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一、旅游规划的基本模式

吴必虎(1999)将旅游发展规划的基本模式总结为“确定一个发展目标、进行两个基本分析、设计三个发展模板、构建一个支持系统”。

(一)确定一个发展目标

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作用在于可以用它来指导、规范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以实现规划时段和规划期末的具体目标。这一目标的确定将决定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发展速度,是整个规划都要围绕它展开的核心中的核心,是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指标体系。

(二)进行两个基本分析

对于市场研究来说,其表层内容是对客源市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态势进行分析、预测;里层内容就是确立旅游地的旅游形象,并向潜在的客源市场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使潜在市场转变为真实的客源市场。

对于资源研究来说,其表层内容是对旅游地的各类旅游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重点是进行游产品的适宜性评价,即产品化研究;里层内容就是对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重点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选择以及旅游线路的设计。

(三)设计三个发展板块

第一板块为前位板块,是指直接吸引旅游者前来参与活动的旅游吸引物,即狭义的旅游产品和开发项目。

第二板块为中间板块,是指为前来的旅游者提供各种旅游服务,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服务的相关行业、设施和服务。

第三板块为后位板块,是指旅游区内外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四)构建一个支持系统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保障体系是旅游地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有效提升旅游地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从外部环境层面为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实施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这些保障体系的内容包括政府管理与政策法规、人力资源保障、资金保障、社区支持、环境保障、科技保障等。

二、旅游规划的内容

通常情况下,不同类型的旅游规划,其内容会有不同侧重。

(一)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

根据《旅游规划通则》,按照规划的范围和政府管理层次,旅游发展规划可分为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旅游法》规定: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包括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要求和措施,以及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文化建设、旅游形象推广、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要求和促进措施等内容。根据规划层次和范围、规划区实际情况的不同,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内容和重点也会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旅游发展规划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应用案例3-1
沈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2020年)

第一章 规划总则

第1条 规划范围

第2条 规划期限

第3条 规划性质

第4条 规划原则

第5条 规划依据

第二章 综合分析

第6条 发展背景

第7条 资源分析

第8条 市场分析

第9条 发展基础

第三章 总体思路

第10条 指导思想

第11条 总体定位

第12条 形象定位

第13条 发展目标

第14条 发展战略

第四章 规划布局

第15条 沈阳经济区旅游发展格局

第16条 沈阳市旅游空间结构

第17条 沈阳市旅游产业布局

第五章 旅游产品规划

第18条 集聚化发展休闲城市旅游产品

第19条 创新化发展福运文化旅游产品

第20条 特色化发展工业传奇旅游产品

第21条 融合化发展生态四季旅游产品

第22条 差异化发展专项体验旅游产品

第23条 设计精品旅游线路

第六章 旅游项目规划

第24条 项目体系

第25条 龙头项目

第26条 重点项目

第27条 建立旅游项目准入退出机制

第七章 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第28条 巩固发展核心关联产业

第29条 激活基础关联产业

第30条 培育新兴关联产业

第31条 优化提升旅游产业要素

第八章 市场营销

第32条 旅游形象体系

第33条 市场营销目标

第34条 营销实施措施

第九章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第35条 依托城市综合设施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第36条 构建以集散功能为重点的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

