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第一讲 |

坚守理想主动适应

■本讲要点

人无理想,便会迷失生活的方向,而没有热情和付出的理想则只是毫无力量的空想。罗曼·罗兰曾说:“理想与热情是你们正在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此言即此理。

正如志在远航的帆船从微波荡漾的江河驶入波涛汹涌的大海,同学们满怀理想进入大学这个新天地,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解决这个问题并无任何灵丹妙药,只有一个“八字要诀”:积极融入,主动适应。

一、坚守理想

首先和大家来谈一谈理想这个话题。同学们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考上了大学,值得庆贺。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大家一定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和想象,同时也谋划着如何开始这段新的人生旅程。每年给大一新生上第一堂课,我都会与大家交流一个重要的问题: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自己的理想设定的远期规划和近期计划是什么?——这是每一位大学新生入学之初必须首先要拷问自己的问题。同学们的回答总是五花八门:有的同学说自己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有的同学说要成为一名公务员,有的同学说要成为一名工程师,有的同学希望将来成为一名老师,等等。这些都很好,理想无所谓崇高或卑微,只要有积极、正当、明确、坚定的理想,你就不会迷失在生活的汪洋大海中,就能保证你人生的正确航向。

“理想”这个概念是多维度的,我们今天讨论的“理想”是个人层面的,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关于自身发展的愿景与期望。人们对现状的不满足、对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以及对未来愿景的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我们注意到,古今中外很多做出伟大功绩的人物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面对“骨感”的现实,坚守着“丰满”的理想。这正是他们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

实例一:

东汉时,有一个叫班超的著名人物。他从小就很有志气,立志要为国家干一番事业。公元62年,他的哥哥班固奉命到洛阳担任校书郎,他与母亲也随同前往。由于生活艰苦,班超不得不替官府誊抄文件,每天从早忙到晚,所得的报酬只能维持生活。一天,班超一边抄着文件,一边想起自己的抱负,心情非常激动,忍不住猛然把毛笔扔到地上,叹息说:“男子汉大丈夫纵然没有别的大志向,也应该学习张骞,在与别国的交往中建立功勋,争取封侯。怎么能老是埋头于笔墨纸砚之间呢?”不久,他参加了军队,因作战英勇、身先士卒而得到了升迁。后来,朝廷又派遣班超出使西域。在多次出使西域的过程中,班超靠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克服重重困难,为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封为定远侯。

实例二:

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身材矮小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最终,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只在高个子中选拔乒乓球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实例三:

贝多芬于1770年诞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童年很不幸,不满八岁就被嗜酒成性的父亲强迫去卖艺维持生计。这种严酷的童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以音乐谋生的道路。贝多芬虽然没有莫扎特的天赋和优越的学习条件,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孜孜不倦的学习愿望却是他的前辈所不及的。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但是贝多芬坚守音乐理想,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新的创作高峰,相继完成了《第三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一系列不朽作品。

实例四:

达尔文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也当一名医生。可是达尔文无心学医,进入医科大学后,他成天去收集动植物标本。父亲对他无可奈何,又把他送进神学院,希望他将来当一名牧师。然而,达尔文仍然坚持他自己的理想——他9岁的时候就对父亲说:“我想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未被人们发现的奥秘,我将来要周游世界,进行实地考察。”为此,达尔文一直在积极准备。22岁那年,经朋友推荐,达尔文以博物学者的身份登上了“贝格尔”号远航考察船,随船进行了为期5年的科学考察。经过5年的环球旅行,达尔文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回国后又做了近20年的实验,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书中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这一理论被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终于成为著名的博物学家,并被尊称为进化论的先驱。

