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你把微信当作什么?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微信一直以来仅仅是一个“熟人之间使用的即时通信工具”——它最初的时候也确实看起来是这样的,所以,理解没错。

2010年年底,张小龙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封闭开发,用他原来的产品Foxmail作为底层基础设施,构建了第一个版本的 微信 ,最终,这个产品于201 1年1月21日正式发布。虽然国内市场上已经有一个同类产品——雷军带队开发的 米聊 ——但,微信借助腾讯的用户基础,允许用户使用QQ号码和电话号码注册(同时允许用户上传通讯录),几乎是转瞬间就获得了大量用户,随后用各式各样的手段(附近的人、漂流瓶等等)没怎么费劲就直接灭掉了国内所有其他同类产品。

从今天的视角望过去,微信的第一个版本非常非常简陋,然而,它直接对运营商的短信业务形成了巨大威胁——后来被证明干脆就是“团灭”。今天,电话用户通过短信收到的除了验证码之外就是垃圾消息而已了。

今天回头看,第一个版本的微信颇有一些“创世”的味道。后来,就有了朋友圈;后来,就有了微信公众号(服务号、订阅号);后来,就有了小程序;再后来,2020年上半年,微信发布了短视频平台,驻扎在微信内的一个平台:微信视频号。

2020年的苹果产品发布会上,演讲者给大家演示了一个“啊妹惊”(Amazing)的功能特性——用户终于可以把一些重要消息置顶了!中国人都笑了,因为这个“啊妹惊”我们早就用上很久很久了……又过了一小会儿,苹果又发布了另外一个“啊妹惊”的功能,叫作App Clips——已经在微信上用了好几年的中国用户都懒得笑了,反正,Copy to USA又不是第一次见……

2015年的时候,微信的月活用户突破5亿。这个时候,人们原本应该哪怕是被迫也必须要重视它了,因为,在这个用户基础上再翻上一番,就相当于“覆盖了全国所有人”——然而,事实上并没有,99%的人依然只不过是把微信当作一个短消息应用,虽然事实上大家每天在微信上花费的时间已然异常惊人。不过,99%的人不就那样嘛——反正时间对他们来说事实上也没啥大用。

2013年的时候,微信发布了5.0版本,其中一个重要的新功能是“微信支付”——当然,大多数人再一次并没当回事儿,直到2015年春节的时候,微信联合各类商家推出了春节“摇红包”活动。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一整年时间里,所有人都在“抢红包”。不仅仅是接下来的“一整年”时间,而是到现在为止的每时每刻,发红包、抢红包,成了中国人在移动互联网上最常做的事情(甚至没必要在后面加上“之一”)。这个原本只有春节前后才做的事情,现在变成了一个“压根就停不下来”的活动。

仅仅是2015年春节前后1个月的时间里,微信就绑定了全国上下总计两亿张银行卡——要知道,这可是支付宝干了8年才做到的事情。到了2020年,你很难想象,你作为一个成年人竟然没有在你的微信里绑定银行卡,是不是这样?

红包的出现和流行,在彻底颠覆了支付场景的同时,微信支付也几乎是“瞬间”成了绝大多数人的支付方式。你用滴滴打车,会用微信支付;你用大众点评选好餐馆去吃饭,结账的时候用微信支付;你在京东上购物,结算的时候用微信支付;甚至,你在你家楼下买水果的时候,也是用微信扫描二维码而后支付……

我自己现在的情况是,支付宝芝麻信用分是762分,与此同时,我的微信支付分是817分——你说我用哪一个支付手段更多?

一转眼,到了2020年,微信的10周年都过去了。十年之间, 微信吞噬了整个世界 。到了2020年,微信的月活用户已经超过12亿——这非常惊人。这相当于说,“微信是一个在中国安装率甚至超过了100%的应用”。有手机的人都注册了微信,并且,你想想,是不是很多人有不止一个微信号?请问,你有两个微博账号吗?你有两个支付宝账号吗?你有两个京东账号吗?你有两个抖音账号或者两个快手账号吗?

如今,在微信上,你所能做的,不再仅仅是把它当作一个替代运营商所提供的短信功能的免费替代品而已了。你当然能用它向熟人发消息,不仅可以用文字,还可以包括图片、音频或视频,甚至发送很长的文章,你也可以把文章发表在微信公众号或者互联网上的任何地方之后给对方发送一个链接;你能用它群发消息——发到某个或者多个群里,或者只是静静地发布在朋友圈,人家爱看不看;你还能用它给很多陌生人发消息,比如用之前就有的微信公众号或者现在刚有的微信视频号……

更为重要的是,在微信上,与交易有关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完成,并且“无缝衔接”。广告发布、产品宣发、售前咨询、支付、售后服务……闭环。

微信不再只是一个熟人间免费发消息的应用了。甚至,连互联网圈、投资圈里的人经常用来描述微信的那个词——操作系统——也彻底不够用了。 微信 干脆是个完整的互联网 ——所有人都在上面的移动互联网——也就是说,先是互联网吞噬了整个世界,而后,微信吞噬了互联网。整个互联网几乎全都要搬到微信上了。

这肯定不是什么“危言耸听”,也不是什么“哗众取宠”的说法——这只是在描述一个原本应该是“显而易见”的现象而已。在这样的时候,你依然不重视微信,你依然只不过把微信当作一个社交工具去理解,请问,是不是不太合适了呢?——反正,在我看来,真不太合适。 bYTJe4VjG6/BA9TioIZF7SU8l0G+UqRyhN8xEBkq/KJW2nYH7IZTeGIIkVzzNYm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