第37条 加快推进沈阳市智慧旅游系统建设

第38条 构筑福运沈阳特色化旅游服务软环境管理体系

第39条 优化提升旅游景区基础服务设施

第十章 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

第40条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第41条 文化传承与保护

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第42条 深化改革

第43条 产业协调保障

第44条 政策保障

第45条 资金保障

第46条 人才保障

应用案例3-2
汉中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规划性质

第2条 规划范围

第3条 规划目标

第4条 规划期限

第5条 规划依据

第二章 发展背景分析

第6条 宏观背景分析

第7条 区域占位分析

第8条 产业基础分析

第三章 旅游市场研究

第9条 客源市场现状

第10条 目标市场分析

第11条 旅游消费特征

第12条 旅游市场热点

第四章 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第13条 旅游资源价值评估

第14条 旅游发展方向研究

第五章 全域旅游定位与战略

第15条 总体定位

第16条 发展战略

第17条 形象定位

第18条 发展模式

第19条 发展目标

第20条 空间战略

第六章 全域旅游产品与项目策划

第21条 全域旅游产品策划

第22条 全域旅游项目策划

第23条 全域旅游线路规划

第七章 全域旅游专项规划

第24条 全域旅游各区县发展规划

第25条 全域旅游城镇体系规划

第26条 全域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第27条 全域旅游交通体系规划

第28条 全域旅游景观风貌提升规划

第29条 全域旅游服务体系规划

第30条 全域旅游营销规划

第31条 区域旅游合作规划

第32条 全域可持续发展规划

第八章 保障体系与实施运营规划

第33条 全域旅游管理保障体系规划

第34条 全域旅游实施运营规划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一般包括了规划区的面积和边界。其大小和边界多由委托方提出,必要时受托方可以与委托方协商,提出合理的规划范围。

应用案例3-3
南宁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2017—2025年)

本规划范围为南宁市全市五县七区: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兴宁区、江南区、青秀区、西乡塘区、邕宁区、良庆区、武鸣区。总规划面积2.2112万平方千米。

2.规划依据和原则

旅游规划的编制要以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及法规为基础,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规划者应该考虑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要求,最后确定规划的原则,一般有环保原则、特色原则、协调原则、效益原则等。

应用案例3-4
四川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依据

依据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5)》,制定《四川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本规划是指导未来5年全省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应用案例3-5
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规划依据

本规划依据《旅游法》(2013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等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和条例,《旅游规划通则》(2003年)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与水平的若干意见》(琼府〔2016〕17号)等政策文件和相关规划编制。

应用案例3-6
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特色发展原则。着力打造多样化、高端化、国际化的旅游产品,加快培育旅游新业态,彰显地方特色文化,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增强云南旅游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2.坚持市场导向、统筹协调原则。面向旅游消费需求,以“旅游+”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为重点,以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统筹整合各级各部门力量,加快旅游开发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3.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品牌引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旅游对外开放,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

4.坚持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原则。实施“科技兴旅、人才强旅”战略,加大旅游信息化发展和人才教育培训力度,正确处理好旅游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不断增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状况

编制旅游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即全面调查旅游地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宏观背景、旅游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状况,以及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竞争态势。如果不全面调查和掌握这些情况就进行规划,不仅失去了规划的基础,而且会导致规划脱离实际,可操作性差。对旅游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状况调查了解越深,旅游规划的内容就越全面,可操作性也就越强。

4.旅游规划定位、目标与发展战略

根据对该区域未来旅游发展态势的判断,旅游规划应为区域旅游发展定位、制定目标并能够提供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发展战略)。

旅游业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规划应明确旅游业在旅游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即旅游规划的发展定位,以促进整个社会和地区经济的繁荣。

旅游规划的目标是指依据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市场条件、旅游资源禀赋,对旅游地在一定的时期内提出的旅游发展要求,通常包括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通过定性和定量如旅游接待规模、旅游收入等指标明确旅游地旅游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确定旅游地旅游发展的目标是旅游规划的核心。旅游规划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而展开的。

应用案例3-7
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第十条 战略定位

近期以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试验区、国际旅游岛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建设为目标,中期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为目标,远期将海南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第十一条 发展目标

近期(2017—2020年):至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将海南打造成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试验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旅游国际知名度、美誉度有较大提高;旅游产业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在旅游综合管理、旅游投融资、旅游业发展引导、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取得改革突破。到2020年,旅游总人数超过8000万人次,年均增长7.4%;接待入境游客超过120万人次,年均增长12.5%;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10.4%。

中期(2021—2025年):至202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海洋旅游、康养旅游、文体旅游、会展旅游、乡村旅游、森林生态旅游、特色城镇旅游、购物旅游、产业旅游、专项旅游10大旅游产品实现突破性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旅游产业质量、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旅游总人数超过1.1亿人次,年均增长6.6%;入境旅游人数超过200万人次,年均增长10.8%;旅游总收入超过2000亿元,年均增长12.7%。

远期(2026—2030年):至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国际高端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体系成熟;旅游产品体系全面升级;世界一流的旅游休闲环境和服务环境全面实现。到2030年,旅游总人数超过1.5亿人次,年均增长6.4%;入境旅游人数超过300万人次,年均增长8.4%;旅游总收入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长9.6%。

