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人的心理构成

心理现象是人们最熟悉、最感亲切的现象。它无数次地发生在头脑中,并支配着行为,影响着活动的成效。人的心理是由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三方面构成的。

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构成人的心理现象最基本的方面。它由认知、情感、意志三种过程构成。

(一)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的基础,也是整个心理现象的基础。比如人在清醒状态下,总会看见光亮、颜色;听见各种乐音和噪音;品尝和闻到某些味道和气味;感触到温、冷、压、痛。以上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就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这种关于大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统称感觉。当人们产生感觉的同时,往往会辨认出是什么事物在引起我们的感觉。发出香味的是玫瑰花,鲜艳如火;迎风飘扬的是国旗;悠扬悦耳的是某支著名的乐曲。这种对事物的辨认叫知觉,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在离开了事物的直接作用以后,原来看过的图形,听过的话语,仍然可以在大脑荧屏上恢复,“历历在目”“言犹在耳”,这就是记忆的现象。人们不仅能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事物场景、形象,而且通过记忆原材料,可以设想出自己从未体验过的事物的场面和形象。如施工员可以根据图纸,初步设想竣工以后的楼房形象;作家和导演依据所收集的素材,在自己的头脑中活跃着自己的作品中、舞台上的人物形象与宏伟场景,这就是想象。人们还能对那些没有或不可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联系、发展变化规律进行推算和预测。如根据出土文物推断过去的历史;根据现有的综合国力,预测国家未来的发展进程和速度;人的感官不能直接把握光的速度,却能推算出光每秒运行约30万千米。这里的推算、预测,就是思维活动。

通过以上的心理现象,人们就能对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外部和本质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认识,所以把它们统称认知过程。

(二)情感过程

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根据自身需要,产生种种态度体验,如有时赞成,有时反对,有时热情,有时冷淡或平静,有时快乐,有时忧虑,这就是情绪和情感。人和类人猿所共有的喜、怒、哀、惧称为情绪。人所特有的高级情感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一般称为社会性情感。

情绪或情感产生时,总是伴随内脏生理活动的激活与肌肉组织的改变。如愤怒时呼吸急促,血液循环加快、拍桌击掌;恐惧时血液循环减慢,四肢瑟瑟发抖;应激时血糖升高,肌体力量骤增等。内脏和肌体活动的变化不仅反馈给大脑和认知结合起来,产生各种情绪体验,如激动、沮丧、悔恨,而且对外部行为活动起组织或瓦解作用。所以现代情绪心理学认为,情绪和情感是认知、体验、生理激活与行为共同结合起来的复合体,对人的一切活动起动机作用。最近几年,心理学界提出了一个相对于智商的新概念——情商(情绪商数),它概括了智力以外的、以情绪为核心的大部分心理素质。情商影响着人的生活的各中方面,如学习、工作、事业、人际关系、爱情和婚姻等。

(三)意志过程

以认识为基础、情感作动力,可以激发人的意志行动。比如正确而深刻的认识,乐观的心情或受挫折时的失望情绪,均可激动人的斗志,使人产生改变现状的动机和愿望,从而确立行动的目标、制订计划,并克服困难去付诸行动。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意志过程。

知、情、意三种心理过程在头脑中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立即实现的,而是依据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复杂流程。

心理过程也可以一分为二。即把认识过程叫意识;把情感和意志过程合并为意向。意识表示人在清醒状态下对客观外界的认识,是客观现象转化为主观知识、经验的活动。意向表示人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现象最基本的方面,为全人类所共有。此外,人的心理现象还有各人不同的、差异的方面,即个性心理。

二、个性心理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素质不同,后天生活条件和所受的教育影响不同,因此各人的心理和行为总带有个人的特点,即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

(一)个性心理特征

人人都有认识过程,但有的人反应快,思维灵活,记忆敏捷;有的人反应慢,思维灵活性不够,记忆力较差,这是人的基本能力的差异。

人人都有知、情、意三种心理过程,但是在产生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上,却大不相同,特别是在情感的产生与表现上,有的人来得快,强度大,气势凶猛,但不稳定,一会儿就过去了;有的人不易动情,但一经产生,便较深刻稳定,这就是人的气质差异。

人们在对人、对己、对事的态度与相应的行为方式上,也会有所差异。对别人是诚恳的、坦率的,或是虚伪、狡猾的。对自己是自恃清高的,或是谦虚的;是自信的,或是自卑的。对事是认真的、勤勉的、细微的,或是马虎的、懒惰的、粗枝大叶的。这就是人的性格特征。性格在现实生活中是复杂而辩证的多面体,像三棱镜一样,内容复杂丰富,不像文字描述的二分法,非此即彼。性格也是个人很稳定的个性特征,不轻易改变。因此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可以预测一个人在某种场合下将会做什么,怎样做。

(二)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人的心理现象的最高层次。它指导、调节和推动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活动。其中,需要是人和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在个人感到欠缺或过剩时而产生,以追求一定对象为满足。因此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人产生这样或那样行为的根本原因。需要常新常青、健康合理,一个人的活力便永不枯竭,而且和环境保持最佳平衡。需要或欲求变态,人将产生问题行为或反社会行为。正当合理的需要,不仅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也是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的源泉。动机是需要达到一定强度,满足需要的条件,时机成熟时,直接推动行为的动力。动机可以说是需要的转化形式。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都可以说是需要的表现形式,并起动机的作用,决定心理和行为的方向与选择。

人的整个个性结构亦可划分为三个子结构:动力结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特征结构(能力、性格、气质)和调节结构(自我意识)。

三、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指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心理活动所出现的相对稳定状态。如思维过程中出现的灵感状态、迟疑状态与刻板状态,或聚精会神的状态,注意涣散状态;情绪过程中出现的心境状态和激情状态;意志过程中出现的信心状态或犹豫状态。“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时的一种良好的心境状态。

心理状态不是独立的心理现象,而是知、情、意心理过程的相对稳定状态。它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容易流动变化,也不像个性特征那样稳定持久。心理状态制约着心理过程的效果,也在一定过程上影响个性特征的形式。如“漫不经心”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影响学习(认识)成绩,而且如果经常反复出现,有可能成为很稳定的个性特征。

人的心理现象的几个构成部分——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状态,不是机械堆砌、杂乱无章的,而是有机地组合,按一定规律活动着、发展变化着,构成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 MzfsaE8xr8oVOsJh8jqWXMp8mwwq5XTGlmb16QvVHKsejvh1r8KDpraZFFdsul6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