一点的是人中再来,差一点的就变傍生了,所以要正思惟修,否则业果是很严重的。所谓种善因而得恶果者,不少的修行中人,就是这样地误入了歧途。这个于所缘境的修法,包括了显教、密宗的正法修持之路,“以此说者为佛说,非此说者皆是魔说”,大家要注意。 wx1hKyhAkrcE8sRU7OStFfGaZTtxxAhxixuCbUcoEnO1DaarNNP3+eek9LD+/oo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