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战篇

曹操曰:欲战必先算其费,务因粮于敌也。

导读

作,兴起。战,交兵,战于野。

兴师用兵,费用庞大。野战之要,宜速不宜久。久战,则财匮;就地补给,可节省己财。知兵之将帅,关乎民命国运。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a,革车千乘b,带甲十万c,千里馈粮d,则内外之费e,宾客之用f,胶漆之材g,车甲之奉h,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i。

a 曹操注曰:驰车,轻车也,驾驷马。驷: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这里用作量词,即一乘(shèng)。

b 曹操注曰:革车,重车也,言万骑之重。一车驾四马,卒十骑一重,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装,厩二人,主养马,凡五人。步兵十人,重以大车驾牛。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装,凡三人也。革车:载运辎重的重型战车。

c 曹操注曰:带甲十万,士卒数也。带甲:这里指披带铠甲的军队。

d 曹操注曰:越境千里。馈粮:运送粮食。

e 内外:战时的后方和前方。

f 宾客:春秋战国时称呼他国派来的使者。宾客之用,这里指与诸侯国往来的外交花费。

g 胶漆:造作战器械所用的物资。

h 车甲之奉:指武器装备的保养补充。车甲:兵车和铠甲。

i 举:出动。

孙子说:凡进行战争,出动战车千辆,辎重车千辆,军兵十万,还要千里运输军粮,这样一来,前方和后方的费用,与各诸侯国外交往来的费用,维修作战器械所用的费用,武器装备的保养补充,每天都要耗费千金,然后十万大军才能开赴战场。

孙子有言: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曹操注曰:谓赠赏犹在外之也。

三军开赴战场要筹措巨额经费,正如曹操在《作战篇》解题中所言的,“欲战必先算其费”,作战,战后面是一笔经济账,要理性地计算。如果能做到“因粮于敌”,一进一出,无疑是上上之选。

经费和粮草,这只是“面”的上,私下里的“赠”和“赏”尚不在其列。赠赏,不仅是金钱资财数额的大小多少的问题,里面饱含的是满满的情感情谊,当然,其中不乏谋略。若属下立下战功赫赫,曹操对他们的赠赏根本不在话下,即便对直接的或潜在的敌人,曹操的赠和赏都能做到仁至义尽,达到让人“感动”的程度。或许我们认为这有作秀或表演的成分,但不要忘了即便是有戏份在,曹操的赠赏之举,也是唯其难能,所以可贵。

建安元年(196),汉献帝封吕布为平东大将军、平陶侯,但诏书在河南修武境内的山羊屯给弄丢了。第二年春,袁术在淮南称帝,遣派使者到徐州意图拉拢于此割据的吕布。吕布为表功,拉拢使者,向朝廷上缴了袁术的书信。

曹操为东征袁术,首先争取吕布按兵不动,保持中立,于是以献帝之名再次封吕布为平东将军,派人带着诏书、印绶和自己的亲笔信去见吕布。曹操有《手书与吕布》一文即写于此时。在这封信中,曹操表示了自己的“诚意”和“尊重”:“国家无好金,孤自取家好金更相为作印。国家无紫绶,自取所带紫绶以籍心。”朝廷没有好的金子,曹操用自家的金子为吕布铸造大印。皇家朝廷没有紫绶—紫色丝带(古时高级官员以之作印组),曹操拿出自己的紫绶,奉上。

种种“示好”麻痹头脑简单的吕布。曹操利用吕布与袁术之间的矛盾,挑拨离间,成功地让吕布再次上报袁术想要称帝的奏章。而吕布和袁术两个地方诸侯实力派之间的矛盾,在曹操的运作下愈演愈烈,为曹操施行各个击破的策略赢得了巨大的空间。