应用案例3-8
沈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2020年)(节选)——发展目标

在规划期内,打造具有东北亚地区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树立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形象。构建国际化旅游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国家级或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培育国际知名的旅游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发挥传统品牌文化优势,培育旅游演艺、旅游商品、特色餐饮品牌。到2020年,旅游发展排名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比2014年翻一番,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8%,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确保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超过80万人,旅游成为幸福导向型的民生产业,旅游对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大大提高。提高沈阳旅游的性价比,从而提高游客满意度和人均消费,保持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游客满意度排名前列。

整合优化阶段(2015—2016年):优化建设区域旅游中心城市。重点推进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水平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启动龙头项目的前期工作;推出城市旅游品牌形象。2016年,实现游客接待量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400亿元。整合沈阳经济区旅游资源,组建旅游企业联盟、旅游服务中心。

重点突破阶段(2017—2018年):打造全国旅游目的地城市,初步形成2个龙头项目,新增一个5A级旅游景区,促进国有景区向市场化运营转型;加强城市综合功能和旅游优势资源融合,重点发展文化、工业和都市旅游产品,围绕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发展智慧旅游,树立全国知名旅游城市形象。2018年,实现游客接待量1.2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800亿元。开通沈阳经济区旅游环线,开发区域精品旅游线路。

全面提质阶段(2019—2020年):建设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结合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成果,全面提升旅游国际化品质。建成一批与国际接轨的大型旅游项目,培育一批能够影响东北亚的大型旅游企业。提高旅游产业效益,达到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水平。到2020年,实现游客接待量1.6亿人次以上,其中过夜入境旅游者1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00亿元,其中外汇收入16亿美元。形成沈阳经济区旅游产品开发、宣传营销、服务标准一体化格局。

旅游发展战略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制定一个好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可以促使区域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搞好旅游建设布局,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应用案例3-9
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展战略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变发展方式,加强规划引导,推进开发建设,促进旅游要素合理流动和区域集聚发展。积极推进“旅游+互联网”融合,加大旅游大数据平台、智慧旅游建设力度,激发大众创新创业活力,促进旅游新产品开发和新业态发展,不断提升全省旅游发展质量和水平。

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充分发挥和释放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功能,推进“旅游+”融合,打造旅游集群区和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构建高端旅游产品体系,不断拓展旅游新空间、培育新动能和壮大新供给,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世界遗产旅游地、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公园、旅游城镇、精品景区、旅游型城市综合体、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要素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云南旅游知名度、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实施品牌引领战略。着力打造品牌旅游区、精品景区、旅游名城名镇、旅游节庆会展和旅游演艺品牌,推进沿边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发展,加强国际区域旅游合作与交流,加快与国际旅游服务标准接轨,全面提升云南旅游国际化水平。

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更加重视资源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倡导低碳旅游和文明旅游,构建文明和谐旅游发展环境,促进全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5.旅游资源分析

旅游资源是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最主要因素,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确保旅游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是旅游规划最基本的分析工作之一。旅游规划应在对旅游地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旅游资源的规模、品质、特色结构、开发环境以及开发方向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深层次研究和评价,为旅游规划、开发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是旅游规划的基础。

6.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甘恩认为旅游业起源于游客对旅游的欲望,终止于这种欲望的满足,旅游规划者绝不能无视旅游者的需求。旅游规划的第一目标是满足游客的需求。客源地、客源市场的分析将直接影响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服务项目规划,同时对旅游项目创意也会产生影响。并且,面对日益个性化、规模化、多样化的旅游市场需求,任何旅游地只能满足部分客源市场的需求,而不可能并且也无力满足所有市场的需求。因此,旅游客源市场分析要分析和预测旅游地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目标市场及其需求总量、消费结构、消费水平。

应用案例3-10
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市场分析

海南旅游市场向往度高,但受可进入性等因素影响,市场容量较为有限。市场总量方面,2016年海南接待国内外游客6023.59万人次,低于国内主要旅游省份。时间结构方面,海南旅游淡旺季明显,客流相对集中在12月、2月。空间结构方面,海口、三亚两极分化严重,2016年海口、三亚接待过夜游客数量为全省的49.49%;中西部旅游发展进程加快,但与东部差距仍在拉大。专项市场方面,冬季避寒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婚庆旅游、古村落游、小镇旅游、自驾游等特色旅游市场走俏。

