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会计确认与会计要素

为了实现财务会计的目标,企业必须使用财务会计特有的技术,即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会计六大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因此,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核心内容。在现代会计中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指把一个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会计确认包括用文字和数字来描述一个项目,其数额包括在财务报表的合计数之内。会计确认还包括对项目后发生变动清除的确认。会计确认实际上是分两次进行的,即第一次解决会计的记录问题,第二次解决财务报表的披露问题。前者称为初始确认,后者称为再确认。

(一)会计确认的标准

为了做好会计的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企业应当遵循会计确认的标准。会计确认的标准是对会计确认行为的基本约束,指明了解决各种会计确认问题的方向。会计确认的标准是从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推导得出的,同时又有助于形成财务报告要素的定义,有助于解决编制财务报告的各种问题。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4年在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中提出了会计确认的四个标准,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1.可定义性

所谓可定义性,是指被确认的项目应符合财务报表某个要素的定义。例如,确认的资产必须符合资产的定义,确认的债务必须符合负债的定义,确认的收入、费用也必须符合相关要素的定义。

2.可计量性

所谓可计量性,是指被确认的项目应具有一相关的计量属性,足以充分可靠地予以计量。具体来说就是被确认的会计要素必须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凡是不能可靠地用货币计量的要素就不能加以确认。

3.相关性

这里所说的相关性与前面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提到的相关性是一个概念。就是说被确认的会计要素应当对信息的使用者有用,确认会计信息必须与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密切联系起来,不同使用者的决策可能需要不同的会计信息。因此,企业应根据相关性进行会计确认,在确认时应尽量排除不相关的会计信息,确认相关的会计信息。

4.可靠性

这里所说的可靠性与前面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提到的可靠性是一个概念。就是说被确认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可验证的和不偏不倚的。不可靠的会计信息在会计上是不能予以确认的。

(二)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

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是指对会计要素确认的时间,对资产负债来说,是否即期确认;对收入费用来说,是否在发生的当期确认。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对收入和费用而言比对资产和负债更为重要,因为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更为复杂。资产和负债通常都是单项交易,属于时点概念,因此只要交易成立,符合资产要素和负债要素的确认标准,就可以进行确认。收入和费用则不同,它们是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期间概念。在一个会计期间内,会计主体会发生许多笔收入和费用,过程的起点和结束时间参差不齐,发生的收入和费用同其实现的期间经常出现跨期。因此,收入和费用有两种确认的基础可供选择:一是收付实现制,二是权责发生制。现代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即收取收入的权利发生时确认收入、支付费用的义务发生时确认费用。收入以实现为原则,费用以配比为原则。

权责发生制并不仅仅是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基础,同时也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基础,每当确认一项收入时,会计必然同时以相同的金额确认一项资产的增加或一项负债的减少;每当确认一项费用时,会计必然同时以相同的金额确认一项资产的减少或一项负债的增加。

二、会计要素

财务报告的构成要素称为会计要素,它是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所做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按性质可分为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财务状况的要素,如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在某一时期经营成果的要素,如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要素既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也是确定财务报表内容和结构的基础。

应该注意的是,不同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会计要素的规定,在名称、数量以及定义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例如,国际会计准则定义的会计要素分为五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和费用;美国会计准则定义的会计要素分为十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业主投资、业主分派、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和综合收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及其特征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1)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资产应当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因此能否形成资产,首先应判断形成该资产的交易或事项是否已经发生。企业不能根据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如未履行的合同)来确认资产。

(2)资产应该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作为资产,企业要拥有该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没有拥有该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能够控制该项资源。由此可见,拥有所有权并不是确认资产的绝对标准。如果企业不享有某项资产的所有权,但能够控制该项资源,能够享有与该项资源所有权有关的经济利益,并承担相应的风险,那么企业也应该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计量和报告,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具有直接或间接为企业未来的现金净流入而做出贡献的能力。这种贡献既可以直接增加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入,也可以表现为现金流出的减少。

资产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项重要特征。如果一项经济资源不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那么就不应该再将其列为企业的资产。例如,企业已报废的存货。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除应当符合资产的定义之外,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资产的本质特征是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是由于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与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或能够流入多少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资产的确认应与经济利益流入的不确定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编制财务报表时取得的证据表明与该经济资源有关的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那么企业就应该将其确认为资产;反之,就不应该确认。

(2)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可计量性是所有会计要素确认的重要前提,资产的确认也是如此。只有当有关资产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资产才能予以确认。

3.资产的分类

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通常按流动性划分为流动性资产和非流动性资产。所谓流动性,就是资产转化为现金或被耗用的速度。

流动资产是指那些可以合理预计在一个营业周期或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转化为现金,或者被销售、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账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除上述流动资产之外的所有其他资产,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及其特征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具有以下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负债必须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这是负债的一个基本特征。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确认为负债。

(2)负债的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作为企业的一项现时义务,其最终的履行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如果不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就不符合负债的定义。企业履行义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方式具体可表现为交付资产、提供劳务或将负债转为资本等。

(3)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负债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即只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才形成负债,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不形成负债。

2.负债的确认条件

企业要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该现时义务首先要符合负债的定义,除此之外,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3.负债的分类

负债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年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或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等。非流动负债是指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其他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债券等。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的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即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基于公司制的特点,所有者权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实收资本(或股本)、其他权益工具、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实收资本(或股本)是指投资者按照公司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认缴或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也是企业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本。所有者在该部分的占资比例是其参与股东大会表决和利润分配的主要依据。

其他权益工具是指企业发行的除普通股以外的归类为权益工具的各类金融工具,如优先股。

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与其他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资本超过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其他资本公积是指除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以外的资本公积,如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中产生的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其他综合收益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另一类是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定条件时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

盈余公积是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尚未分配、留存以后年度分配的累计留存利润(或累计亏损)。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合称为留存收益。

所有者权益从来源看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在所有者权益的上述分类中,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以及其他权益工具是所有者投入的资本,而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

从数量上看,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因此所有者权益只是数学运算的结果。也就是说,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它不需要像资产和负债一样进行专门的计量,而是通过资产和负债的计量间接进行的。

(四)收入
1.收入的定义及特征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人。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收入具有以下特征:

(1)收入是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的。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如工业企业制造和销售品。如果是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就不能确定为收入,而应当作为利得。

利得和收入都属于企业的收益,但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取得的,而利得是从偶发的经济业务中取得的,属于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够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如企业接受的捐赠或出售固定资产而取得的收益等。

(2)收入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这种流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如银行存款的增加、应收账款的增加,也可能导致企业负债的减少,如预收账款的减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但是,所有者投入资本也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所有者投入资本不应确认为收入,应当将其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3)收入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如借入款项)不符合收入的定义,不应确认为收入。

2.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的确认除了符合收入的定义以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与收入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可能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流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五)费用
1.费用的定义和特征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具有以下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经济利益的流出是否在日常活动中产生是区分费用与损失的一大特征。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应当作为损失,如工业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净损失。

(2)费用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利润。费用最终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但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抵减项目,不应确认为费用。

(3)费用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符合费用的定义,不应确认为费用。

2.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必须符合费用的定义以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与费用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可能导致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流出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六)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业绩。因此,利润通常是评价企业管理者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债权人做出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利润在数量上等于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因此,利润金额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计量。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企业应该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不能相互混淆,以便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以上六大财务报告要素相互影响、密切联系,全面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活动。 WGIfdj+7iAYRlFTQKVQ8Sziv2uiuaUo2P26nspD1J1ktdmV9DONdSigM+hgENfN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