建安二年(197)九月,曹操率大军东征袁术,袁术败走。

次年,曹操集中兵力东征吕布,最终将吕布俘虏后绞死。

其用战也胜a,久则钝兵挫锐b,攻城则力屈c,久暴师则国用不足d。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e,则诸侯乘其弊而起f,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g。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a 用战:用兵作战。胜:这里是速胜的意思。

b 曹操注曰:钝,弊也。钝兵挫锐:军队疲惫,锐气受挫。

c 曹操注曰:屈,尽也。屈(jué):通“绌”。穷竭。

d 暴:暴露。久暴师,军队长时间在外作战。

e 殚货:财货枯竭。

f 弊:疲困。

g 巧:工巧。

正因如此,作战要力求速胜。旷日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攻打城池就会耗尽力量,军队长时间在外作战,国家的财政就会出现困难。军队疲惫,锐气挫伤,力量耗尽,财物枯竭,各国就会乘此危机而发兵进犯,到那时,即使有智谋高超的人也无法挽救这种危局。所以,行军作战只听说过宁拙而求速胜的,没有听说为求工巧而久战的。长期用兵作战而对国家有利的,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害处的人,也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好处。

孙子有言: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曹操注曰:虽拙,有以速胜。未睹者,言无也。

曹操亲征乌桓之战 ,在拙速和速胜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典范意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乌桓乘机占领大漠以南的城邑,攻掠骚扰中原的边缘地带。袁绍统一北方四州时,以蹋顿为首的乌桓三郡归附了袁绍。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袁尚、袁熙逃入乌桓。蹋顿企图辅助袁尚恢复故地,乘机攻破幽州,多次侵入塞内。此时,乌桓握有自幽州、冀州迁徙过去的吏民十余万户,袁尚皆收编为兵,以备反攻。

曹操为肃清袁氏残余势力,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的问题,决定远征乌桓以安定北方边境。乌桓距邺城多达两千余里,为解决粮草运输问题,曹操在此前的一年下令开凿出两条人工渠,粮食通过水路可直接抵达右北平郡的无终(今天津蓟县)。

建安十二年(207)三月,曹操率军从邺城出发。途中经过易县时—行程将半,谋士郭嘉认为部队行进速度过慢,进言道:“兵贵神速。如今倾力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难以占得先机,若被敌人觉察,他们必然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后来,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

曹操意识到千里北征,补给是大困难,背后又有刘表、刘备虎视眈眈,不宜持久。曹操听从郭嘉的建议,决定轻兵突进,轻装精兵快速推进至无终。在无终,曹操一方面摆出退兵假象—暑夏道路泥泞,待秋冬再进军,以方便以当地豪强田畴为向导,避开走山海关一带的滨海道路,引大军上徐无山,绕道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翻越白檀县的险要,凿山填谷,艰难行军,通过平冈,东指柳城,突然出现在乌桓的背后。从行军路线来看,确实绕了远路,走了险路,但为速胜打下基石。

乌桓首领蹋顿和袁尚、袁熙以及辽西单于、右北平单于率数万骑兵仓促应战,大败。这一役,蹋顿被斩,曹军俘虏20余万人,走投无路的袁尚、袁熙带几千军兵投奔到辽东太守公孙康那里。

此次用兵看似轻巧,实则拙重。按史书记载,行军途中天寒地冻,且大旱,二百里内竟无处取水,就地凿井深达三十余丈方见源泉水;部队缺粮,杀马匹数千充作粮食以果腹。大军凯旋之后,曹操命人开列最初劝阻北征的人的名单,众人不知为何,那些提过意见的人更是心惊胆战。没想到曹操竟是按名单予以重赏—诸位的劝谏乃是万安之计,远征奔袭虽然取胜,但风险亦大;不是常法,靠的是上天的眷顾;给予赏赐,今后不要难于进言。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a,粮不三载b;取用于国c,因粮于敌d,故军食可足也。

a 曹操注曰:籍,犹赋也。言初赋民,便取胜,不复归国发兵也。始用粮,后遂因食于敌,还兵入国,不复以粮迎之也。籍:本义为簿书,记录贡赋、人事及户口等的档案。这里是征集、征收的意思。

b 载:装运,运载。

c 曹操注曰:兵甲战具,取用于国中。取用于国:指武器装备从国内征取。

d 因粮于敌:指在敌国就地解决粮草。因,依靠,凭借。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兵员不用再次按照户籍来征集,粮草不必多次运转输送。出发时,从国内征集取得武器装备,之后的粮草就在敌国就地解决,这样军队的食用就可以充足供应了。