上述这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都是坚守理想的楷模,同时也是能够为实现理想而付出艰苦努力的典范。我们在给别人送上祝福的时候经常使用“祝你心想事成”这句祝福语。怎么理解“心想事成”这个词语呢?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吗?当然不是,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我的理解是,只要你心怀坚定的理想,就会有拼搏的内在动力,并会为之付出艰苦的努力,所谓“事成”当然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还有一句话叫作“有志者事竟成”,这个“志”也是“理想志向”的意思,讲的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理想只能靠实干来实现,加缪有一句名言——“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讲的就是只有愿意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实例五: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闾趁越国丧乱之机发兵攻越,越国军民痛恨吴国乘人之危的行径,同仇敌忾,奋力抵抗,大败吴军,吴王阖闾负伤死在归途中。吴王夫差继位,经过三年潜心备战,于公元前494年率复仇大军杀向越国。越国水军几乎全军覆没,越王勾践逃到会稽山,越国向吴国屈辱求和。按照吴国的要求,越王勾践带着夫人和大臣范蠡去吴国服苦役,受尽嘲笑和羞辱。

回到越国后,勾践时刻不忘在吴国受辱的情景。他睡在杂乱的柴草上,还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提醒自己时刻不忘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他身着粗布衣服,顿顿粗茶淡饭,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公元前482年,越王趁夫差去黄池会盟,偷袭吴国成功,吴国只好求和。后来越国再次起兵,灭掉吴国,一雪前耻。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坚持理想、取得成功的典型事例。每年都有许多同学考取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有许多已经博士毕业,也有许多同学通过创业取得成功。这些同学都是坚持理想、励志成才的典范。当然也有一些同学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大学四年,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树立自己的理想,或者虽然树立但却没有坚守自己的理想,迷失了自己。大家是否听过那个关于毛毛虫的小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一条小毛虫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缓慢地爬行着。它在路上遇到了一只蝗虫,蝗虫问它:“你要到哪里去?”小毛虫一边爬一边回答:“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在大山顶上看到了整个山谷。我喜欢梦中看到的情景。我决定将它变成现实。”蝗虫很惊讶地说:“你烧糊涂了?还是脑子进水了?你怎么可能到达那个地方?你只是一条小毛虫耶!对你来说,一块石头就是高山,一个水坑就是大海,一根树干就是无法逾越的障碍。”但小毛虫已经爬远了,根本没有理会蝗虫的话。

小毛虫不停地挪动着小小的躯体。突然,它听到了蜣螂的声音:“你要到哪儿去?”小毛虫已经开始出汗,它气喘吁吁地说:“我做了一个梦,我想把它变成现实。我梦见自己爬上了山顶,在那里看到了整个世界。”蜣螂不禁笑着说:“连拥有健壮腿脚的我,都没有这种狂妄的想法。”小毛虫不理蜣螂的嘲笑,继续前进。

后来,蜘蛛、鼹鼠、青蛙都以同样的口吻劝小毛虫放弃这个打算。但小毛虫始终坚持向前爬行……

终于,小毛虫筋疲力尽,累得快要支持不住了。于是,它决定停下来休息,并用自己仅有的一点力气建成一个休息的小窝——蛹。最后,小毛虫“死”了。

山谷里,所有的动物都跑来瞻仰小毛虫的遗体,那个蛹仿佛也变成了梦想者的纪念碑。一天,动物们再次聚集在这里,突然大家惊奇地看到,小毛虫贝壳状的蛹开始绽裂,一只美丽的蝴蝶出现在他们面前。随着轻风吹拂,美丽的蝴蝶翩翩飞到了大山顶上,重生的小毛虫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个美丽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人生哲理:人活在世界上,不能没有梦想,为了自己的梦想,我们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生命的辉煌,但是那辉煌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创造的,所以人们常说,有梦想才能有作为,有行动才能有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有的坚如磐石,有的危如累卵,有的人能够时时谨记在心,有的人转眼就抛诸脑后。林语堂把理想和行动比作实现人生价值的阶梯,他说:“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为止。”理想是美好的,但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要使“梦想成为事实”,行动才是唯一的手段和保证。有人说,大学毕业20年是一个关口,那些坚持梦想的人和随波逐流的人的生命在那个时点将会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成为自己人生理想的坚守者和践行者,只要你拥有坚定的梦想和踏实的行动,你就一定能成为那条最终登上“顶峰”的毛毛虫。

