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行车文化

美国有一位作家名叫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这个名字对于我们来说很陌生。但是,如果说他的笔名叫作马克·吐温(Mark Twain),也许就人尽皆知了。1835年马克·吐温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一个乡村贫穷的律师家庭里,后来成了一名作家,有很多作品流传于世。在他生活的年代里,汽车还没有成为主流的交通工具,人们主要依靠马车来出行。因此,当自行车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时,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马克·吐温对于自行车的直接感受就是自行车给他带来了自由。不难想象,像他这样富于想象力的作家,在细腻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中,感受到了骑行带给他的无拘无束。马克·吐温曾经说:“找辆单车,活着就不会后悔。”可见,自行车对于马克·吐温而言已经是一种生命意义,这也验证了美国诗人克里斯多佛·莫列(Christopher Morley)说过的话,他说:“单车,也只有单车,永远是作家和诗人的交通工具。” [3.5]

事实上,很多名人都曾经表达过自行车带给他们的感受。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John F.Kennedy)就曾经感叹过:“再也没有比骑自行车更单纯的快乐了!”对肯尼迪而言,作为美国的总统,也许确实是在某一次郊区的骑行中感受到了自由自在的乐趣。美国法律学教授詹姆斯·史达尔斯(James E. Starrs)则说:“忧郁与骑行势不两立。”言外之意就是说骑行能够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以至于对于骑行的人来说,忧郁将消失无踪。爱尔兰作家欧布莱恩(Flann O’Brien)表示对于偷手表的小偷不理解,他说:“为什么有人在可以偷一辆单车时要去偷一块手表呢?”通常来说,一块手表的价值要高于一辆自行车,对于偷窃者而言,能偷一块手表当然不会去选择偷一辆自行车,但是在欧布莱恩心中,自行车的价值却远远高于手表,其原因正是自行车带给他的乐趣已经远非一块名贵的手表可以比拟的了。

美国作家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对于骑车旅行方式也颇为赞同,他说:“骑车才能体会一个国家的精华所在。”我们在前面描述过骑行318国道的情形,事实上,对于一个旅行者来说,如果真能从中国的东部骑车启程,一直到达中国西部,这样的骑车旅行无疑会对中国产生非常深刻的认识,例如对于中国版图地理特征的认识,对于中国东西部经济、文化差异的认识,对于沿途不同区域民俗风情的认识,都将在这样的骑行中收获,这并非其他旅行方式可以比拟的。

据说,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说过:“我是在骑车的时候想到那个的。”这里他所说的“那个”,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相对论,也许就在爱因斯坦骑行经过一片原野,感受从脸上轻抚而过的微风时,他的大脑突然灵光一现,相对论就这样诞生了。爱因斯坦还说过一句和骑车相关的富有人生哲理的话:“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我们在前面也专门探讨过自行车的平衡原理,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些原理有时候晦涩难懂,但我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自行车能够平衡是因为它在向前运动,如果没有了移动速度,再高超的骑车技巧都很难保持平衡。这运用到人生中,确实如爱因斯坦所说的,人生就像骑自行车一样,你要想保持一个平衡的人生态势,唯一的选择就是保持勇往直前。

从这些名人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骑自行车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感受,同时人们还从中领悟到了人生唯有保持各方面平衡才能致远的道理。这也许正是自行车这项发明给人们塑造的自行车文化。

就像骑行318的人一样,一些自行车骑行者通过骑行来修炼自己,甚至于悟道,寻到了解脱。有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台湾青年名叫张书豪,像当下的许多年轻人一样,毕业后的他因为不知何去何从而终日无所事事。他的哥哥张书伟则和他完全不同,书伟品学兼优,一直以来是书豪的人生榜样。有一天哥哥书伟告诉弟弟,他报名参加了一个“流浪者计划”,这个计划的主要行动是骑自行车去拉萨。书豪知道哥哥的这个听起来会非常艰难的计划之后,感到很难理解,因为对他而言,哪里都不想去,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在家里被人照顾,就这样安逸地生活下去。然而,就像电影中经常出现的情节一样,一场意外让优秀的书伟不幸离开人世。书伟的离世让书豪难以接受,失去哥哥的痛苦令他愈加迷茫。在某一个夜晚,书豪突然想起哥哥的“流浪者计划”。既然哥哥已经离开人世,那就让做弟弟的来完成哥哥的这个遗愿吧。在父母心目中,甚至在女朋友的心目中,书豪是一个柔弱的人,大家都不同意他去做骑车到拉萨这样疯狂的事情。然而,在这个时候,书豪却觉得他需要证明自己。这种证明,不是给父母看,也不是给女朋友看,而是给他自己看。于是,他一个人从台湾来到丽江,从丽江开始骑车向拉萨进发。接下来,正如电影中经常出现的情节一样,书豪经历了无数的危险时刻,历尽艰辛,终于越过了海拔5 000米的米拉雪山垭口,他在那里双手合十,念诵着六字真言,他的内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在布达拉宫门前,书豪与大家一起载歌载舞,他把陪伴自己一路的自行车送给了有需要的人,这一刻,他找到了自己。

你也许已经知道,或者已经猜到,上面这段故事其实正是一部电影中所讲述的内容,这部电影名叫《转山》 [3.6] 。这部电影拍摄于2011年,制作完成后,在拉萨布达拉宫前的广场上举办了全球首映仪式。《转山》是一部以骑行为主题的电影,主人公在滇藏线上艰难骑行,让观众在关注主人公骑行之旅的同时,也欣赏到了一幕幕壮阔美景,例如云雾中梅里雪山的神秘之美、业拉山九十九道弯的险绝、米拉山暴雪的奇美等。当然,对于这部电影,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例如网易娱乐就评价说,郁达夫的屐痕处处在江南,张书豪的生死疲劳却在高原,两者都是美,并不分高下。这可算是比较高的一个评价了。而一些真正骑行过滇藏线的骑行者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电影脱离了现实,而且电影也不宜鼓励像张书豪这样未做过任何特殊训练的人去骑行进藏,因为这会给他们带来生命危险。然而,不管是什么样的评价,人们之所以关注这部电影,实际上是在关注骑行文化本身,关注自行车如何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旅行方式。

在自行车和骑行所带来的这些文化中,还有一点是值得一提的——骑行中的环保理念,尤其是在现代汽车数量猛增、空气质量猛降的情况下。后面我们会讨论到汽车、摩托车带给人们的新的旅行方式。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空气的污染和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汽车排放的尾气被认为是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源头,而石油本身就不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相比于汽车,自行车没有任何的污染排放,是一种绿色出行方式,也更适合于亲近自然的旅行。城市里的人们开始倡导骑车出行,包括上下班和出游,人们认为这不仅有益于环境保护,还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这些环保和健康理念附着在自行车文化上,被很多的骑行爱好者所认同。 hAGCXNkwnuL+1Rc5p/qvv1SdUyhgAb2BlxPhH+M9qF+6NOlVstYVfayeP49ZStY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