孙子有言:因粮于敌。

曹操注曰:粮食则因敌也。

曹操在平定汉中张鲁政权时,主要战场都在山地和要塞,属于典型的攻坚战,因为远离后方,战线过长,粮草消耗极大。运输道路遥远,且路途艰险,粮草在转运途中消耗亦很大。为解决这一问题,除充分动员后方外,还有就是就地解决—“因粮于敌”。曹操命令雍州刺史张既自散关进击叛变的氐人,在氐人的领属收割当地的麦子以供应军粮—“粮食则因敌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a,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b,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c。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d。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e,甲胄矢弩f,戟楯蔽橹g,丘牛大车h,十去其六。

a 远输:长途运输军需粮草。

b 贵卖:物价上涨的意思。

c 丘: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宋、卫等国家的居民组织,亦是区划田地、政区的单位名。《周礼·地官·小司徒》记载,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役,这里指赋税、赋役。

d 中原:这里指国内。

e 破车罢马:战车损坏,战马疲惫。罢(pí):古同“疲”,累。

f 甲胄矢弩:泛指各种作战的装备战具。甲,铠甲。胄,头盔。

g 戟:合戈、矛为一体的兵器。楯:同“盾”。蔽橹:大盾,防御性兵器。

h 曹操注曰:丘牛,谓丘邑之牛;大车,乃长毂车也。丘,大;丘牛大车,泛指辎重车辆。

国家之所以会因长久作战而贫穷,是由于远道运输粮草。远道运输打乱百姓的生活,会使他们困顿。靠近军队驻地的地方物价会上涨,物价上涨就会使国家财富枯竭。财富枯竭,国家会急于加征赋税。军力耗尽,财力枯竭,国内家家空乏贫困,百姓的财资耗去十分之七。国家的财富资产,由于战车损坏,战马消耗,各种武器装备的损耗,辎重车辆的毁损,耗费掉十分之六。

孙子有言: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

曹操注曰:军行已出界,近于师者贪财,皆贵卖,则百姓虚竭也。

三军离开自己的地界去远征时,近于师者贪财,军队行进途中对粮草货物的需求急剧增加,附近的贪财之人必然以更高的价格来卖,而周边百姓的正常生产和消费受到冲击,他们在高价格下的买和卖中必然出现“虚竭”的情况。

东汉末年,豪强兼并,军阀混战,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汉灵帝、献帝以来,可谓海内荒残,人户所存,已经达到十无一二的境地。户口锐减,民不聊生,东汉末年的民户之少,已经比不上汉文帝、景帝时的一个大郡。曹操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军谯令》)。残酷的战争,离乱的苦难使军队的供应也发生了严重的问题:“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葚。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luǒ,蚌蛤之属)。民人相食,州里萧条。”(《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曹操以屯田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军粮供给问题,采纳羽林监枣祇和韩浩等人的建议,由官方出面把土地和劳力这两个最关键的生产要素结合起来,以促进劳动生产。曹操任命骑都尉任俊为典农中郎将,招募流民屯田许都一带的公田上耕作屯田。此举效果良好,当年获得丰收,得谷百万斛。

随着曹操占有的领域逐渐扩大,屯田制在曹操的治内得到推广,州郡例置田官,主要任务就是在当地积攒谷粮,储备军粮。曹操积极推行屯田制度,缓解军粮供给的匮乏,避免军政集团为衣食而流徙瓦解。曹操的军队可以做到征伐四方而无运粮之劳,实现就地补给,这成为曹操由弱变强的重要因素。

