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新中国的对外贸易,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下艰难起步,在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探索中发展壮大。1950年,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11.35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仅为0.61%;1978年,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06.38亿美元,比1950年增加了17.2倍。2013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2018年,中国的服务贸易连续第五年位居世界第二。进入2019年,在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依然呈现稳中提质态势。

与对外贸易的发展相伴,新中国的对外贸易制度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内向型的贸易制度到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制度的重大转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实行了对外贸易统制。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制度。这为新中国迅速掌握对外贸易的独立自主权,改变对外贸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创新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地位的变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的自由化程度不断提升。2017年10月,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明确提出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中共十九大召开以来,中国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方面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霸凌主义给世界贸易和经济造成多重影响的环境下,这些举措不仅对中国对外贸易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对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作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也意义重大。

早在2016年,习近平就明确指出:“二十年前甚至十五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天反而是我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积极主动同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作斗争。” 实践中,中国关于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对世界人民的贡献,体现了中国的风范与担当,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优越性,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不仅具有制度变迁的一般特征,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首先,新中国的对外贸易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根本政治制度和各项基本制度是其产生、发展的制度基础和政治保障。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的历程,蕴涵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与自我完善的历程之中。在经济制度层面,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演进一脉相连,与相关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密切相关。就对外贸易制度的体系结构而言,对外贸易战略、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及一系列政策措施构成了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中国日益强调进口和出口、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及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注重相关政策的协同配合。因此,新中国的对外贸易制度变迁体现为对外贸易战略、体制机制、法律制度、政策措施的协同演化,也包括对外贸易制度与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制度的协调一致。

其次,在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方面,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仅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稳步前进提供了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的结合,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对计划经济时期的对外贸易制度建设产生了决定性作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革开放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改革创新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的对外贸易思想随之形成、不断完善。在坚持、继承、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中蕴含的中国特色对外贸易思想,为中国未来的对外贸易制度创新提供了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最后,基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一贯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强调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在对外贸易制度建设中,中国注重对国际规则的遵循,注重责任担当。在推动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共享发展方面,中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的特殊性,决定了研究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必有的遵循。为了从兼具共性探讨与个性特征研究的角度展开分析,本书坚持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为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为主线,按照“制度基础—理论依据—战略转型—体制改革—法律建设—政策创新”的内在逻辑,从分析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与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的基本关系切入,进而梳理中国特色对外贸易思想的演进历程和发展创新,确立分析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演进的理论依据,并在有机融合国际规则要求、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趋势等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中国特色对外贸易战略和对外贸易体制机制的基本属性,研究中国在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国际投资等领域的制度建设和依托特殊经济功能区的贸易投资制度创新,依据主动参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精神实质,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提出并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等视角,分析中国参与全球经贸治理的情况及其对贸易投资制度演进的作用,分析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主张。

在具体内容安排上,本书共包含十四章。第一章为“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改革与制度变迁研究主题”,旨在分析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及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而在概述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建立、调整和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分析对外贸易制度变迁对中国、对世界贸易及经济发展的作用路径,阐释研究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应有的视角及理论和实际意义。接下来的第二章、第三章重在分析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的制度基础和思想基础,揭示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类型及对外贸易思想的转变,明确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建设的原则和宗旨。其中,第二章在分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自我完善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角度,分析中国推进对外贸易制度建设、发展对外贸易的宗旨和原则,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自我完善与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演进的基本关系,进而在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形成、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发展对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阶段性特征的形成及中国对外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影响,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贸易制度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自我完善的基本关系。第三章在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贸易思想形成、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建设中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地位,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贸易思想的基本特征,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等方面,阐释对外贸易制度改革创新的宗旨、原则及对外贸易制度转型,概述中国“努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到第十章分析的重点是:基于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层次性及各层次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对外贸易战略、体制、法律制度及货物贸易的管理制度、促进制度和服务贸易制度、技术贸易制度层面阐释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演进历程,探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趋势。其中,第四章在分析新中国对外贸易总体战略、货物贸易战略和服务贸易战略演进历程的基础上,从战略属性、战略手段、战略目标等方面探讨新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转变与演进规律;第五章在分析新中国对外贸易体制建立、调整、改革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新中国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及其职能以及对外贸易管理手段、主体结构、体制属性等方面的转变,进而探讨对外贸易体制呈现出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规范要求相一致的转变;第六章在分析新中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建设历程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修订与完善以及贸易救济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进而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等,分析新中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的关系;第七章沿用世界贸易组织对货物贸易管理措施的分类体系,对新中国的货物贸易行政管理制度、海关管理制度和关税制度的演进轨迹展开分析,并从建立统一的、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货物进出口行政管理制度、海关管理制度改革的贸易便利化效应、关税减让义务的严格履行等方面,分析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程;第八章首先分析新中国促进货物进出口的财税政策的调整与转变,然后在分析新中国政策性贸易金融体系演进轨迹的基础上,从对外贸易贷款与对外贸易发展、金融服务延伸与开放型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业务发展及其对贸易的促进作用,从业务领域拓展与作用路径多元、逆周期调节与对外贸易增长等方面分析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及其贸易促进作用,最后分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探索、试点、发展及其贸易便利化效应;第九章从新中国服务贸易制度的建立与改革、传统服务贸易制度及新兴服务贸易制度的演进与发展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服务贸易制度建设、服务贸易自由化及其对服务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第十章在阐释技术贸易的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简述技术贸易制度对技术贸易的影响,进而从新中国技术贸易制度的建立与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技术贸易的关系及新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演进等方面做具体分析。

在贸易投资一体化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中国日益强调贸易投资协调发展、贸易投资制度协同配合的背景下,第十一章首先分析新中国引进外资及对外直接投资制度的动态演进过程,进而探讨新中国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制度改革的贸易促进目标及其演化趋势。基于试点、实验在新中国贸易投资制度演进中的作用,第十二章在分析新中国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保税区等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发展及其贸易投资制度的基础上,探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及其贸易投资制度创新,进而阐释不同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贸易投资制度。在前述章节从不同角度概述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相互影响的基础上,第十三章系统分析新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背景、历程,并在论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对中国及世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影响之后,具体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对世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作用。

综合各章的分析与探讨,第十四章以“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的效应、规律与趋势”为主题,沿着对外贸易制度的逻辑层次,从战略转型、体制转轨、法律建设及政策创新等方面,分析各层次制度的演化成果,结合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方面的数据,论证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状况;从对外贸易制度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体制机制自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贸易思想创新发展、中国贸易强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经济效率提升等方面的推动与促进,分析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演进的成效,并结合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方面的数据和GVC地位指数论证相关观点;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遵循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立与自我完善的变迁轨迹,遵循以开放促改革、形成对外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良性互动,服务于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遵循贸易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发展规律等方面,分析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并结合贸易便利化指数、营商便利度排名论证相关观点;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要求,全球治理和世界贸易格局新趋势下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等方面,探讨新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发展趋势,进而分析新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创新发展的规律与路径。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系统的内容、新的数据,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以及内因和外因、推动中国发展和世界进步的层面,剖析了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的脉络,阐释了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评价了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的效应,并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发展规律与创新趋势,以期为中国创新对外贸易制度,加快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进程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邓敏
2019年8月 bEpN4wji7BkXog0faJuf9VAXeVOpC5V/HP2NMKZJvKc/x9ZlV52QgOdhry8TDdv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