二、主动适应

怀揣理想,满怀求学进步的美好愿景,这是大家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取得成功的前提。但是要将理想变为现实,还需要具体的行动。我们从熟悉的家乡来到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环境,面临着生活自理、管理自治、目标自选、学习自觉、思想自我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迅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这是大学生们必须首先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适者生存。从中学步入大学,从大学步入社会,从一种生活环境进入另一种生活环境,从一个人生阶段步入另一个人生阶段,都需要我们学会积极主动地适应。“适应”是个体根据环境的需要,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从而达到一种良好的生存、发展状态,并与环境保持平衡的动态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适应能力”则是人通过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周围环境达成和谐状态的能力,包括自我改变以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能力,其外延包括环境融入能力、文化理解和接受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约束和调节能力等等,它反映了个体融入社会并为社会所接纳的能力。

大家刚刚进入大学,面临着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等许多方面的变化,如表1-1至表1-3所示:

表1-1生活环境的变化

表1-2学习环境的变化

表1-3人际关系的变化

大学生入学之初,由于离开了家乡、家人和熟悉的同学,一下子进入了不熟悉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又面临着学习内容的改变和学习方式的调整,很多同学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适应,从而不可避免地进入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适应期。由于同学们的适应能力不一样,这段时间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相对来说,附近区域的同学由于饮食、气候、文化、语言差异较小的原因,可能更加易于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外地同学则可能需要更长的适应期。

既然如此,我们的问题就是,如何尽快迈过这道门槛,踏准大学学习生活的节奏,缩短这段适应期,更快更好地融入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去。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尽快熟悉大学校园的生活学习环境。熟悉环境是适应环境的前提,这个生物界的一般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世界。同学们入学之初,学校会进行入学教育,主要是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让同学们参观教学楼、图书馆、餐厅、运动场等教学生活设施。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熟悉校园环境,消除陌生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当然,同学们也应该主动去熟悉校园环境,包括了解各个教学楼内教室的位置分布,图书馆内部阅览室、自修室、借书处等的位置分布和借阅图书的流程,医务室、校园修读点、超市、浴室、银行的分布,以及其他健身、娱乐、生活设施的设置情况等,总之就是要尽快熟悉新的生活学习环境。

第二,尽快与同寝室、同班级的同学熟悉起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同学缺乏集体生活的经历,不懂得关心他人,难以融入集体,甚至逐渐对集体产生排斥,这不利于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拥有知心朋友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会有助于我们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相反,缺少朋友会增加人的孤独感,从而影响人对于新环境的接受和融入。

第三,在心态上,要主动适应,积极调整,从心理上接纳你的大学生活。俗话说:“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托尔斯泰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我们难以改变外界环境,但是我们可以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积极调整和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看待周围环境的心态和目光。自己改变之后,你会发现其实身边每一样事物看上去都是那么美好,此时环境不就是已经改变了吗?

人往往对原来已经熟悉的生活环境心怀留恋,而对于陌生的新环境总觉得这儿也不对劲,那儿也不习惯,从而会产生一种排斥心理,这实际上是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析学说中最早提出了“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他认为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反应,用以防止为社会规范所限制的不能接受或不能直接表达的本能冲动,并使“自我”与“超我”和外界现实协调起来。消除这种源自本能的排斥心理对于适应新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你需要告诉自己,这就是你的大学,这就是你未来4年的家,你就是这里的主人,你不是来做客的,你已经成为这个学校的一员,你是大学学习生活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局外人。

也有的同学对自己的大学感到失望,从而在心理上怅然若失,不愿意接受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主张如果不能走回头路,那就一切向前看,适应意味着宽容地接受。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与其自暴自弃,不如奋勇一搏。从根本上来说,未来成功与否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就读的学校再好,如果没有个人的努力和付出,也会成为庸才。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年轻时总是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逃离不利于自己发展的环境。他的这种想法使他几乎面临“下岗”的危机。此时,朋友告诉他要努力去适应这个环境,要想让环境因你而改变是不可能的。后来他试着改变自己,让自己融入外部环境中去,最终他就像一只淡水鱼适应了大海的环境,成为一名国际明星。