定国之术,根本在强兵足食。可以说,屯田制度为逐步剪灭群雄统一北方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即曹操本人自谓的“因此大田,丰足军用,摧灭群逆,可定天下”。粮草充足了,还要解决运输的问题,尤其是远征四方之时,例如建安十一年(206),曹操下令远征袁尚,在董昭的建议下,特开凿出平虏、泉州二渠,专门用来转运军粮辎重。如此则可减少对当地经济生产的冲击。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a,当吾二十钟; 秆一石b,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c;取敌之利者,货也d。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e,卒善而养之f,是谓胜敌而益强。

a 钟,古容量单位,春秋时齐国公室的公量,合六斛四斗。之后亦有合八斛及十斛之制。

b 曹操注曰: ,豆稭(jiē)也;秆,禾槁也。石,百二十斤也。转输之法,费二十石乃得一石。

c 曹操注曰:威怒以制敌。

d 曹操注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货:用财货奖赏士兵。

e 曹操注曰:与吾同也。杂:混杂。

f 曹操注曰:不独任也。

所以,明智的将帅务求在敌国解决粮草供给的问题。在战场上,获取敌人一钟粮食,相当于从本国运输二十钟。获取敌人一石草料,相当于从本国运输二十石。所以要使士卒奋勇杀敌,就要激发他们对敌人的仇恨。想要获取敌人的财富,就要用财货奖赏士卒。所以在车战中,缴获战车十辆以上的,要奖赏最先夺得战车的那个士卒。然后,更换所缴获的战车上的旗帜,混合编入我方的车队中,对于俘获的士卒要加以善待和使用,这就是所谓的战胜敌人的同时而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孙子有言: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

曹操注曰:以车战能得敌车十乘已上,赏赐之。

不言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者赏之,而言赏得者何?言欲开示赏其所得车之卒也。陈车之法:五车为队,仆射一人;十军为官,卒长一人;车满十乘,将吏二人。因而用之,故别言赐之,欲使将恩下及也。或曰:言使自有车十乘已上与敌战,但取其有功者赏之,其十乘已下,虽一乘独得,余九乘皆赏之,所以率进励士也。

曹操激励三军将士心意之切,可谓超乎寻常:“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而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封功臣令》)其言如此,其行亦如此。

建安二十一年(216)冬,曹操南征孙权,次年大军进驻居巢,孙权败退,这一年的三月曹操班师回朝,留下夏侯惇 都督二十六军驻守于此。夏侯惇把自己所得的赏赐都分予手下将士。闻此,深明军中大义的曹操又赏赐给他伎乐(歌舞乐队)名倡(歌女舞女),并留下著名的令文一篇:“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

曹操引述的魏绛,史称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大夫,初任中军司马,后任新军之佐,旋迁下军之将。曾力主与戎族和好,这政策为晋悼公采纳,使晋国的领地得以扩展。据《左传》记载:郑人赂晋侯以师悝、师触、师蠲,广车、軘车淳十五乘,甲兵备,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鏄磐,女乐二八。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

以金石之乐赏赐臣属将领,曹操再演这一历史美谈,大快的是部众之心。曹操本人,企慕的是历史上的窦婴等人,他们在为将之时能够做到“受赐千金,一朝散之”,最终做到济成大功,永世流声。

与诸将士大夫共从戎事,幸赖贤人不爱其谋,群士不遗其力,是以夷险平乱,而吾得窃大赏,户邑三万。追思窦婴散金之义,今分所受租与诸将掾属及故戍于陈、蔡者,庶以畴答众劳,不擅大惠也。宜差死事之孤,以租谷及之。若年殷用足,租奉毕入,将大与众人悉共飨之。(《分租与诸将掾属令》)

窦婴,字王孙,观津(今河北武邑东)人,窦太后侄。窦婴因反对梁孝王继嗣帝位,为太后所恨,不得朝请。七国之乱时,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出征前,汉景帝赏赐他黄金千斤。窦婴将所赐的黄金全部摆列在走廊穿堂处,交待手下大小将校经过时各自酌量拿取。皇上赏给窦婴的千金,他本人一点也没有拿回家,全部用于战前犒赏将士。

曹操自起兵之日起即赏罚分明,有功必赏,从不吝惜钱财和官爵,至心待人,不为虚美,形成“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的大好局面。以曹操为中心聚集起大批优秀人才,例如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等,他们中间有许多人原本在其他人那里供职,另有主公,但都被曹操的“魅力”吸引而转投过来。曹操皆待之以诚,授之以实。曹操的“诚实”赤裸裸,毫无掩饰,直言不讳,体现为畅达的文句: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

