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财务会计概述

一、财务会计的特征

财务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运用簿记系统的专门方法,以通用的会计原则为指导,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监督和控制,旨在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会计信息的对外报告会计。财务会计同管理会计相配合并共同服务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财务会计作为传统会计的发展,同旨在向企业内部管理当局提供经营决策所需信息的管理会计不同,财务会计旨在向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外部集团,提供投资决策、信贷决策和其他类似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这种会计信息最终表现为通用的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报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比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财务会计以计量和传送信息为主要目标

财务会计不同于管理会计的特点之一是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向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会计信息,从信息的性质看,财务会计主要是反映企业整体情况并着重历史信息。从信息的使用者看,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外部使用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等。从信息的用途看,使用者主要是利用信息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管理会计的目标则侧重于规划未来,对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和决策以及加强事中控制。

(二)财务会计以会计报告为工作核心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会计信息系统,以会计报表作为最终成果。会计信息最终通过会计报表反映出来。因此,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工作的核心。现代财务会计编制的会计报表是以公认会计原则为指导而编制的通用会计报表,现代财务会计将会计报表的编制放在最突出的地位。管理会计并不把编制会计报表当成主要目标,只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选择的或特定的管理信息,其业绩报告也不对外公开发布。

(三)财务会计仍然以传统会计模式作为数据处理和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

为了提供通用的会计报表,财务会计还要运用成熟的传统会计模式作为处理和加工信息的方法。传统会计模式是历史成本模式,其特点如下:

(1)会计反映依据复式簿记系统。复式簿记系统以账户和复式记账为核心,以凭证和账簿组织为形式,包括序时记录、分类记录、试算平衡、调整分录和对账结账等一系列步骤。

(2)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财务会计对收入的确认采用实现原则,对费用的确认也采用实现原则,而不是等到企业收入或付出现金时才确认和记录。

(3)会计计量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的核心是指资产、负债等要素应按交易或事项发生时确认的交换价格作为最初入账的计量标准。

(四)财务会计以公认会计原则和行业会计制度为指导

公认会计原则是指导财务会计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准则,是组织会计活动、处理会计业务的规范。公认会计原则由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组成。作为补充,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国家相关部门又制定了不同的行业会计制度。这些都是我国财务会计必须遵循的规范。管理会计则不必严格遵守公认会计原则。

二、财务会计的目标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出发点,也是财务会计工作的落脚点。财务会计的目标也称财务报告目标或财务报表目标,是指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人们期望通过会计活动达到的结果。其主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向谁提供会计信息,或者说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第二,提供什么样的会计信息,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

财务报告的目标最初是向资源所有者(股东)如实反映资源的受托者(经营者)对受托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即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从而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人们将其称为受托责任观。随着股份制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强调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即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人们将这种观点称为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并不矛盾,财务报告既可以满足其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的需要,也可以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各个国家财务报告目标的区别主要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因此许多国家都提出了双重目标,我国就是其中之一。我国的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简言之,财务会计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如实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根据这一目标的要求,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如实反映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对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以及经济资源要求权的变化情况;如实反映企业各项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金额及其变动情况;如实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形成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等,从而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正确合理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有助于评价企业经营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资源的使用效率。根据财务会计的目标,财务会计的作用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做出合理的决策

财务会计的最主要目标就是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做出合理的投资和信贷决策。一般认为,最为关注企业会计信息的莫过于投资者和债权人。这类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对资源的分配具有重大影响。此外,符合投资者和债权人需要的信息,一般对其他使用者也是有用的。因此,财务会计把服务于投资者和债权人作为其主要目标。投资者和债权人需要的经济信息包括企业某一时日的财务状况、某一期间的经营绩效和财务状况的变动。但从决策有用性的观点看,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甚至企业职工,其经济利益都同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动密切相关。例如,投资者应分得的股利、债权人应得到的贷款本金及利息、职工应得的工资和奖金等,都需要预期现金流量的信息。

(二)考评企业管理当局管理资源的责任和绩效

企业的经济资源均为投资者与债权人所提供,委托企业经营者保管和经营,投资者和债权人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投资者和债权人要随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者管理和运用其资源的情况,以便考评经营者的经营绩效,适时改变投资方向或更换经营者。这就要求企业财务报告提供这方面的信息,说明企业的经营者怎样管理和使用资源,向所有者报告其经营管理情况,以便明确经营责任。

(三)为国家提供宏观调控需要的特殊信息

国家是国民经济的组织者与管理者,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国家要从一切企业编报的会计报表中获取进行宏观调控所需的特殊信息。国家不仅是通用报表的使用者,而且是特殊报表的使用者。

(四)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经营管理需要的各种信息

企业管理人员也要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管理。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分析,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改进经营状况。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应怎样处理数据和加工信息、最后将提供什么样的财务报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目标,目标指引着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方向。