第四,主动出击,积极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而不是被动应对或消极应付。进入大学的专业学习阶段之后,学习内容主要不再是高中阶段的语、数、外等这些基础课程,学习方法上也主要采取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这些变化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的。如何更快地适应这些变化呢?我们觉得秘诀就是主动出击,勤奋进取,积极适应。比如要采取“课前认真预习”+“课堂用心听课”+“课后扎实复习”的三步走学习模式,如果学有余力还要通过图书馆和网络进行“课余拓展学习”,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模式会使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至于疲于应付、被牵着鼻子走,从而不断增强学习自信心,更好地适应大学阶段的课程学习。

第五,树立自立意识,提高自理能力。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往往与其缺乏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有关。中学阶段,大家在家里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少爷”“小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养成了凡事依赖父母的习惯。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大家要住集体宿舍,自己去打水,到拥挤的食堂排队吃饭而且饭菜可能不合口味,自己洗衣服,自己买日用品,原来一个人睡2米宽的床,现在睡的则是2米高的床,而且颇有一种担心睡梦中从床上掉下去的恐惧……总之学校生活中的事务都得自己费心打理。大家对于这种变化的不适应是难免的,此时你需要告诉自己,这是自己必须面对、必须经历的,而且将来你们成家立业以后担负的还要更多。很多事情虽然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可能很烦琐,你们必须逐步学会自理自立,独立地处理这些事务,别无选择。

总之,适者生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的,解决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诀窍,关键就是要从心态上主动地“亲近”大学生活,积极地融入大学生活。

名言佳句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2.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孟子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4.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阳明

5.命为志存。

——朱熹

6.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7.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9.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张载

1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

11.世界无难事,只畏有心人。有心之人,即立志之坚也,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

——任弼时

1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13.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秋瑾

14.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15.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雨果

16.抱负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芽。

——莫格利希

17.在理想的最美好世界中,一切都是为最美好的目的而设。

——伏尔泰

18.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

——纪伯伦

19.对于年轻人来说,未来是一个仙境。

——塞拉

20.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

——罗曼·罗兰

21.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爱因斯坦

22.理想就在我们自身之中,同时,阻碍我们实现理想的各种障碍,也在我们自身之中。

——卡莱尔

23.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

——屠格涅夫

24.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胜利实现。

——乔万尼奥里

25.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托尔斯泰

26.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

27.我要用一生去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即便那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走向远方,又有远方。

——汪国真

28.让理想与兴趣一起编织未来,人生必将精彩。

——黄俊闻

29.人生的真正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伟大的目标。

30.理想,是前进的双翼;志向,是奋斗的动力。

31.Catch the star that holds your destiny,the one that forever twinkles within your heart.Take advantage of precious opportunities while they still sparkle before you.Always believe that your ultimate goal is attainable as long as you commit yourself to it.(追随能够改变你命运的那颗星,那颗永远在你心中闪烁的明星。当它在你面前闪耀时,抓住这宝贵的机会。请谨记,只要你坚持不懈,最终的目标总能实现。)

32.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事理的人想使世界适应自己。

——萧伯纳

33.既然不能驾驭外界,我就驾驭自己;如果外界不适应我,那么我就去适应他们。

——蒙田

34.生活可能是不公平的,但你要去适应它。

——比尔·盖茨

35.圣人不能为时,而能以事适时,事适于时者,其功大。

——《吕氏春秋》

36.在罗马就要按照罗马的方式办事。

——英国谚语

37.重要的不是环境,而是对环境做出的反应。

——鲍勃·康克林

38.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维克托·弗兰克尔(纳粹德国集中营幸存者)

39.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

——鲁迅

40.我们必须以现实做出发点,我们既不能像孙行者的摇身一变,脱离这个现实的世界,翻个筋斗到天空里去,那么我们只有向前干的态度,只有排除万难向前奋斗的一个态度……我们既不能逃避现实,就不能逃避这种种,就只有设法来对付这种种。