海南国内市场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2016年接待过夜国内旅游者4902.32万人次,同比增长10.60%(低于2011年增速15%),国内旅游收入610.29亿元,同比增长15.60%(低于2011年增速27%)。海南客源市场的地域结构受距离因素影响较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是海南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占36.5%;东北地区游客则拥有最长的人均停留时间和最高的人均花费。此外,海南国内旅游市场还呈现“职业构成多样化、出行方式散客化、购物需求特色化”等趋势。将来海南省国内旅游市场策略应从数量增长为主向质效提升为主转变,目标市场应以中高端客群为主。

海南省入境旅游市场呈增长趋势,2016年海南共接待过夜境外游客74.9万人次,同比上升23.1%。其中,接待俄罗斯游客为8.1万人次,成为海南最大入境客源地。2015年海南入境游客人均花费402美元/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7.75美元/人天)。海南入境旅游在继续稳固俄罗斯等传统客源市场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强化以台湾、新加坡为代表的近程入境市场,积极争取欧美高端市场。

7.旅游产品规划

旅游产品作为一种综合性产品,其生产过程相当复杂,涉及面非常广,因此,旅游产品在生产之前必须经过通盘考虑,设计方应从整体上对旅游产品的类型结构、空间布局和开发效应进行分析研究。

旅游产品开发执行是由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双重导向的。首先,必须根据本地旅游资源状况、客源市场预测、旅游业竞争态势、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明确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特色与主要内容,突出本地旅游资源特色,避免重复建设。其次,对能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旅游项目进行重点规划创意,对其空间及时序做出安排。旅游项目创意是整个旅游规划的灵魂,是旅游规划者最有作为的对象。它最能体现旅游规划者的水平,但它也是最费心血的。再次,还要根据活动项目的要求,建设旅游便利设施。最后,旅游线路的设计或选择,即将旅游地的城市、旅游景点、设施和服务合理贯穿起来,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旅游产品。

8.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

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旅游规划应树立生态文明的思想,注重资源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加强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提出合理的措施,实现旅游生态、旅游经济、旅游社会的效益最大化与可持续发展。

9.旅游发展支持体系规划

旅游发展支持体系规划是旅游规划中不可缺少,十分重要的内容,主要涉及交通设施规划、住宿设施规划、餐饮设施规划、商贸购物设施规划等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旅游地的基础设施规划,如食、住、行、购及供电、邮政通信、医疗卫生等,应能够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另外,旅游地的建筑在式样上也应独具特色,应体现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布局合理,防止旅游区建设出现城市化的倾向。

10.旅游发展保障体系规划

旅游规划的保障体系是从外部环境给旅游规划的实施方案提供政策、法规、市场、人力、财政和金融、科技、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旅游规划工作得以落实。

应用案例3-11
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规划保障

第九章 规划保障

发挥海南作为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试验区的优势,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做好资金支持、人才供给、标准化发展、政策支撑保障。立足国际化视角,重点加强国际化人才引进,通过持续深化对外开放政策,推进海南国际化进程,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提供全方位规划保障。

第五十二条 体制机制保障

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各市县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健全机构设置,完善旅游资源整合与统筹协调、旅游规划与产业促进、旅游监督管理与综合执法、旅游营销推广与形象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与专项资金管理、旅游数据统计、旅游人才培训等职能。健全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成员单位公开信息通报和会商制度,强化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主导作用。建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旅游工作在经济考核中的权重。

推进旅游卫星账户统计改革。进一步开展海南省旅游卫星账户研究和应用,积极推进全省各市县旅游数据中心和旅游卫星账户建设,完善旅游统计和旅游综合分析体系,科学划定旅游产业构成内容与旅游业税收统计范围边界。加强旅游与统计部门合作,定期发布旅游统计信息,积极开展旅游市场热点调查,及时为宏观旅游发展决策和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有效依据。

创新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各市县全部设立旅游质量监管机构、旅游警察、工商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或旅游纠纷调解委员会)等“1+3+N”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积极探索旅游与农业、林业、文体、交通、海洋与渔业、工商、质监、食药监、物价、环保、安全、卫生等部门开展更广泛的综合管理和执法模式,加大对旅游市场整治力度,打击虚假旅游广告、低价恶性竞争等非法行为。健全信用评价机制、黑名单制度。完善导游管理体制,推进导游员工化和导游服务公司实体化改革。加快旅游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改革发展,切实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

