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2016年秋季学期,刘孝廷教授邀请我与他共同为我所在专业的博士生开一门科学史课程,我思考再三,决定不去讲科学史本身,而是与大家讨论科学史和历史的基本问题和基础问题。

科学哲学和科学史这个领域有很多特殊性。比如,这是个交叉学科,是以科学技术为对象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研究,所以要求这个领域的学者文理兼通。在历史上,我们这个领域早期的学者大多是理工科出身。不过,现在在读的青年学生则以文科生居多。

由于是交叉学科,这个专业没有自己的本科生。这就导致所有的学生都要补课,都要学新东西。原来的文科生需要补科学概论,乃至于文史哲;原来的理工科学生,需要补文史哲,也需要补科学史。甚至,博士阶段也是如此。所以这门课的受众非常广泛。

中国人很重视历史,在乎青史留名,对于历史的正说、戏说、演义,一向津津乐道。以往民间说书喜欢讲古、古为今用、以古喻今,在今天的互联网多媒体上,呈现了新的形态,所以有《明朝那些事儿》《量子物理史话》《人类简史》在畅销,连不是历史读物的《时间简史》也一度畅销。但是,我们要问:

人离不开历史,而历史是什么?

历史有一个本来面目吗?

历史是必然的吗?

历史有一个规律吗?

为什么我们喜欢历史?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历史?

我们应该怎样读历史书?

历史有什么用?

在各种历史中,科学史具有其特殊性。有人说过,20世纪之前的历史学家可以写一部通篇不谈科学的历史著作,并且被视为优秀著作,到了20世纪,这已经不可能了。科学及其技术改变了我们生存的世界,以及我们看待世界的基本方式,甚至,包括我们看待历史的基本方式。以科学及其技术为基础的工业文明,在20世纪这一百年来,尤其是“二战”结束至今,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与生态危机。科学无疑成为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东西之一。那么,科学是什么,如何看待科学,这恰恰是历史(科学史)所要给出回答的。然而,与其他门类的历史相比,科学史这门学科,又恰恰是非常晚的,晚到只有五十年左右的历史。

科学史是什么?

科学史有什么用?

科学史是历史的一个分支,还是历史的一种写法?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有什么关系?

科学史和技术史呢?

这些问题,都是关于科学史和历史的基本问题、元问题,然而,不仅普通读者,就连本专业的学生,也未必有过深入的思考和反省。而这些,是学习科学史以及从事科学史学术工作的基础。利用这次课程机会,我把多年来对这些问题的体会与同学们分享。其中有些内容零散发表过,而这是第一次集中讨论。

我一共讲了五次,请一家速记公司把录音转换成了文字,又请杨雪泥同学做了校对,于是就有了一份讲稿。讲稿中还包括了同学们的提问与对话。这些提问对我是非常重要的,由此我可以知道同学们的困惑在哪里。有些问题是我曾经思考过的,重新回答一次,也有新的体会;也有些问题,让我感到意外,促使我思考。在讲课中看到自己的盲点,这便是讲课的乐趣。

这份录音稿就成了本书的底稿。在此底稿之上,我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主要改动如下:

(1)调整了各部分内容的次序,使之更有条理;

(2)补写了若干片段,删除了若干片段——满怀不忍地删除了大量与同学们的对话,但还是很自恋地保留了一些对话;

(3)补充了大量细节,比如重要人物的原名,并对去世者标注生卒年以示纪念,给出了重要著作的原名和出版信息,以及必要的注释;

(4)增补几十幅图片。

书稿整理之时,觉得这些内容应该不只有本专业内的同学感兴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普通读者也会有一部分不满足于看“热闹”,愿意看看科学史和历史的“门道”。如何更好地面向普通读者,也是我整理、扩充这部小书的一个动力。

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难免会举例子。我采用的大量案例都来自科学史。所以这部小书也包括对科学史上一些常见问题的讨论,尤其是,会提供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视角,也会提供一些不大为人所知的细节。熟悉这部分内容的读者,能够感受到从不同视角看历史的乐趣,也可能会为新的细节而感到意外、吃惊,乃至震撼。

阿西莫夫曾说:“你不一定要从事科学研究,但是不妨碍你欣赏科学中的美。”我也想说,你不一定要从事科学史或历史研究,但是,了解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看到科学史和历史的“门道”,并且能够帮助你获得历史的眼光、历史的视野!

用历史的眼光和视野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事物,审视我们以为熟悉的事物,你会看到一个新的世界。

2017年10月16日
于采石路观云塘 UKDGahLU1s2AJCrs63QlRvh2Xf4zHuwDoTV8ZZEZvtFJuYPIWPoDlZkUpkNKfmi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