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刚过,北京将迎来短暂的秋天。蓝天明显比其他季节开阔些,云彩被高空强风拉成细丝,空气和阳光都变得温和宜人。每逢这样的天气,我会带上便当和保温杯出门。我们小夫妻在北京朝阳区租了房,离798艺术区不远。走进艺术区找个安静的角落(这几年游人如织,清净也难觅了),坐下打开便当盒。
喝口热茶,吃点便当,浮现起的总是儿时记忆。我的“自我意识”到了幼儿园才发芽,人生的最初记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白饭上放一颗梅干,感觉就和风起来。
我从3岁开始上幼儿园,地点位于东京郊区的八王子市,班名“鹿组”。这家幼儿园的午餐是外包商送来的。每到中午,年轻漂亮的山口老师照例给小朋友们分发便当。穿着幼儿园的制服的我(白色衬衫和深绿色裙子),也满怀期待打开了饭盒。哎哟!一大块白饭,中间只有小小一颗“梅干(Umeboshi)”。关于便当的最初记忆就这么简单,我都不记得有没有吃完。
多年后,我和打小一起长大的真实子(Mamiko)聊起幼儿园生活。两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无数份红色塑料饭盒里的便当。真实子赞不绝口,我却只记得悲哀的“日本国旗”(白饭+梅干)便当。人的记忆真是奇妙。
升入小学后,午餐大家都吃学校厨师做的“给食(Kyuusyoku)”,吃便当的机会反而不多了。只有在秋季运动会、远足等集体活动时,才能吃到母亲做的便当。无论饭盒里装的是什么,我都觉得特别珍贵,吃得特香。
我读初中的那几年,母亲最辛苦:又要照顾刚上幼儿园的妹妹,又要为我这个长女准备便当。因为忙碌,菜式没有很多花样。蛋白质基本靠鸡蛋,满满的白米饭上加点泡菜、佃煮(咸烹海味),此外就是一份水果,份量和营养都是足够的。同学的便当盒小巧玲珑,尺寸大概只有我的一半。而且花色多样,章鱼型的迷你香肠、郁金香形的鸡翅等等,颜色多得像春天的花园。不过,我总是觉得自家的便当最好吃。
进入大学后,我便搬出父母家,独居东京三鹰市。之后的近20年,就没再吃母亲做的便当了。我大学毕业后到海外工作,后来和中国人结婚,居住在北京。丈夫开始在公司上班,出于健康和节俭的考虑,我常让他带便当。就这样,我对便当有了新的认识。在北京四环外的老公寓里做便当时,种种回忆浮现脑际:幼儿园的红色便当盒、山顶上和同学们的分享、参观动物园时和父母一起吃的、在台北一个人吃的……
一份便当吃完,回忆也差不多了,我喝下最后一口热茶,盖上饭盒走出798。如此一个人的便当时间,也将会成为我在别处的回忆吧。关于饮食,最重要的是用餐的心情和饭菜的安全健康。在外面与大家聚餐也不错,快餐店试一试新产品我也喜欢,这几年便利店的盒饭也用心起来了。不过还是希望大家午餐时能多一个选择,那就是“自带便当”。不一定要一个人默默地吃,与其他同事一起分享也不错。特别是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不妨带着便当去小院子和公园里。
祝大家用餐愉快!
关于材料、调料分量请参考:“一汤匙”为15毫升、“小汤匙”为5毫升。不过,因调料的味道按生产商或地方特性有所不同,请按您个人口味调节。
除了有特别注明,参考成本为一人份,物价为2013年北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