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摘要

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我国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国家合作的引导者,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城市作为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区,是碳排放重点区域。将城市的碳排放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更好地推动国家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以及全国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峰的目标愿景。

国家和地方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将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的职能由发展改革部门调整至生态环境部门,应对气候变化要快速融于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亟须从管制政策、市场政策、信息政策三个方面,构建应有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目前,我国对地方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研究以及实施总量控制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碳排放达峰及总量控制的学术研究还比较薄弱。

本书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架构中,探索构建城市碳排放一般分析框架,对城市碳排放投入产出、影响因素、碳排放峰值预测、碳排放总量控制四个环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从政府考核和市场机制两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碳排放控制机制,最后提出对策建议。本书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提出了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并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第二部分是第一章,基于经济学理论,推演了碳排放最优排放水平—碳排放驱动因素—碳减排最佳路径的逻辑过程,通过分析城市人口集聚、产业发展、生活方式等与碳排放的理论关系,构建了城市碳排放“双维度四环节”理论分析框架,搭建起研究的四梁八柱,后续章节均以重庆为例,基于该分析框架展开研究。

第三部分包括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一是对重庆市的碳排放总量、碳排放结构、碳排放分布等内容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对比性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保障;二是从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协同推进的角度,通过编制碳排放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了重庆市国民经济42个部门经济产出和碳排放机理的关系,按照碳排放水平、潜在水平与经济产出水平的组合,对行业部门进行分类;三是利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分别就人口发展(规模和结构)、经济水平(规模和质量)、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水平、政策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各自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四是着重详细分析总结国内部分大城市、特大城市以及超大城市的碳排放达峰规划的实践经验和具体做法,通过构建碳排放峰值预测的宏观、中观、微观模型,对重庆市未来碳排放进行了预测,探寻到重庆市碳排放达峰坐标;五是在重庆市峰值预测的基础上,对重庆市2020年碳排放总量进行分析,为后面章节的总量控制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第四部分包括第六章、第七章,在重庆市“十三五”期末的碳排放总量预测结果的基础上,分别从政府考核和市场机制两个维度,探讨控制城市碳排放的方法。其中:基于政府考核维度的控制机制的相关内容注重分析碳排放总量和碳强度“双控”目标的分解方法、分解结果以及考核内容设计和考核机制建立等;基于市场机制维度的控制机制的相关内容注重分析碳市场配额无偿分配和有偿分配的分配方式,并以重庆为例评价分析了碳交易对城市碳减排的作用等。

第五部分是第八章,围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部署,结合研究结论,提出碳减排的总体要求,分别从低碳能源、低碳产业、城乡发展、试点示范、创新支撑、能力建设以及组织保障等方面分类提出对策建议。

本书的研究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分析框架上的创新,本书从经济学成本-收益理论和环境经济学传统计量模型出发,通过“碳排放最优水平—碳排放驱动因素—碳减排最佳路径”的理论推演过程,建立区域碳排放分析的一个分析框架。

第二是研究思路的创新,本书建立了“双维度四环节”的城市碳排放控制一般分析框架,从政府和市场两个维度,着重对城市碳排放投入产出、影响因素、峰值预测以及控制机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探寻城市控制碳排放的对策。

第三是研究内容的创新,一是本书各部分研究内容能够从经济产出、影响因素的角度分析城市碳排放,又能对城市远期的碳排放峰值和近阶段的碳排放总量分别进行预测,以期对城市碳排放实施阶段性的总量控制;二是本书从政府管控和市场交易两个维度构建城市碳排放控制机制,以期能够系统性、整体性的构建城市碳排放的控制体系。

关键词:碳排放;影响因素;碳排放峰值;总量控制 27M4tEjjJKdwh8E/Mds5LMwPkftUv2/IBZHmFZAgkoksYKMGSYqRchtoMM5ENqO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