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大学新生适应性困难的表现

大学新生适应性困难是一个复合型概念,包括生活适应性困难、学习适应性困难、人际关系适应性困难、心理适应性困难四个不同的方面,每个方面又包含着不同的具体表现,只有识别、理解这些具体表现,才能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大学新生适应性困难的内涵和外延,并在采取帮扶措施的时候有的放矢、各个击破。

一、大学新生生活适应性困难的表现

生活适应是大学新生首先要面临且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的现实问题。生活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 气候、环境、饮食不适应

气候和饮食的适应问题是到外地高校上学的大学新生首先要面临的问题。例如,大部分从四川到新疆上学的学生会因为气候过于干燥,产生身体的不适,如流鼻血;或者因为沙尘天气,眼睛和喉咙不舒服,等等。从北方地区到重庆上学的学生普遍难以适应重庆冬天阴冷的天气,认为被子和衣服都晒不干,寝室没有暖气,而想使用电热毯又不被允许。很多学生对于在校园内上课、吃饭、就寝还要爬坡上坎儿很难适应,不吃辣的学生到重庆很难找到合口味的饭菜,喜欢吃面食的学生会认为重庆的面食没有家乡的好吃,等等。

(二)不适应大学管理方式

大学生活与初中、高中生活最大的区别就是闲暇时间的增加,而这些时间完全需要学生本人进行合理安排,学校从管理角度来讲不会过多干预。学生能否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对于他们的大学生活质量影响重大。大学新生对此的不适应表现为两个极端: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空虚无聊,不知道干什么,于是就通过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视剧等消磨时间,结果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开心,而是产生强烈的自责和不知所措,从而恶性循环;另一部分学生则是参加过多的学生活动、社会兼职等,看似充实丰富,实则身心疲惫,疲于应付,并未用心体会也没有真正的收获,有的学生甚至经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甚至逃课参加课外活动,没能厘清学习和第二课堂活动的主次关系。这是大部分大学新生对大学管理方式最大的不适应。还有部分学生对大学实行门禁、熄灯制度等也不习惯。

(三)个人独立生活能力欠缺

尽管大部分大学生从生理角度来看都已经成熟,但是长期以学习为生活的全部的状态,让他们对于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严重忽视;加上大部分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宠爱,愿意包办所有的家务,以至于部分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严重欠缺,有的大学生在上大学以前甚至连袜子都没有洗过。我们在大学新生报到期间会看到一人上大学,全家来报到的情况;有的大学新生确实无法独立在大学生活,父母一方就辞职来陪读;有的大学新生对于洗衣服和打扫寝室卫生表示不知所措;一些大学新生每个月生活费都超支,完全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一些大学新生有丢三落四的毛病,饭卡、钱包、手机经常丢失;个别大学新生在生病时也不知道如何就医。这些问题都是这些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欠缺的表现。

二、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困难的表现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大学新生适应性困难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学习适应性困难。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情况不仅关系到他们大学阶段的成长成才,也会影响他们将来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一)失去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

无论是小升初、初升高还是高考,学生的目标都是清晰而明确的,就是考一所好的学校。大部分学生经过高考的努力奋斗后,终于实现了读大学的梦想,但对于大学的目标、大学到底为什么学乃至自己的人生目标都很模糊。很多研究都表明,大学新生学习适应不良的首要表现就是缺乏学习目标。没有学习目标,上课不认真甚至逃课、考试挂科、混学分、混毕业等现象就出现了。

学习目标的缺失直接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行为不端和学习效率低下。有一部分大学新生,由于在填报专业和志愿时,不了解、随大流,或者因为家庭等原因被动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也会失去学习动力。部分学生就读某一专业后,发现所学课程和自己的想象出入太大,或者需要学习一些困难学科,也会使其丧失学习动力。

(二)不适应大学授课和教学的方式

首先,从课程安排和组织来讲,高中上课都有固定的教室、固定的座位、采取小班上课,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比较深入,学生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向教师反馈。在大学,不同的课程往往教室也会不同,座位也是随机的,每堂课的同桌可能都不相同,一般老师也会在课堂结束后就离开,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较少。个别学生在一门课都结束了也不知道自己的任课教师姓什么。

其次,从教学方法来看,初中、高中往往是“填鸭式”教学,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只告诉学生正确的知识和答题方法,而且会对重点知识进行反复讲授,学生也有时间消化和理解。大学的教学方法则更多是启发式的,教师不再强调知识本身,而更多地给学生传授学术性的研究方法,一个概念可能会告诉学生不同流派的观点,这让曾经只关注对错的大学新生一时难以接受。大学教师授课时,很多时候有自己的发挥,不会完全按照指定教材进行讲授,讲授的速度比较快,跳跃性比较强,很多学生在上课时都跟不上教师的思维,听课效率低下。

(三)不适应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大学授课和教学方式的不同,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大不相同。大部分大学新生都以原有的学习方式来应对,出现了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对于大学学习而言,自主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这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时间协调能力、自律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刚刚从被动式学习转变过来的大学新生来说,他们一时间很难调整和改变。大部分大学新生仍然寄希望于教师的引导和督促,很少进行预习和课后复习,很少去借阅与专业课程相关的书籍来了解学术前沿,不懂得如何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