落实规划保障。在《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规划引领下,根据旅游发展需要,启动相关旅游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形成相对完善的旅游规划体系。将全省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和各市县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省和市县总体规划相衔接,并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各地旅游规划和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要符合全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求。重视旅游规划的实施评估和监督管理,加强旅游规划的指导作用。强化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发展中的引导力与督促作用,建立服务与监督机制,开展规划的定期评估、跟踪监督和纠偏工作,提高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十三条 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支持。加大省、市县对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加强对海洋、森林、农业等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与旅游发展密切相关领域的资金扶持力度,探索建立稳定的逐年资金递增机制。对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市县和改造升级的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椰级乡村旅游点等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扶持奖励。

整合财税资源。鼓励各市县将各项涉文、涉农、涉旅等各项财政资金进行整合,与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融合使用。落实旅游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旅游企业“营改增”工作。

支持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加快推动财政和大型企业、金融机构联合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旅游产业要素的提升改造、旅游产业融合和新业态新产品开发,以及重大旅游项目和重要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投融资环境。鼓励有资质的企业和政府合作,通过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参与旅游基础设施及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构建全方位旅游投融资服务体系。

第五十四条 人才保障

加快专业旅游人才培育。加大政府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旅游学校及各类国际化旅游教育和培训基地的建设。培育旅游业紧缺人才,建立旅游新业态人才培训基地。支持产学研发展模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业产学研战略联盟。提升旅游行政人员管理水平,加强对一线从业人员的培训,尤其注重对国际服务标准、国际礼仪的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多语种服务水平,加强接待入境游客的服务能力。推进海南大学、热带海洋学院等高校与境外知名旅游学院联合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海外培训、实习渠道。

推进国际旅游人才引进。引进海洋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高尔夫旅游、会展旅游、邮轮游艇旅游、康疗保健旅游等方面高层次、国际化专业人才。以旅游产业园区为载体,建立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鼓励海南籍旅游专业人才回乡工作。

改善旅游人才发展环境。建设旅游人才创业平台,鼓励旅游人才创办旅游企业、开展创新型研究。优化旅游人才流动引导政策,畅通旅游就业渠道。完善旅游人才发展和管理制度。创新旅游人才激励政策,构建旅游人才交流、集聚平台。

优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积极建设领军、骨干和急需紧缺三类旅游人才队伍,充分发挥重点人才引领带动作用。建立专家智力支持系统,引进一批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为海南省旅游行业的人才队伍提供专家智库的长期支持,提高旅游人才配置效能。发挥海南生态优势,吸引“候鸟型”人才,创新“候鸟型”人才的登记、选用机制,建立健全“候鸟型”人才库,强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助推海南旅游业快速发展。

第五十五条 标准化保障

构建旅游标准化领导体制。成立海南省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与指导全省旅游标准化工作。设立省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创新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机制。积极鼓励海南旅游服务企业、行业协会等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组织开展对新制定旅游服务标准内容的技术审核。对各景区景点、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旅游餐饮等旅游企业的标准化建设进行指导。

加快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构建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海南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共同组成的海南旅游业标准化体系,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研究制定体现海南地方特色的旅游服务标准。强化行业监管,积极推动各项标准的规范实施。

推进旅游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按照《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和评定》(GB/T 31381-2015)要求,加快海南旅游集散中心体系标准化建设。实施《海南省旅游厕所专项规划》,标准化建立和管理旅游厕所。执行《海南经济特区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管理规定》(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1号),加强旅游度假区和旅游公路的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咨询与服务、旅游投诉处理、旅游应急救援、旅游监管、旅游交通引导标识和自驾游服务体系建设。

第五十六条 政策保障

优化旅游用地和用海政策。在符合省和市县总体规划前提下,全面落实国土部、住建部和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加大对旅游扶贫、旅游厕所、省市重点旅游项目用地保障。支持城镇和乡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优化海域资源配置,支持和保障重大涉海旅游项目建设。推广土地利用差别化管理。对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无居民海岛等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及确立的重点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探索建立重点旅游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优化用地审批流程,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完善旅游对外开放政策。发挥“落地签证”和“入境免签”政策效应,进一步研究促进外国人入境过境旅游签证便利化措施。积极争取“全球免签”政策。推进构建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进一步开展好邮轮边境旅游。加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发挥好岛屿观光政策论坛的作用。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行协会等国际旅游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海南旅游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争取向境外旅行商放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经营权。鼓励各市县政府、各部门围绕宣传推广、招商引资、学术交流、科技和文化交流等,积极开展“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国际交流合作。

