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定慧等持

“等持者,谓三三摩地:一空,二无愿,三无相。” 在一静虑、二解脱之后第三是 “等持” ,有人说这是大乘的三法印,就是定慧等持(小乘说法不同)。 “空” ,《金刚经》讲三心不可得,譬如布施,如果住相就不对了。大乘一切经典、一切法门之法印,就是空、无愿、无相。无愿也叫无作、无住。所谓无住,是一切无住。譬如六祖悟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是由无住的法门进入的,但他当时还没有彻悟,只是初悟,悟了一点点,所以他作了一个偈子: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他的偈子确实是好,但是属于半调子,只悟到空;至于由真空起妙有的功用,是五祖夜半以袈裟围着,再给他讲一道《金刚经》,他才大彻大悟,悟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所以他就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到了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及能生万法时,空有双融,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就是大彻大悟。现在讲禅的,抓到鸡毛当令箭,只讲本来无一物,也就是只讲空的一面。所以后来有一个祖师悟了道,作个偈子幽默六祖说:

六祖当年不丈夫 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物 却受他家一钵盂

“复有三种,谓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 这三种境界是说我们的心理,我们都在 “有寻有伺” 的境界上,我们像狗找食物一样,到处找;栖栖遑遑如丧家之犬,想找个空或有的境界,坐在那里找,空境界找不到,有境界也找不到。对不对?都在 “有寻有伺” 中,好烦恼啊!真正大彻大悟以后,烦恼不烦恼呢?完全 “无寻无伺” 吗?你们看禅宗林酒仙的偈子:

扬子江头浪最深 行人到此尽沉吟

他时若到无波处 还似有波时用心

懂了吧?这几句已经把 “等持” 法门都包括了,从 “有寻有伺” “无寻无伺”,“等持” 的境界已经都在其中了。“扬子江头浪最深,行人到此尽沉吟”是 “有寻有伺” 的境界,“他时若到无波处”是 “无寻无 伺” 的境界,“还似有波时用心”是还要参究观照清楚。所以真得定以后,在凡夫境界里也是定,乃至唱歌跳舞、跑马打球都在定中,那才叫如来大定,真得了解脱。你以为光打坐才叫定吗?那是初步让你练习定的。

“复有二种,谓一分修,具分修。” 定境界,从某一个法门就到达了般若一切法门,像六祖当年听了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入般若法门,就是 “一分修,具分修” 。像《指月录》上很多祖师,有些祖师从教下戒定慧,几十年慢慢修而大彻大悟,所以各有因缘,不一定。

“复有三种,谓喜俱行,乐俱行,舍俱行。” 修定境界又有三种相,就是 “喜”“乐”“舍” 。有些人根器不同,一学佛,一修行,哈哈一笑,一欢喜就得定了。而且他总是喜相,不像我们打坐起来,满堂死相。有些人一修定,生理上就得乐,有些人一修定就入舍相,一上来就空,这些都可以进入定境,无论修显修密,任何宗派都是一样的。密宗后来叫做乐、明、无念。 “喜”“乐”“舍” 又叫空、乐、明。 LuC0fJpT3z1iMVpXx2wnBdDyCoypCz6kzTNlbKdbo4nvY1O7E2/1RuqczL+t8Vt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