三、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一个企业必须发布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这些会计信息需求因企业的规模、是否由公众持股以及管理政策不同而有所差异。有些会计信息的需求可能是由法律规定的。例如,所得税法规要求每个企业的会计系统能够计量该企业应税收入并对企业所得税申报单中每个项目的性质和来源进行解释;证券法规要求股份公司依照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报送中国证监会,并提供给公众。有些会计信息需求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例如,每个企业需要知道应向每个客户收取的金额和欠每个债权人的金额。

总体来说,会计信息需求来自企业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它们分别是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和内部使用者。

(一)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

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是与企业具有利益关系的个人和其他企业,但它们不参与该企业的日常管理。其具体包括:

(1)股东。企业的股东最关心企业的经营情况,他们需要评价过去和预测未来。有关年度财务报告是满足这些需要的最重要的手段,季度财务报告、半年度财务报告也是管理部门向股东报告的重要形式。向股东提供这些报告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传统职责,股东借助财务报告反映的常规信息,获得有关股票交易和股利支付的情况,从而做出决策。

(2)债权人。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的信誉、偿债能力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是非常关心的。企业的财务报告是这些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债权人需要的有关借贷业务的常规信息是通过与借款单位的会计信息交换得来的。

(3)政府机关。政府的许多机关需要有关企业的信息。税务机关需要有关企业的利润和向国家缴纳税款的信息;社会保障机关需要有关企业缴纳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信息;国有企业必须向国家财政、审计机关提供财务报告,以便接受经济监督;很多外国政府需要经营国际业务的企业报告企业在其国家从事的经济活动的信息。

(4)职工。作为一个利益群体,职工个人期望定期收到工资和薪金,并同时得到有关企业为个人提供社会保障的各类基金方的信息和企业的某些综合性信息,如工资平均水平、福利金和利润等,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也会代表职工要求得到这些信息,这些信息的大部分是由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

(5)供应商。企业往往有很多的原材料、产成品或可供销售的商品。采取赊销方式的供应商需要了解客户的经营稳定性、信用状况以及支付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6)顾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顾客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外部利益群体。顾客对于信息的需要,包括有关企业及其产品的信息,如价格、性能、企业信誉、企业商业信用方面的政策、可得到的折扣额、支付的到期日以及所欠金额等。这些常规的信息一般也是由会计系统提供。

以上列举了企业外部需要会计信息的主要集团,除这些集团以外尚有许多其他集团需要这种信息。其包括:

(1)信用代理人。这种机构专门公布有关公司信用的信息。

(2)工商业协会。这种机构公布某一个行业的有关信息需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行业管理。

(3)竞争者。它们对公司的价格政策和获利能力感兴趣。

(4)企业组织所在的社区。

(5)财务分析师,他们向委托人提出投资建议。

(6)关心公司某个方面经济活动的公民。

向企业外部的使用者提供的会计信息,绝大部分是属于“强制性的”或“必需的”。例如,向政府机构报送的应税收益和代扣税款的报表以及向股东报送的财务报告,都属于强制性的信息。又如,向顾客提供的有关产品的信息和账单、向贷款人提供的信用能力信息属于必需的信息,会计报告的这些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向外界提供的决策性信息是由管理当局提供的,但管理当局并不是提供会计信息的唯一渠道,但外界做决策依据的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准确性,最后必须而且只能由企业最高管理当局负责。但仅提供一套单一的财务信息满足如此众多的使用者的需求即使有可能,也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对外财务报告主要面向两个团体——投资者和债权人,包括当前的与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两者是主要的财务信息外部使用者。企业通过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财务信息需求,也为很多其他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另外,某些财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如政府机构,能够得到公众通常无法取得的信息,因此其不像投资者和债权人那样依赖公开的信息。

(二)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

一个企业组织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履行职责都需要信息,不论是负责完成全公司目标的最高级管理部门,还是负责完成一项具体目标的某一个经营管理部门。目前,会计是为大多数企业和组织提供“正式”会计信息的主要信息系统。所谓正式的信息系统,是指其对指定信息的生成和报告负有明确的职责。会计信息系统对收集的全部数据进行加工,将信息报送给企业管理部门;管理部门收到并利用这些信息做出有关决策。管理部门的决策又反过来影响企业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包括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的关系。企业的内部员工也要使用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内部使用者包括董事会,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CFO),副董事长(主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财务等),经营部门经理,分厂经理,分部经理,生产线主管等。每位员工使用会计信息的具体目标不同,但这些目标的宗旨是一样的,都是帮助企业实现其总体的战略和任务。所有企业都遵循与其会计信息系统设计有关的规则以确保会计信息的规范性并保护企业的资产,但是关于报告的类型或能产生的会计信息种类并没有什么规则。只要快速地审视一个企业的内部流程,就会看到在员工决策过程中产生和使用的会计信息的多样性。与外部的信息需要相比,向内部报送的会计信息显然具有较多的“自由性”。因此,设计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会计信息系统,比设计外部报表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四、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财务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其目标主要是通过财务报告向投资者(股东)、债权人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但是,财务会计信息要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还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只有具备特定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才能实现财务会计的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保证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会计信息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应具备的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财务会计的目标紧密相关,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则保证了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会计信息只有真实可靠,才值得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信赖。否则,不真实、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不仅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无益,而且还可能误导其经济决策。