——邹韬奋

41.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42.少许的主动就可以使你生活中的运气大增。

4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课后实践

1.思考并明确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确立这一理想。与同学交流分享你的理想。

2.搜集坚持理想、励志成功的典型人物或经典事例,与同学分享你的学习感受。

3.你是否适应了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如果没有,思考并制订一个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方案,并认真执行。

4.思考并与同学交流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1)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2)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5.围绕“坚持理想,主动适应”这个主题,写作一份演讲稿,制作PPT,准备一次10分钟的演讲。

课余拓展

1.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M].李汉昭,译.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2.刘墉.下一站,成功[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3.李少聪.男孩要有理想,女孩要有梦想[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4.和你的同学一起观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交流你们的感受,体会影片中的那句经典台词:“You got a dream,you gotta protect it!”(如果你拥有梦想,就一定要认真守护它。)

课外链接

梦想和坚持

马云

我刚才在门口一听说要演讲,就有些激动,立即就想到了两个词:梦想与坚持。我想跟大家讲,作为一个创业者,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梦想。在1995年我偶然有一次机会到了美国,然后在那儿我接触到了互联网。虽然接触到了互联网,但由于我不是技术人才,对技术几乎完全不懂,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对电脑的认识还是部分停留在收发邮件和浏览网页上,我今天早上还在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搞不清楚该怎么样在电脑上用U盘。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梦想到底是什么。

1995年我发现互联网有一天会改变人类,可能会影响人类的方方面面,但是谁能够将它改变?它到底该怎么样影响人类?这些问题我在1995年没有想清楚,但是隐隐约约感觉到这是将来我想干的。所以回来以后我请了24个朋友到我家里,大家坐在一起,我说我准备从大学里辞职,要做一个互联网,叫Internet。那个时候互联网不叫“互联网”,那个时候把它翻译成“因特耐特”。因为自己不懂技术,所以我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来说服这24个人,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两个小时以内,我肯定没讲清楚什么是互联网,他们肯定也听得糊里糊涂。两个小时以后,大家投票表决,23个人反对,1个人支持。大家觉得这个东西肯定不靠谱,别去做那个,你电脑也不懂,而且根本不存在这么一个网络。但是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第二天早上我还是决定辞职去实现我自己的梦想。为什么这样呢?我发现今天我回过来想,我看见很多游学的年轻人是晚上想象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晚上出门之前说明天我将干这个事,第二天早上仍旧走自己原来的路线。如果你不去采取行动,不给自己的梦想一个实现的机会,你永远没有机会,所以我“稀里糊涂”地就走上了创业之路。

我把自己描述为一个盲人骑在一只瞎的老虎上面,所以根本不明白将来会怎么样,但是我坚信互联网将会对人类社会有很大的贡献。1995年时不太有人相信互联网,也不觉得互联网对人类有这么大的贡献。那个时候我觉得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没有人相信我。然后我说比尔·盖茨说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的方方面面,结果很多媒体就把这个事登了出来,但是这句话其实是我说的。1995年时比尔·盖茨还在反对互联网。

有了理想以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承诺,承诺自己要把这件事做成功。很多创业者都觉得那个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也不具备,该怎么办?我觉得创业者最重要的是创造条件。如果机会都成熟的话,一定轮不到我们。所以当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都觉得机会成熟的时候,我觉得往往已经不是你的机会。你坚信这事情能够做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承诺,说我准备干五年,我准备干十年干二十年,把它干成功,我相信你就会走得很远。在一次跟创业者交流的过程中,我说创业者的激情很重要,但是短暂的激情是没有用的,长久的激情才有用。一个人的激情也没有用,很多人的激情才会有用。如果你自己富有激情,但是你的团队没有激情,那一点用都没有。怎么让你的团队跟你一样充满激情面对未来、面对挑战是极其关键的事情。

