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贸易思想发展与对外贸易制度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贸易思想是开放型经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合,是坚持、传承、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贸易思想具有源自社会主义本质的不变的内核,又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创新发展,从而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贸易思想的突出特征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创新为核心,由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组成的有机统一的发展理念,以独立自主、互利共赢、共同开放、共享发展为主旨的发展原则。这样的发展思想、发展理念、发展原则,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贸易思想的形成、发展日益鲜明,并通过诠释为谁、为何、如何发展对外贸易,指引着对外贸易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推动着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促进对外贸易制度逐渐转型。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对外贸易制度改革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时代特色,表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在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的背景下,围绕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确立的思想准则。同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承和发展,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的思想积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体现,是中国人民的基本理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指出,富“是共同的富”,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江泽民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胡锦涛也要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可见,为人民谋福利,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必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共享理念,它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其内涵主要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在对外贸易领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先体现在发展对外贸易的宗旨,即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通过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体现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使对外贸易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基于这样的原则,对外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把共享发展作为对外贸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对外贸易服务民生的功能,让人民群众在对外贸易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同时,规划还进一步强调要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对外贸易扩大就业的功能;要畅通消费品进口渠道,合理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促进人民群众品质消费。具体到服务贸易方面,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要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服务贸易对稳增长、扩就业的作用,要支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领域创新创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贸易,着力提高养老、医疗、教育等与人民群众紧密相关的服务品质,增进社会福利。

上述两个规划的有关内容,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思想的传承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共享发展理念在对外贸易实践中的作用,表明对外贸易的各项工作,包括对外贸易制度的改革,都是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宗旨和基本原则的,正如刘少奇当年所强调的,“组织好对外贸易”“是人民的最大利益之一”。从具体层面看,上述两个规划关于消费品进口、生活性服务贸易发展等方面的有关精神,对实践中贸易政策的调整提供了重要指引,对改善人民关切的生活、医药等方面的状况,发挥了促进作用。

从各发展理念的联系性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体现在共享发展理念中,也体现在其他发展理念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都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无论哪一个发展注重解决的是哪一类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为人民谋福利,无论哪一个发展在解决问题时所抉择的哪一种政策措施,也都以人民利益为准则。 人民的利益,是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发展理念,是发展思想、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确定发展目标、选择发展路径、制定政策措施的引领。所以,共享发展直接体现了发展对外贸易的宗旨,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则直接关系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方式和对外贸易制度改革的内容。

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与对外贸易制度改革

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这五大发展理念各有注重,又相互贯通,彼此促进,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则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因此,对这五大发展理念要从整体上把握,统一贯彻。

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来看,由于发展动力决定着发展的速度、效能和可持续性,加之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而创新能力不强又是中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因此习近平强调要把创新摆在第一位,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习近平指出,在新的形势下,协调具有一些新特点,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而绿色发展则是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的关键,开放是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坚持协调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

可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既涉及发展战略,又决定着发展原则;既是发展理念,又是发展方式。其核心在于创新协调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就是通过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通过推动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从发展方式上解决不平衡问题;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提升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促进世界开放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邓小平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发展,从邓小平的“两手抓”战略方针到协调发展,从物质文明建设到“三个文明”建设再到“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从“摸着石头过河”的对外开放到开放发展,一系列的思想理念创新体现了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对不同历史时期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战略的转化、发展方式的转变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自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树立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来,随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一系列战略举措的实施,中国在推动经济发展动能从传统增长点向新的增长点转变,推动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发展转变,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在对外贸易领域,思想理念的不断创新对贸易战略演进、体制机制改革、政策措施调整以及贸易发展方式转变,都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从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协调可持续发展来看,在“十一五”时期,中国在对外贸易协调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十二五”时期,中国根据坚持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协同发展战略思想、坚持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相结合、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等方面的精神实质,继续推动了对外贸易协调均衡发展,确立了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加大了推动对外贸易绿色发展的力度。在此基础上,对外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的重大意义,强调要走创新驱动的对外贸易发展道路,要坚持内需外需协调,推动进口出口平衡发展,实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与投资互动发展,要抑制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类产品出口,鼓励紧缺性资源类产品进口,努力打造绿色贸易,要加强节能环保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绿色发展国际规则制订,要以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开放,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带动贸易增长,扩大与贸易伙伴利益汇合点,形成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共创更大市场空间,要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对外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上述内容表明,根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的内在要求,完善出口限制政策和进口促进政策、加强对外贸易政策与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政策的协同性,是对外贸易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健全具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贸易一般规则相符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贸易制度是对外贸易制度改革的基本任务。根据规划的有关精神,中国从一体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角度,围绕加快转换发展动力,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进一步提升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进贸易强国进程,深化了对外贸易制度改革。中共十九大召开以后,中国结合新的形势,围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强了改革力度。2018年7月,商务部等部门《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围绕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更好发挥进口对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依据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坚持进口出口并重、坚持统筹规划发展、坚持互利共赢战略等原则,从改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条件、维护自由贸易等方面做了一系列部署,为进一步改革对外贸易制度提供了更加具体的依据。

