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恋:自己跟自己玩的孤独与哀伤

自恋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但自恋的背后,有一些哀伤。而一个人跟过度自恋打交道,是一件不太让人舒服的事情。

自恋,希腊文是narcisse,本来是古希腊神话中一个美少年的名字。传说他看到湖中自己美丽的倒影之后,就爱上了自己,从此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后世的心理学家用他的名字来描述那些心中没有他人的人。

自恋的人有以下一些特征:

自恋的人会夸大自我,包括夸大自己的能力和重要性。比如一个人在潜意识层面认为自己是所有人的中心,表现出来的就是觉得所有人都看不起他。我们看到这样的自我中心感是经过了某种变形的,即把别人都关注自己变成了别人都看不起自己。记得有一次一个人跟我说,曾医生你看不起我,我想了一下说,我没有空看不起你,因为我在忙着担心别人看不起我。他听了之后先是一愣,然后就哈哈大笑起来。

自恋的人会唯我独尊。当他意识到自己不是沙滩上唯一的鹅卵石的时候,他的自恋就已经受到了损害。在日常生活中,有人会因为碰巧跟别人穿一样的衣服而自尊心受损。还有一些人追求限量版的产品,甚至有些人会吃一些珍稀保护动物,这些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独一无二的感觉。

自恋的人还会对赞美成瘾。他们需要别人随时随地地赞美,在别人不赞美的时候,他们就自己赞美自己。比如说自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每天早上都被自己帅醒,想找一个佩服的人就照镜子等。

自恋的人还有一种不合理的权力感,他们期待被优待,或者别人无条件地顺从自己的意愿。如果他们的愿望没被满足,就会生气,这就是自恋性暴怒。比如,有人开车的时候,动辄狂按喇叭,好像他一出门,所有人都应该为他让路;排队没有耐心;遇到跟自己不一样的观点就勃然大怒,觉得对方是跟自己过不去,等等。

自恋的人在关系上是剥削性的,他们只会索取,而没有付出的能力。在亲密关系中,常常会出现自恋性的竞争,即一方的自恋满足需要以对方自恋受损为代价,所以这样的关系最终可能会走向破裂。

嫉妒他人,也是自恋的人的特征。面对他人的才能和成就,他们身处不能欣赏的困境。跟他人进行近距离肉搏式的竞争,并获得压倒性的胜利,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我们知道,这个目标并不是总能达到。

自恋的人还缺乏共情的能力,对他人的痛苦常常无动于衷。他们也可能会做一些慈善之举,但目的并非救他人于水火之中,而是表现自己。

自恋的人常常幻想自己拥有巨大的成就、无限的权力、盖世才华、超凡的美貌或完美的爱情,他们沉溺于这样的幻想中,直到幻想破灭或者在运气好的情况下幻想永不破灭。

自恋跟抑郁情绪有很大关系。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有超过7000万人患有抑郁症,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当我们夸大了自己的能力,有时候的确可以搞定一些事情,但是如果碰到一些搞不定的事情,夸大的自我就会破碎,抑郁就产生了,所以抑郁是自恋破碎之后的产物。极端的自恋,我们称为恶性自恋,可能表现为自杀。

自恋也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健康的自恋,是一个人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比如你现在正在学习精神分析,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而不健康的自恋,就表现为一个人的需要大于他的实际能力,所以他会经常处在一种不被满足的状态,就像儿童时期没被父母满足一样。

有着健康的自恋的人是很有人际魅力的。他们的自恋会形成一个温和而强大的引力场,不知不觉地把他人卷进去。我们说某个人气场强大,说的其实就是他的健康的自恋覆盖的范围。在这个范围里,他人会不自觉地受他的影响,而且不会感到自己被强迫。

那病理性的自恋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在生命早期的时候,孩子在跟母亲的关系中,缺乏来自母亲的共情性回应。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些画面:一个幼儿在那里各种表现,希望妈妈认可和赞美,但是妈妈却视而不见。慢慢地,孩子就必须把注意力从妈妈那里撤回到自己身上。我们同样也可以想象,这个幼儿对妈妈是多么失望,以及对自己是多么失望。

跟自恋相关的抑郁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此普遍,估计这跟文化传统和目前的教育环境有关。我们的文化传统要求孩子们成龙成凤,如果成不了龙凤,抑郁就是自然的结果。在这个基础上,教育环境制造了太多孩子们之间的自恋性竞争,那些在竞争中失败的人,也只能陷入抑郁之中。

自恋者的自救,是把爱自己变成爱他人。但跨出这一步真的非常不容易。学习心理学本身,的确可以增加一些对自己的了解,但如果只跟知识打交道而不跟活生生的人打交道,那么知识就可能成为新的、夸大的自我的一部分。

记住,获得人格成长的唯一途径,就是去获得新的人际关系经验,看心理医生是获得新的人际关系经验最安全的方式。 JMBwdIYIrvkfBElHAtXC37DSBDClaUOQrFNVQzdLdN64tksh+xZTo/QoQXs0kq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