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巨变集中体现在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上。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是多维度、多层面的,包括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以及信息化、知识化社会的转型,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封闭社会向日益开放社会的转型。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改革发展既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维系整个改革开放事业顺利进行和促进国家发展进步的基本制度保障。回顾中国社会保障改革发展历程,与整个改革开放事业一样,同样波澜壮阔,同样非同寻常。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变革,以其所具有的全局性、普遍性、深刻性和复杂性,已经并还在继续影响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在人口老龄化挑战日益逼近的脚步声中,在新型城镇化步伐日益加快的进程中,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发展格局下,在社会风险日趋严峻的现实挑战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步伐只能加快,社会保障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对于实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更显得至关重要。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复杂性以及社会公众的高度敏感性,需要我们对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的宏观背景、约束条件、发展经验、制度设计及有效运行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和反思,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我们要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从国际经验的学习与借鉴中,从未来挑战的应对策略中,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行整体、系统、动态的分析和思考,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机制创新的同步整合中,实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城乡居民社会保障需求不断增长,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必将迈出新的步伐,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直接受惠于这项意义深远的重大民生工程,这自不待言。但由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复杂性、长期性和高度敏感性,需要从战略发展高度,从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的高度关注其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具有巨大的挑战性,需要我们系统总结社会保障制度国际、国内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中,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之路;需要我们从历史、现实及未来的结合中,探讨社会保障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规律;需要我们从转变思维方式的高度,总结和提炼制约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从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系统研究的框架中,实现社会保障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需要我们从社会保障的改革实践中,总结和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的理论模式、制度模式,从而实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新跨越。

“老龄化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的研究方向为:老龄化与养老保障、社会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金融市场发展。老龄化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始终坚持以引领学科发展前沿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学科建设为牵引,以学术团队建设为抓手,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为主要任务,努力将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在国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研究高地,成为四川省和国家社会保障改革决策的重要智库。有鉴于此,“老龄化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以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体系为己任,以分析和解决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紧迫问题为导向,推出社会保障前沿问题研究系列丛书。希望该系列丛书能够切实推动中国社会保障理论创新,为推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和管理机制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林义
2016年1月于敬一斋 fTzsoSvvICD4wtLIAklVeUSNZtimTIsgHgft/dA8VH59JFHpI1Npur+pcPicfop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