在这儿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坚持和梦想或者是信任的案例。

阿里巴巴上市一个月以后,我把我们公司超过五年以上的员工集中在一起,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现在上市了,有钱了,可以说是相当有钱了,但是为什么我们今天有钱?是因为我们比别人聪明吗?我看未必,至少我认为我不聪明。从小学到大学,我很少考进前五名,当然我也没跌至十五名以后。我没有觉得我聪明,因为很多人考数学、考什么都比我行。你觉得我们比人家勤奋?我看这世界上比我们勤奋的人非常之多,比我们能干的人也非常之多。但为什么我们成功了,他们没有成功?在我看来,我500多名经过五年以上历练的同事,绝大部分的智商都比我高,因为七八年以前阿里巴巴没有名气,我们没有品牌、没有资金,人们也不一定相信电子商务,那个时候非常难招员工,我们开玩笑说街上只要会走路的人,不是太残疾,我们都招进来了。

但是经过五六年,我们这些人居然都很有钱了,大家都有了成就感。为什么?我觉得就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是平凡的人,我们相信我们一起在做一些事情。那个时候认为自己很能干的人、相当出色的人,全部离开了我们——因为有猎头公司把他们请走了,也有些人想说他们不同意这个观点、不认可互联网,或者不同意这样的方式方法,他们到另外一个公司做创业。另外一些人没人“挖”,也不知道该去哪儿,到其他公司也找不着工作,就待下去,一待就待了七八年,今天都成功了。事实上也是这样,傻坚持比不坚持要好很多,所以我觉得创业者给自己一个梦想,给自己一个承诺,给自己一份坚持,是极其关键的。

另外,我想创业者一定要想清楚两个问题:第一,你想干什么。不是你父母让你干什么,不是你同事让你干什么,也不是因为别人在干什么,而是你自己到底想干什么。第二,你需要干什么。想清楚想干什么的时候,你要想清楚,你该干什么而不是你能干什么。

创业之前很多人说,他们有这个、他们有那个,他们能干这个、他们能干那个,所以一定比别人干得好。我一直坚信,这个世界上比你能干、比你有条件干的人有很多,但最想干好这件事情的人,全世界应该只有你一个人,这样你就会更有机会一点。所以要想清楚你想干什么,然后要想清楚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在创业的过程中,四五年以内,我相信任何一家创业公司都会面临很多的抉择和机会。在每次抉择过程中,你是不是还是像第一天、像自己的初恋那样记住自己第一次梦想?这至关重要。

其实,阿里巴巴做电子商务,这么多年来,经受的各种各样的批评、指责非常之多——有人说中国不具备做电子商务的条件,中国没有诚信体系,没有银行支付体系,基础建设也非常差,你凭什么去做电子商务?那你说我怎么办?等待机会?等待别人来?等待国家建好?等待竞争者进来?我觉得创业者如果没有诚信体系,就创造一个诚信体系;如果没有支付体系,就建设支付体系——我们只有这样,才有机会。九年的经历告诉我,没有条件的时候,只要你有梦想,只要你有良好的团队坚定地执行,你就能够走到成功的彼岸。

当然,这九年以来,我最感到骄傲的事情不是取得了什么成绩,不是说九年能活下来,而是我们每一次碰上灾难、每一次遇到挫折,都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并走出了困境。中国需要大批的创业者,我也坚信中国需要大批的中小型企业,因为能解决中国13亿人口就业问题的一定是中小型企业。

我希望创业者给自己承诺、给员工承诺、给社会承诺、给股东承诺,永远让你的员工、让你的家人、让你的股东可以睡得着觉;绝对不能有任何偷税漏税的行为,不能做任何危害社会的事情。做到这些,我今天回去面对我的家人、面对我的员工、面对我员工的家人、面对我的股东,内心就是坦荡的。我们也犯了很多的错误。现在外面有很多写阿里巴巴如何成功的书,说实在的,没有一本书我看过,也没有一本书是我自己写的,或者接受过采访。将来我想写一本《阿里巴巴的一千零一个错误》。我们犯的错误非常之多,所以最后想跟所有创业者和准备创业的朋友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但后天很美好。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的晚上,所以我们必须每天努力面对今天。

(转 引 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406/20/53567334_743365573.shtml。内容有删减) sKL/y4tw4BwquxTZj0TmaUmH4pMvQr6W5mjtIOlIlB1sjC9zM3ZYOeY0rqAc/bK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