(四)不适应大学考核方式的变化

从考试的频率来看,初中、高中除了上课就是各种测试和考试,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是常态,这让学生也比较了解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学几乎所有课程都只有期末考试,部分课程有期中测试,学生的考试压力变小了。从考试的方式来看,初中、高中的考试都是闭卷笔试,而大学的考试形式则更加灵活,有闭卷也有开卷,还有课程论文、作品展示等,总体上考试的难度在降低。从考试分数的意义来看,初中、高中的考试分数就意味着升学的目标是否能实现,而大学就不一样了,只要拿到足额的学分就可以毕业,于是不少学生有了“60分万岁,多1分浪费”的心态。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学生的学习也从“必需品”变成了“调剂品”,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大学新生人际关系适应性困难的表现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每个人都有爱与归属的需求,也就是社交的需求,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不同的社交对象、社交形式,和周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以满足这种需求 。但是对于刚刚从“熟人关系”进入“陌生人关系”的大学新生而言,他们的人际交往的对象、方式、内容和范围都发生了变化,仅仅是朋辈关系的内容就扩大到同学关系、室友关系、老乡关系、社团成员关系等,交往的形式也包括现实交往和网络的虚拟交往,交往的内容也从学习交往扩大到了学生工作、兴趣、恋爱等。不同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个性特征的不同,也导致大学新生中出现了不同的人际交往问题。

(一)寝室人际关系适应困难

有数据显示,在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中,寝室人际关系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首先,很多大学新生,尤其是那些以往没有过住校经历的学生,不太清楚如何和几个“陌生人”在同一个屋檐下如此亲密地生活,不懂得宿舍与家的区别,也不懂得如何拿捏尺度。其次,大学室友可能来自天南海北,地域的差异本就有一些生活习惯的不同,如北方的学生在冬天普遍喜欢关着窗户,认为暖和,而有的南方的学生则认为空气不流通比较闷且不利于身体健康。最后,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生活作息习惯,如有的喜欢晚睡晚起,有的则喜欢早睡早起,如果正好喜欢早睡早起的学生睡眠质量不好,那么就很容易发生矛盾。

(二)师生之间的交往障碍

大学师生之间的交往障碍主要源于大学师生相处模式的转变。初中、高中实行小班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相对比较熟悉,教师也会“一对一”地关注每一位学生,学生有疑问也会直接向教师提出。在大学,教师一般只出现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很少,这就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敬畏之心变淡了,遇到困难也不愿意向教师求助,这是一种很影响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师生关系。

(三)异性之间的交往障碍

大学新生正处在生理发育成熟而心理发育逐渐成熟的转折时期,他们在这个阶段对异性充满好奇,渴望与异性交往,但是部分新生对于如何正确处理异性关系尤其是恋爱关系,并没有正确的认识。这种交往障碍具体表现为有的新生在与异性交往中会紧张害怕,或者直接选择尽量回避与异性接触;有的新生在恋爱关系中还表现出不知如何处理分手,不知如何恰当地与男女朋友相处,等等。

(四)过分依赖原有的社会支持系统

大学新生以往的熟人关系无法迁移到新环境,新的人际交往关系又还未建立,就导致部分新生过分依赖原有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表现为恋家,总是和以前的同学联系,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对于和大学新同学的人际交往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排斥、不信任或者冷漠,总觉得大学的同学没有以前的同学好,等等。这样过分依赖原有的社会支持系统,会严重妨碍他们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系统,不利于大学新生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四、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困难的表现

大学新生的适应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转变过程,一方面是要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是要实现从优秀评价到一般评价的转变。如果这两种转变都比较顺利,那么他们就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如果转变不顺利,就会引发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具体的适应困难和问题,而这些具体的适应问题会引发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困难。

(一)理想与现实间巨大的心理落差

寒窗苦读十几年,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可想而知,他们对这个梦寐以求的象牙塔的期望值非常高。进入大学校园后,他们可能发现真实的大学和自己的想象中的大学有巨大的落差,难以接受。尤其是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而高考失利,没有考上自己理想大学的学生,他们“退而求其次”地上了现在的大学,这种落差更大,而且他们主观上也会对现在的大学有一种抵触和偏见。这种抵触和偏见让他们更加难以客观地认知与评价新环境,往往会夸大其中的不良因素,忽视其中的有利因素,表现为难以适应新环境,也就难以在新环境中实现自我,产生焦虑、烦躁、忧郁等症状,最后导致这种心理落差更大。

(二)幼稚与成熟的冲突

很多大学新生在对大学的憧憬中有一部分就是终于可以摆脱家长的絮絮叨叨、老师的耳提面命,终于可以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主,他们渴望自己能够快速成熟。实际上,到了大学后,因为自己的社会阅历不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等现实问题,他们实现个人独立生活的抱负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与当初的美好设想形成强烈的冲突,容易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并引发一些心理问题。

(三) 自信与自卑的矛盾

尽管高校扩招让大学教育呈现出大众化教育特征,但我们也不能否认现在的大部分大学生都是高中的佼佼者,他们已经习惯了头上的光环,习惯了教师的偏爱、家长的宠爱和同学的羡慕,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但是到了大学以后,他们不再是舞台上聚光灯下的明星,在大学,成绩不是衡量优秀的唯一标准,他们会发现自己可能交际能力不足、表达能力不好、没有突出的特长、没有优越的家庭条件,他们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员,甚至是可以被忽略的。这种突如其来的强烈的自信与自卑的冲突,很容易让他们失去内心的平衡,形成挫折感和失落感。 yQWxoePXRskXugYNzClLpwjm7bqPRIqUln68rgYiKz7cpIoW8yaRO8n/ir22P5O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