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对外贸易制度创新在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对外贸易在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中国在促进共同开放、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更加突出。理念的创新,改革的深化,制度的演进,三者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由此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思想的发展。伴随着开放型经济思想的演进,中国的对外贸易制度逐渐转型。

三、开放型经济思想演进与对外贸易制度转型

中国的开放型经济是在对外开放水平逐渐提高的过程中提出的。和外向型经济相比,开放型经济具有不同的性质特征。

外向型经济是政策性的开放经济。基于出口导向和创汇目标,外向型经济往往通过政策推动,使开放程度逐步提高。由于偏重对外部市场和外部资源的利用,外向型经济使对外经济运行方式具有突出的两头在外和商品、资本、人员单向流动的特征。同时,由于缺乏制度约束,加之开放在不同的地区、产业、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政策倾斜,行政性、特殊性、非普遍性和一定程度的不稳定、不统一、不透明,便成为相关领域开放政策的突出特点。

与外向型经济不同,开放型经济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性的开放经济,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开展制度建设,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基本条件。在体制与政策层面,开放型经济包括边境开放和境内开放。一方面,从具体内容来看,边境开放主要体现为改革对外贸易体制和法规,削减关税与非关税措施,境内开放主要体现为人民币汇率、外汇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及产业、劳工、竞争等方面的政策与国际规则接轨。另一方面,开放型经济是高水平、全方位、多领域的开放经济。从空间布局来看,开放型经济具有全地域性。在国际层面,开放型经济是面向全世界的,在国内层面,开放型经济与以沿海地区为主的高度倾斜的对外开放不同,它包含了沿海、沿边和内陆地区,是沿海、沿边、沿江和内陆联动的对外开放。从开放的领域来看,开放型经济包括商品、服务和各类生产要素跨越边境的流动,商品进出口、服务贸易、资本流动和技术贸易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对外经济联系方式具有双向性,体现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双向、多维度的经济贸易活动。因此,开放型经济强调商品出口与进口并重、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强调把国内经济和国际市场联系起来,通过双边、多边经贸关系及区域合作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形式,加强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开放型经济的特征表明,由外向型经济转为开放型经济,中国的对外贸易制度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内向型的贸易制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贸易制度的根本转变。从实践基础来看,这种转变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的结果。在思想基础上,这种转变是随着开放型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逐步实现的。正如前文所述,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确立及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贸易思想逐渐萌芽、形成并不断创新。与此同时,“有中国特色的、能够与世界通行的贸易制度相接轨的自由贸易制度”由构想变成了现实,并向着高水平自由贸易制度不断发展。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明确指出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不仅如此,中国还致力于“深度参与新的国际经贸规则谈判和规则制定,推动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制度安排”,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以利于将“中国人民巧于制造、善于通商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努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贸易制度的形成一样,建设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及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都是基于对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行保护主义的危害性的思想认识,基于中国的责任担当做出的抉择。

一方面,“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商品、技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彼此依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实行改革和开放政策”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妥善应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需要扩大对外开放”,因此“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抓住制度创新这个核心,着眼国际高标准贸易和投资规则”,“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另一方面,对外贸易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因素。而且,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的作用不是通过进出口增长简单地体现出来,而是通过商品进出口、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其协调发展,通过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对外投资等涉外经济活动协调发展,从多方面、多层次体现出来。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各领域对外经济活动各自发挥优势又彼此联系、共同发展的结果。因此,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就必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同时注重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平衡协调性,尤其是在对外开放呈现出新特点,在“市场、资源能源、投资都离不开国际市场”的条件下,必须“要加快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拓展外贸发展空间,积极扩大进口”“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 。但是,由于“保护主义政策如饮鸩止渴,看似短期内能缓解一国内部压力,但从长期看将给自身和世界经济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因此,中国坚持推动贸易自由化改革,同时“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积极推动建立均衡、共赢、关注发展的多边经贸体制”“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实践证明,中国一直是国际合作的倡导者和国际多边主义的积极参与者,中国的责任担当和贡献,已经得到广泛赞赏。正如习近平于2016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所讲的一样,“在二十年甚至十五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天反而是我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积极主动同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作斗争”。

当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外开放必定要面对一些可能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世界发生深刻变化、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的环境下,对外开放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所以,中国的对外开放思想强调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辩证统一,注重以自身力量为基础,注重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在实践中,中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方针和原则,在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过程中,既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同时又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正是在这样的原则下,在多方面因素的合力推动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对外贸易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wZD6jFNXWQKecYGlpGWox4PP/Dlgj1dCsU1cSK6QIPcNoSKm8WB7zmgL396sMJW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