落实旅游交通政策。持续优化海陆空立体交通进入方式;完善4A及以上景区的交通进入方式,建设旅游风景道、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慢游”设施。拓展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邮轮码头等客运枢纽的旅游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增设休憩娱乐、物流、票务、旅游信息和特色产品售卖等服务功能,设置房车车位、加气站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设施;鼓励在国省干线公路路侧富裕路段设置驿站、观景台、厕所等设施,加大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停车场建设力度,鼓励在干线到旅游景区之间增设停车场并实现景区接驳服务。鼓励开通至景区景点的旅游专线、旅游直通车,鼓励在黄金周、小长假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开通定制旅游线路,增强城乡客运线路服务乡村旅游的能力;加强旅游交通信息服务,建立交通、旅游等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加强交通运输部门和旅游部门的协作,建立健全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重大问题协调推进机制。

强化惠民便民政策。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确保居民的休闲时间。探索发展福利旅游,给老年人、青少年学生、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旅游优惠保障。推行旅游年票制,创新联票类型,确保本地居民享受折扣优惠,提高居民的出游积极性。鼓励全省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教育基地等发展,实现向社会群体免费开放,扩大市民及游客的休闲空间。

分析与思考:

1.谈谈旅游规划的保障体系应包括哪些内容?

2.保障体系对旅游规划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此外,针对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还有区域相关专题规划,如旅游宣传营销规划、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等,其规划内容视规划的主题和目的而定。

(二)旅游区规划的内容

除了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之外,还有旅游区(景区、景点)旅游规划。这类规划因规划的深度不同,规划的内容也有差异和侧重点。

1.旅游区总体规划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分析旅游区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旅游区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

(1)对旅游区的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

(2)界定旅游区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

(3)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

(4)规划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

(5)规划旅游区的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旅游区内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

(6)规划旅游区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

(7)规划旅游区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

(8)规划旅游区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

(9)研究并确定旅游区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10)规划旅游区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

(11)提出旅游区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

(12)提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中的管理意见。

(13)对旅游区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

应用案例3-12
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第三章 风景资源评价结论

第四章 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

第五章 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

第六章 保护培育规划

第七章 风景游赏规划

第八章 典型景观规划

第九章 植物景观规划

第十章 游览设施规划

第十一章 道路交通规划

第十二章 基础工程规划

第十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四章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第十五章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第十六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第十七章 分期发展规划

第十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九章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第二十章 附则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成果,应包括以下内容:

(1)规划文本。

(2)图件,包括旅游区区位图、综合现状图、旅游市场分析图、旅游资源评价图、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功能分区图等其他专业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

(3)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其他基础资料等。

(4)图纸比例,可根据功能需要与可能确定。

2.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区内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为区内一切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导。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详细划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

(2)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3)规划分地块,规定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并根据各类用地的性质增加其他必要的控制指标。

(4)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建筑间距等要求。

(5)提出对各地块的建筑体量、尺度、色彩、风格等要求。

(6)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应包括以下内容:

(1)规划文本。

(2)图件,包括旅游区综合现状图,各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等。

(3)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

(4)图纸比例一般为1∶2000/~1∶1000。

3.修建性详细规划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在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综合现状与建设条件分析。

(2)用地布局。

(3)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4)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5)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6)旅游服务设施及附属设施系统规划设计。

(7)工程管线系统规划设计。

(8)竖向规划设计。

(9)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系统规划设计。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应包括以下内容:

(1)规划设计说明书。

(2)图件,包括综合现状图、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图、道路及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图、工程管网综合规划设计图、竖向规划设计图、鸟瞰或透视等效果图等。图纸比例一般为1∶2000~1∶500。 5WncGDQx5MSpHpnjNDudWVJjqYGmkFzgpufqfqIIa6l3aFZoYzf7+V8wKZ/1GRS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