可靠性有三个条件:一是真实性,即财务会计计量或描述的应与被计量或被描述的经济活动、现象是一致的;二是可验证性,即不同的会计人员对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使用同样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三是中立性,即会计信息应不偏不倚,不带主观成分,将真相如实和盘托出,企业在制定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方法时要保持中立,不偏向企业相关利益集团中的任何一方,不追求预定的结果。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预测价值,即相关的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例如,企业提供的利润信息应该有助于投资者预测企业未来的利润。二是反馈价值,即相关的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例如,企业提供的利润信息应该能够有助于投资者对企业过去的经营情况或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应当指出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常常是相互冲突的,但这并不意味两者是对立的。在有些情况下,可靠性和相关性是可以达到统一的。在实践中,会计信息应当在保证可靠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信息若不能被使用者理解,质量再好也没有任何用处,信息能否被使用者理解取决于信息本身是否易懂,也取决于使用者理解信息的能力强弱。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帮助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而要使使用者有效地使用会计信息,就应当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应当简单明了,容易为使用者所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会计的目标。当然,要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还需要信息使用者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

(四)可比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相互可比。具体而言,可比性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相互可比。这要求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仅了解企业在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而且还能够了解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全面、客观评价企业的过去,预测企业的未来,以做出决策。

二是不同的企业在同一时期提供的信息应该相互可比。这要求不同企业对于发生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其目的主要是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不同的企业进行比较分析。例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规定,企业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中选择一种方法来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那么企业只能在这几种方法中进行选择,如果某企业选择了加权平均法来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原则上就不能再随意变更。

当然,强调可比性并不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绝对不变。如果原采用的会计政策已不符合相关性的要求,或者用其他的会计政策能够产生更为可靠或相关的信息,那么企业可以变更原有的会计政策,但必须在报表附注中对这一变更予以说明。

(五)实质重于形式

信息如果要真实反映其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仅仅是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经济性质与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现象日趋复杂,某些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存在着与其法律形式明显不一致的情形。例如,在融资租赁业务中,就法律形式而言,该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在租赁期内属于出租方所有,承租人在没有购买该资产之前不能拥有资产的所有权。然而,就经济实质而言,按照租赁合同的规定,承租人在租赁期内可以控制和使用该资产,并控制该资产在未来创造的经济利益。正是鉴于这样的经济实质,现行会计实务中应当将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承租方的资产加以反映。

(六)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当一项会计信息被遗漏或被错误表达时,可能影响依赖该信息的人做出的判断,即该项信息重要性大到足以影响决策。重要性和相关性都会影响到决策,前者侧重于数量上的影响,后者侧重于质量上的影响。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的交易或事项。一种交易或事项是否重要,其判断标准是这些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是否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产生重要影响,至于哪些项目应视为重要性项目,则取决于企业本身的规模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般企业可以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两方面加以判断。从性质方面来说,当某一事项可能对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产生影响时,该事项就属于重要事项;从金额方面来看,当某一事项的数量达到一定金额时,就属于重要事项。

企业在会计处理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对于对会计信息有重要影响的重要的会计事项,企业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详细的披露;对于不重要的会计事项,企业可以采用简化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例如,短期银行借款利息如果金额较小,企业可以不用按月计提利息费用,而是在实际支付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七)谨慎性

谨慎性也称为稳健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谨慎性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和面临的风险有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往往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商品赊销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存货因市场价格下跌而产生的跌价损失等,这些事项都有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企业如果不对这些可能发生的损失及费用进行预先处理,就可能导致资产和收益被高估,从而损害企业的财务实力,最终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可以看出,谨慎性要求是对历史成本计量原则的修正。

谨慎性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时应保持应有的谨慎,要充分估计各种可能的费用和损失,使财务报告的结果较企业实际的情形更为谨慎,而不是更为乐观。

应该注意的是,谨慎性要求并不意味着可以故意高估费用和损失,或者故意低估资产和收益。企业如果这样做的话,就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就会损害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企业会计准则所不准许的。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是有时效性的,其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这就要求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必须满足及时性的要求。为满足及时性的要求,企业应该及时收集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会计信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及时处理这些会计信息,编制财务报告,并及时传递会计信息。例如,我国上市公司被要求在年度结束后的4个月内发布年度报告,这就是为了保证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DQmICx+nl5Z9riTBtprwnPTWlixygZamNTzckoj1EN1jclsDqj7ki4r8Ze8dsxB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