当然,曹操唯功而赏,慷慨大度自不用说,但从不滥赏,例如他曾在《论吏士行能令》中有言:“未闻无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禄赏,而可以立功兴国者也。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即便是至亲之人,也不例外,其在《诸儿令》中曾说“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曹操奖赏就是如此严明,所以曹操麾下官吏将士,皆效之死力,奋勇争先。

孙子有言:胜敌而益强。

曹操注曰:益己之强。

东汉末年的河北,泛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大致包括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实力相对而言最为强大。而割据此地为一方诸侯的是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袁绍的高祖父袁安,为汉和帝时的司徒,自袁安以下直到袁逢、袁隗,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袁家成为当时最大的私人集团。

曹操出身宦官,虽有济世安邦之大才,像太尉桥玄、许劭对其有高评厚望,但为当时不少人不齿。曹操最初倚靠的骨干力量—同祖堂兄弟曹仁、曹洪、夏侯惇以及同族兄弟夏侯渊、同族子弟曹休、曹真—主要以亲近血缘为凝聚力,同最大的割据者袁绍相比,曹操集团从名气到实力、号召力、影响力等都差得很远,兵力弱,地盘基本没有。讨伐董卓的战争结束之后,汉祚凌迟,牧守割据,强者兼并,曹操陷入到不割据一方做大做强就是死的局面当中。

根据诸强格局和自身实力,曹操确立绕开袁绍的河北地区,向黄河以南发展的战略。河南地区,主要包括兖州、豫州和徐州,这里是中原地区,天下要冲,群雄逐鹿争夺最为激烈的所在。汉献帝初平三年(192),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数郡县,兖州刺史刘岱不听劝谏,与黄巾军交战时被杀。兖州,为东汉十三个刺史部之一,管辖之地为农业发达的古黄河和济水流域之间,人口众多,为天下战略要地。

兖州刺史战场被杀,兖州成为无主之州,东郡人陈宫力劝曹操趁此良机拿下兖州牧,以此为基地以图谋天下,并自告奋勇到州中游说地方大族。兖州大族一致同意拥戴曹操领兵抗击黄巾军的进攻。此时的青州黄巾军号称百万,就其部队而言,有几代人相随而行,军无辎重,主要靠掠夺以供军需。曹操领兖州牧,率军抵达寿张以东寻求战机。曹操采取的策略是一面加紧进攻,日夜合战,一面和谈,希望能收降青州黄巾军。是年冬天,青州黄巾军缺粮严重,最终降服,曹操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

曹操收其青壮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其余人众,安排屯田生产,为军队提供粮草保证。不到两年的时间,曹操以“胜敌而益强”的方式占据东郡和兖州,成为割据河南广大地区中的佼佼者。青州兵训练有素,战力出众,成为日后曹操部队的主力,存在数十年之久,为曹操的霸业做出很大贡献。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a,国家安危之主也。

a 生民:人民百姓。司命:掌管生死的神明。

因此用兵作战贵在速胜,不宜持久。所以掌握用兵之法的将帅,就是人民生命的掌握者,是决定国家安危的主宰者。

孙子有言:故兵贵胜,不贵久。

曹操注曰:久则不利。兵犹火也,不戢(jí停止)将自焚也。

孙子的“兵贵胜,不贵久”,曹操阐释时打的比方颇为亮眼—“犹火也”,若不及时迅速停息下来,时时会有烧到自己的危险;拖久了,就会对自己不利,速战速决,避免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东吴大将吕蒙 主导的皖城之战是对孙、曹二人所论最好的注解。建安十九年(214)闰五月,东吴为拔掉曹军在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前哨据点—皖城,由孙权亲率大军经皖水上岸,兵临皖城之下。东吴众将领建议堆土造山,增添攻城器械,打一场彻彻底底的攻城战。吕蒙不同意,他认为:这需要耗费好多天的时间,我们准备好了,曹军也把皖城的防御工事修缮好了,驻守合肥的张辽派出的救援人马也赶到了,那时就谈不上进攻了;我军利用大雨普降河水暴涨乘船沿水路而来,迁延时日,停留时间过长,河水退去,我们回去的道路就会被阻断,这将是十分危险的。我看皖城城防并不坚固,不如凭借三军之锐气,四面一起发动攻击,不要多长时间,破城可待,然后趁水位还高时我们撤兵返回。

