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 言

在自然环境变化和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近年来频繁遭遇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严重影响了国家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在区域气候和社会发展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中国将面临更多、更为复杂的风险。如何有针对性地防范风险,提高全民族的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已成为政府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目前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应急服务和应急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多年来,中国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也暴露出了多种问题。产业概念界定不清、科技含量低、关键装备落后以及产业政策滞后这些问题都是产业发展的短板。

十多年来,中国发生的事故以及灾难让人触目惊心:在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中,遇难者人数超过8 万,直接经济损失达 8541亿元。2012年7 月21 日,北京城遭遇特大暴雨,79 人死亡,163 处不可移动文物不同程度受损,经济损失共约116.4 亿元。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爆炸事故,遇难人数164 人,直接经济损失达700 亿元。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处在一个公共危机应对的艰难而又关键的时期,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管理,政府执政能力和公民自身都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这也反映出“中国的应急资源匮乏,国内的应急产业并未形成持续、稳定的产业和市场环境”。各级政府、相关企业和广大公民由此触发了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应急产业的迫切需求。

2014年1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应急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促进了我国应急产业集聚发展,整合产业链,优化了产业布局,有力推动了我国应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发展应急产业能为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物质保障、技术支撑和专业服务,可以提升基础设施和生产经营单位的本质安全水平,提升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全社会抵御风险能力,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经历了“5·12”汶川地震、“4·20”芦山地震和“8·8”九寨沟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四川省的应急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为发展应急产业带来契机。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四川省应急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2016年8月,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四川省应急产业发展指出了目标和路径。

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央和四川省对应急产业发展的部署,及时总结四川省应急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四川省应急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四川行政学院“5·12”汶川地震灾害应对研究与培训中心王晓红组织研究人员撰写了本书。本书在探讨应急产业发展之路时,结合目前现实情况提出要先从完善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方面打好基础,才能继续通过培育市场需求、增强创新能力、制定激励性政策和加强国际交流来创造产业发展的动力,推进应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书的内容包括:第一,系统地梳理了应急产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分类。第二,通过对中外应急产业发展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应急产业发展的趋势研究,明确四川省应急产业的定位。第三,紧密结合四川省的地方资源特点为四川省的应急产业发展提出建议,旨在为应急产业的政府指导部门决策者、应急产业的企业实践者以及应急产业的理论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书由王晓红主编,陈旭撰写第一章、第二章,王晓红撰写第三章、第五章,龚会撰写第四章、第六章,吴险峰撰写第三章中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的技术趋势部分。限于能力,本书必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编者
2019年9月 oilRLsnXKrNbr4ImAhCxRujVNf+NfdjGfnOMC9ui5ExtYKPPwrFB2IteUywh5PJ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