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三月是春游的最佳时节,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人们成群结队,或游走于已然泛绿的丛林间,或赏花于潺潺流水的小河畔。春游是旅游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公元前500年左右,在现今河南省中部有一个国家叫郑国。郑国有一个风俗,在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日这天,人们都要到一条往东流淌的河水中沐浴,洗去尘垢,并为来年祈福 [1.2] 。
又是一年农历三月三日,郑国境内的溱水和洧水静静地向东流淌着,一如往昔。人们只知道这两条河流向了远方,但并不知道它们究竟流到了何处。远方,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而言是真正的遥远而不可及,是真正的未知。河的岸边绿树成荫,和煦的阳光普照着片片青草,正是下河洗浴祈福的好时机。一群群男男女女从城里走出来,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用以祈福的兰草。在人群中,一位身姿窈窕的少女手执一株兰草,略显焦急地左右张望着,似乎在寻找什么人。
突然,她看到迎面而来一个少年,眼神顿时泛光。
她对少年说:“我们一起去河岸边游玩吧!”
“可是,我刚刚从那里回来啊。”少年看着她说。
少女略感失望,但在阳春三月,她已经顾不得矜持,说道:“我知道你刚刚去过了,但洧水的岸边是那么美丽,你再去一趟又何妨呢?”
“好啊,正好刚才脚步匆匆,没有来得及细看岸边的风景,那我就和你再去一趟吧。”少年说罢,接过了少女手里的一株兰草。
两人手执兰草,欢快地奔向洧水的岸边。洧水潺潺流淌,河水清澈透亮,男男女女或成群或结对,游玩的人们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在洧水的岸边,开满了芍药花。少年踩着湿软的河岸,摘了几朵芍药花赠给了身边的少女,说:“从今天起,我们就是最好的朋友了,希望回到城里,不要相互忘记。”少女接过芍药花,捧在手里,脸上泛起灿烂的笑容。
这段故事来自《诗经》中的一首诗,即《国风·郑风·溱洧》。这是一首描写郑国青年男女在三月三日游春于溱水和洧水岸边的诗歌。从大致的考据来看,《诗经》中的这首《溱洧》也许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描写旅游的文字了。尽管在现代人看来,这无疑只是青年男女到城市周边进行郊游、谈情说爱而已,他们的这趟旅行也许离家不过数里,就像现代人逛了逛公园一样,但这确实是一次对旅游的描述,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有具体的时代背景、有溱洧河岸的风光、有人物、有情节,并且反映了彼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实际上,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离家万里、远行天下,除了所见所闻不同,所追求和所向往者,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