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宫殿布局三原则

步出幽深的午门门洞,眼前豁然开朗,蓝天白云之下矗立着高大的太和门。紫禁城的世界呈现在了眼前。完成了之前数里逼仄沉重的跋涉的人们,开始出现了新的疑问:

这座有着数以千计建筑的宏大宫城,是如何布局的?眼花缭乱的宫殿,是否存在一个简单的认知记忆规律?

布局,也是礼制。古代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布置建筑格局,紫禁城就诞生在层层叠叠的规章制度之上。简单而言,紫禁城宫殿布局遵循“一二三”三大原则。

一是“一条中轴线”。中轴线上集中了紫禁城最重要的建筑,是建筑布局的中心线。

紫禁城的中轴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和中华帝国的中轴线,三线合一。这条线在宫城内部穿越的建筑自南而北分别为:午门、奉天门(太和门)、奉天殿(太和殿)、华盖殿(中和殿)、谨身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神武门。除了几座宫门之外,中轴线上建筑可以归为三类: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是紫禁城最重要的建筑。中轴线出午门与端门、大明门相连,出神武门与地安门、钟鼓楼相连,汇入北京城的中轴线。

中轴线原则对于具体建筑群的微观考察依然有效。紫禁城乃至中国传统建筑,都有一条中轴线,大殿正房建在中轴线上,其他建筑分布两侧。紫禁城所有宫院都是四合院形式,主房坐北朝南,和南侧的正门、北侧的后殿组成南北向中轴线。中轴线左右两侧有左右配殿或厢房,面向主房而立。耳房、廊房等再次一级的建筑更是围绕中轴线排列。大多数院落都左右对称。

由中轴线大原则引申的左右对称小原则,方便我们认知、记忆紫禁城的宫室。比如,有东配殿必有西配殿,有内左门自然有内右门,有东六宫就有西六宫;文左武右,文华殿在东边,在中轴线西边就有武英殿与之相对称,两者与中轴线的垂直距离相等,建筑规制相同。前述的东华门、西华门也是严格左右对称的。

二是“前朝后寝两大功能区”。《周礼》奠定了中国传统建筑“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大原则,历代皇城也遵循此项原则建造。天下官衙无不前部办公,后为住宅;百姓住宅也无不前院会客,后院居住,是“前朝后寝”原则的体现。承天门经端门到午门一线,东部为供奉列祖列宗的太庙,右为祭祀江山五谷的社稷坛,则是遵循“左祖右社”的原则。

紫禁城中轴线上,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称“三大殿”,规划为朝廷举办大典、皇帝视朝理政的场所,属于治国理政的“前朝”;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是帝后生活起居的“后寝”,或称“内廷”“后宫”。两者形象阐述了何为前朝后寝。

前朝与后寝的划分界限,是三大殿和后三宫之间的乾清门广场。就纵向距离计算,前朝直线将近600米,后寝纵深才300米左右。紫禁城设计的治政面积约为生活面积的两倍。可这仅仅是规划设计,在明清实践中后寝大幅度地“南侵”,皇太后养老宫苑、皇子起居场所都建筑在乾清门广场之南。后寝面积远远高于前朝。爱新觉罗家族入主紫禁城后,建筑群的朝政、起居功能区分模糊交叉,难以泾渭分明。这是实践对规划的更改。

前朝后寝规划,隐含着“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紫禁城既是皇帝的家,也是皇帝的办公室。皇帝之所以能够在家SOHO,则是因为皇帝既是皇室家族的家长,也是整个帝国的大家长,天下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中国式皇权吸取了先秦宗法制的养分,君王是天下大宗,国家就是在宗族的繁衍裂变之下发展壮大的,全国都遵奉君王为宗主;皇权又建立在统治家族几代人的奋斗努力之下,宗室成员是帝国的最高统治层,皇家与统治层高度重合,皇帝的家事往往就是国事,国事艰深挖掘之后往往有家事的影子。家国一体是家国结构和权力实践两方面合力发展的结果。

从中右门到后右门一线(孙珊珊 摄)

三是紫禁城可以纵向分为“左中右三路”。“中”就是中轴线建筑构成的院落,三大殿广场、乾清门广场、后三宫院落、御花园构成了紫禁城的中路。中路是中轴线的扩大。中路东西两侧就是东路、西路。

东西两路又分内东路、外东路和内西路、外西路。之所以再分内外是因为中路院落前宽后窄,后三宫的宽度比三大殿小100余米。后三宫两侧规划了整齐划一、左右对称的东六宫、西六宫。以东六宫为中心,包括前方的奉先殿、毓庆宫、斋宫,后方的乾东五所,共同组成了内东路。以西六宫为中心,包括前方的养心殿和后方的乾西五所,共同组成了内西路。当然,随着后期的修缮改扩,原本规整的内东路、内西路不再整齐划一,功能也发生了变动。

内东路外侧就是贯穿紫禁城东部的外东路,自南至北大体有内阁、文华殿、箭亭、南三所、宁寿宫。内西路外侧则是贯穿紫禁城西部的外西路,自南至北大体有南薰殿、武英殿、内务府、慈宁宫、寿安宫、英华殿。离中轴线越远,建筑的重要性越次。当然了,如今上述建筑都是清朝的模样,左右对称的布局不是太明显了。但是在永乐年间初创时,东西两路建筑应该是高度对称的。

中轴线对称、前朝后寝分区、左中右三路布局,这三大原则是中国传统建筑营建的法则,在紫禁城布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它们对认知今日的紫禁城,依然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紫禁城是之前数千年礼法和建筑理念精酿而生的杰作。它的真正建造者是中华文化与皇权政治。在明朝初期,任何一个接手建造任务的人,都会呈现出一座大致相同的伟大宫城。 6DIi/xHrEK+gHTnlc1F7Zu+zS6BZf0MOxCxi9yiC2g1XUfNyfhaxCFDaoOieIri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