孙权认可吕蒙的主张,任命吕蒙举荐的甘宁为攻城指挥官。甘宁身先士卒,手持绳索,亲自爬城,吕蒙率精锐随后跟进,并亲自击鼓助威,士卒个个奋勇向前,自拂晓至上午用早饭时就已经攻破城池。曹将张辽带救兵进至夹石口(今安徽桐城北),见城已破,无可奈何只得率军返回。通过速战速决,东吴一举拔掉了曹魏最前方的屯田据点,压制住曹军进一步向淮南腹地发动进攻的态势。

孙子有言: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曹操注曰:将贤则国安也。

官渡之战前夕,曹操最担心的是袁绍会联合西北的羌胡、南方的蜀汉,对自己的兖州和豫州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为阻止这一局面,谋士荀彧认为可在关中这个方向上率先打开一个缺口。关中虽将帅众多,个个能征善战,但割据一方已久,不相统兼。他们看到关东袁、操两大集团争夺正酣,一定会拥兵自保。若此时能派出使节去安抚,联合西凉军团,便能有力支援曹操在关东与袁绍决战。因此,派钟繇镇守关中。

钟繇 以侍中兼任司隶校尉,驻节长安,督抚关中各军。特事特办,钟繇可不拘于既有的法令条例,在关中便宜行事。钟繇受命之后,首先向势力最强大的韩遂和马腾修书致意,陈明利害关系,申说大义,韩、马二人被说服,主动送各自的儿子入朝为质。

钟繇镇守关中,非但稳住了曹操大军的西方侧翼,使朝廷无西顾之忧,还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送战马二千匹到军前,真可谓“甚应其急”。昔日萧何镇守关中,实现供给充足,兵源不断,钟繇的功勋大致与其相当。(曹操《与钟繇书》)

河东郡,辖今天的河南西北、山西西南一带。这个区域是曹魏政权统治地区边境,杜畿 在此治理有方,秩序安定,农业生产,有勃勃向上之势。曹操的西征战略,必须有一个军需赖以供应的所在。从地理位置到地域的经济实力,河东郡对于曹操而言都显得相当重要。为此,治理有方、于曹操本人有“无间然”之感的杜畿可谓不二人选(曹操《下令增杜畿秩》),仍留任镇守河东。

杜畿被任命为尚书,曹操有《以杜畿为尚书仍镇河东令》:“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吾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

建安十六年(211),马超、韩遂率十万大军据潼关,是年七月,曹操决定西征,于九月大败敌军,一举平定关中。曹操下令在杜畿原来俸禄的基础上增加了二分之一,达到九卿的规格,以示褒奖赞扬。

萧何在楚汉相争中长期留守关中,源源不断地输送兵源粮饷,支援前线作战,让刘邦有了一个巩固的大后方,为战胜项羽做出重大贡献。光武帝刘秀占领河内,任命寇恂为太守,寇恂绥定境内,发展生产,为刘秀的军队输送大量的粮饷。这两位“贤将”皆有不世之功,在军争时期起到了安邦定国的作用。

纳言,古官名,主出纳王命,传达命令。这里代指尚书官职。汉武帝时,汲黯任东海郡太守,虽然经常卧病在床,但郡治颇佳,声明远扬。汉武帝召命他为淮阳太守,汲黯以病辞谢,汉武帝说,淮阳一地方官民关系不恰,“我只好借助你的威望,请你躺在家中去治理吧。”卧镇,曹操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借重杜畿之意。 UGnAcmo686s9gpYwMjzVez1pvp5Xx2fgRRmOTFFyjTykJV0WGYnGd4zWydpVluV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