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送你礼物,喜不喜欢愿随你

大家看到的这本书,从第一版到这一版改动很大—几乎可以算是另一本书了。写这书的初衷是不变的—“给青少年的礼物”。

第一版写出来的时候,我自己还没有一个青少年的子女。这一版出版的时候,我正好有一个青少年时期的女儿。

我和沛然说,“我的那本书已完成,我把它送给你,如何?”

她回答得非常干脆,“不要”。

“你还没有细看过,也许你会觉得很好呢,为什么就不要?”我问。

“不要看,青少年心理的事,我要自己想明白。”

反正这种被女儿拒绝的事情,我也习惯了,不要就不要好了。

父母都希望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给孩子,这是父母之爱的本能。自己的人生经验,是父母认为最好的东西,毕竟,那是自己付出了艰辛探索的代价才得到的,甚至是自己走了很多弯路才换来的。

但是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其实都不大有兴趣接受父母的人生经验,这是青少年生命的本能。虽然,父母会觉得这很可惜,但是实际上很容易理解。试想,如果你在下棋,你喜不喜欢聂卫平、古力在身后给你支着?那样是快乐多,还是压力多?人生最宝贵的是自由意志,是“我的人生我做主”,如果不是自己做主,就算获得了所谓的成功,也一样会感到空虚无意义。

但是,父母难道就不教育孩子了吗,就放任自流了吗?孩子毕竟很多东西不懂,而这个世界上也的确不仅有阳光,还有野兽和沼泽地,难道父母不应该提供对他们有价值的经验吗?

当然不是。

在大是大非的方面,父母需要严格地管教,避免孩子发生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

在其他具体的人生成长方面,父母可以做的是:为他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告诉孩子这些是给你的,如果你愿意你就可以要—你有权去选择。

父母给孩子的礼物,不能像强卖的商品一样,强迫孩子接受,即使自己觉得那是很好的东西。因为你强行给了孩子很有价值的东西,也同时剥夺了他自己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他的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被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就会变得空虚,即使得到了父母希望的成功,他们的人生也往往并不快乐—这就是很多大学生有所谓的“空心病”的原因。

而你给他的,要或是不要,他都多了一些可选择的资源。今天也许用不着,改天也许就用得着了,父母的礼物就像是房子里的灭火器,就算一辈子用不着,也还是很有用的啊。

当然,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并不是所谓的“人生经验”,或是我这本书中的“青少年心理方面的知识”,而是“更好的父母自己”。如果父母过着自己选择的人生,是心理健康的人,并且懂得如何让自己更好更幸福,那么,这是孩子最喜欢的。大家千万不要做电视剧《都挺好》中苏大强那样的“熊父母”,而要成为令孩子为之骄傲的父母,这才是最好的礼物。

顺便说一句,父母总以为自己在为孩子操心,其实并不知道孩子为父母也没少操心。

总之,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本书,我觉得是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有稍许用处。因此,愿借助出版方的帮助及别家父母的手,把它送给更多的孩子,作为一份小小礼物。

朱建军 NseuS235dsZcLosRJOzgG96ntvt5fFKM8qQ5t1FGGTzJt+Bgo2kgqhdE6Rat6p/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