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金融理财产品产生的背景分析

金融理财产品作为一种经济事物,我们有必要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事实上,任何一种经济活动产生的基础都是“需求”。金融理财产品产生的基础也是“需求”,具体而言,这种“需求”主要是金融理财产品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以及金融理财产品发行人的“融资需求”两者的结合,而这两种需求又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货币流动性偏好理论。该理论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三种,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动机;“预防动机”指人们为了应付不测之需或捕捉一些有利时机而愿意持有货币的动机;“投机动机”则是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持有货币并从中获利的动机。凯恩斯认为这三种动机均取决于收入的多少,且只有当人们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一定的投资需求。

从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社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企业与居民的货币收入总量不断增加。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末,中国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69.27万亿元,同比增长8.8%;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9%(见图1-2)。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5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4.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4.09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 68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23万亿元。在此背景下,居民的投资需求也不断增加。

图1-2 2004—2017年中国人民币存款增长走势图(单位: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然而,非金融企业与居民货币收入总量的增加并不是促使其购买金融理财产品的充分条件。促使其投资需求增加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还在于其对货币财富的保值增值需求。这是因为如果其货币收入总量的增加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幅度,意味着其实际货币收入的减少。因此,只要当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和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超过非金融企业与居民的收入时,非金融企业与居民的投资需求也会增加。

图1-3和图1-4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CPI和PPI指数呈现出较大的波动,使得居民对人民币通胀的预期日益强烈,而更倾向于为闲置资金寻找收益更高且安全性较高的投资渠道。此外,中国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开放程度的普遍提高,也促使普通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逐渐增强。

图1-3 2007—2016年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年度走势图(上年=10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4 2007—2016年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年度走势图(上年=10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现实中,拥有富余资金的投资者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会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和渠道。目前,拥有富余资金的中国投资者可选择的投资渠道主要有房地产、股票、债券、基金等。然而,近年来中国的股市、债市、房市均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对于股市而言,由于1996年后,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长达10年的持续低迷,然后又经历了2005—2007年的暴涨,2007—2008年的暴跌,2014—2015年的暴涨,以及2015—2016年的暴跌(见图1-5)。股市的暴涨暴跌使得众多中小投资者望“股”却步。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客观上需要金融机构开发能够产生稳定收益的金融理财产品。

图1-5 2005—2018年上证指数收盘价走势图(价格单位:元)

数据来源:同花顺财经。

国内金融业的改革也成为推动中国金融理财产品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后,中国金融业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业中替代传统业务的“金融脱媒”情况愈发明显。特别是国内金融市场逐渐放开后,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依靠存贷款息差收入维持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商业银行普遍亟须快速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对其利润的贡献度。在这种情况下,不占用自有资本的理财中间业务自然成为各家商业银行重点拓展的业务领域之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的“晕轮效应”也激励其他类型金融机构效仿商业银行的做法,纷纷将业务改革的重点转向借助金融理财产品的开发来增加其中间业务收入。

对于资金需求方而言,金融理财产品属于一种融资工具范畴。由于目前中国实行金融分业监管制度,企业的融资需求也还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金融监管政策,以及企业自身属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作为资金需求方的企业开始探索利用金融理财产品实现自有项目的融资。以房地产业为例,由于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较为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特别是,2008年8月28日,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发出通知,要求严格建设用地项目贷款管理和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以金融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其中包括禁止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专门用于缴交土地出让价款的贷款等规定。这就使得房地产企业面临融资难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大量房地产企业开始借道金融理财产品融资,直接推动了金融机构增加理财产品的研发和供给。实践表明,金融理财产品作为贷款利率市场化的产物,既可以为优质企业提供低成本的资金,也可以有效规避监管调控的“一刀切”问题。

金融理财产品的市场表现也是催生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如2008年6月18日民生银行发售的“艺术品投资1号”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达到12.75%,而同期限沪深300指数年平均涨幅为-6.54%;2010年9月,民生银行发售的“黄金投资1号”理财产品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获得了年化收益率超过46%的高收益(持有期收益率为9.38%)。而同期限沪深300指数涨幅仅为8.29%,该收益率水平创造了近年来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阶段性新高。

这些金融理财产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让客户获得了较高的收益,因此也推动了金融理财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eu8lKGKqMFscF216GF4Z/93swv/t1B32M+KqG9GNuFVI1MjQ82ZVLpoBar+dii4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