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中国国土综合整治内涵的理论发展

远古时代以来,我们的祖先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在祖国的大地上进行了资源的开发和水土的治理,诸如人们所熟悉的大禹治水和各代开挖运河等,而且越往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土整治的规模越来越大、整治的范围越来越广,然而那时的整治活动却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而往往伴随着对国土资源极大的破坏性。在中国历史上,由于封建王朝巩固统治以及发展经济的需要,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也进行过领土的开发和整治。最为著名的是水利工程,这些水利事业一开始就起到国家公共职能的作用,作为政治斗争中一种经济武器和发展维护基本经济区的主要手段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实际上也进行了国土整治与国土规划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例如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提出的沿海与内地的关系以及战略“三线”的划分,实质上就是当时国土整治战略的一部分,其作用之一就是指导中国的经济布局做了一个大的空间调整,与此同时,进行了许多以区域开发为目标的区域总体规划及以开发、治理为目标的流域综合规划,也收到明显的效果。

中国于1981年公布的《国务院批转国家建委关于开展国土整治工作报告的通知》指出:“国土整治包括考察、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这些相互关联的5个方面的工作。”《现代地理学辞典》将国土整治定义为:“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以及为此目的而进行的国土规划、立法和管理。”不少专家学者也认为国土整治工作主要包括国土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等基本环节,其中,开发利用是国土整治的中心环节,治理保护则是确保国土资源长期持续利用的必要步骤。经过30多年的实践发展和概念演化,特别是随着国土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面或环节的定位日渐清晰,前述有关国土综合整治概念的界定明显过于宽泛。

(一) 20世纪80年代:起始阶段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明确提出“国土整治”,这一概念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的、重大的战略任务,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学界关于国土整治理念内涵的研究十分之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筹备组、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生态学会于1982年7月召开了国土整治战略问题讨论会,会议指出,国土整治包括国土建设、国土管理和国土研究三个方面,国土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因此国土整治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要开展对国土的综合性调查,摸清“家底”,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土整治的总体方案和综合规划。国土整治是一个整体,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服从国家国土整治的总体目标,科学开发土地、水、气候、生物、海洋和矿藏等资源,使之达到最佳效益,这样才能实现国土的有效治理,保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在国土整治概念发展的初期,学者多强调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程潞认为,中国国土整治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是对国土状况进行全面综合调查,总结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分析研究如何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出经济建设和自然环境保护的方案 。包浩生等认为国土整治的研究对象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国土资源,核心问题是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并且包括了与国土资源有关的规划、立法和管理等重要工作 。吴传钧认为,国土整治工作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对土地、水、矿产、生物资源等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二是大规模改造自然工程(如长江三峡筑坝、南水北调、“三北”防护林等)的论证;三是规划区域的人口、产业、城镇总体布局;四是规划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布局;五是环境的综合治理,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协调

合理的区域规划是国土整治内涵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杨树珍将国土整治与经济区划相结合,指出国土整治的综合性与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性有一致的方面,但二者涉及的范围不同。国土整治通常是多目标的,一项国土整治的重大措施通常会涉及自然、技术、经济、社会各种因素,很难协调不同经济部门和地区的利益,因此必须综合分析,平衡各方关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国土整治工作可以是全国性的,也可以是区域性的,地域范围大小不同,需要解决的矛盾也不同。国土整治具有动态性,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趋势确定国土整治的方针和政策 。任美锷提出国土整治工作主要包括国土调查、规划制定和完善立法三大内容,强调必须考虑各地区的特点,发挥地域优势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陈传康认为国土整治工作首先要系统查清整治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基础,全面了解区域内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条件,在自然资源和其他条件的基础上拟定合理的区域开发方案。国土整治就是区域范围内国民经济建设的组织管理,结合社会工程和地球表层学可以建立科学的国土整治研究体系

同时,国土整治还应当注重不同地区的均衡协调发展。周立三认为,国土整治涉及内容很广泛,包括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产布局、交通网建设、生活游憩等各个方面。国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往往存在不平衡现象: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因此,国土整治的主要目标就是调整工农业生产布局,改善城乡生活的环境质量,逐步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不同地区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人口状况、经济发展水平、法律制度,面临不同的发展需求,国土整治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区的独特资源,发挥地区的独特优势,在改善经济发达地区的同时,着重开发生产落后地区,逐步达到地区间生产力的相对平衡,各自形成生产发展、生活便利、生态良好的局面 。陆大道指出,国土整治及其规划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国土整治的目标、原则、内容取决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发展阶段和自然条件。区域经济的增长不应仅限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资规模的扩大。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其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需求,因此国土整治工作要重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克服过去为了局部利益和单一目标而导致的资源过度集中 。国家在制定国土整治规划时,要照顾到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发展的需要,强调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在国土整治工作中,要把发挥地区、部门的积极性同全国的统一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国土整治既要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又要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在开发利用某种国土资源时,要充分考虑资源之间的相互影响,充分考虑各主体的利益关系。

在中国国土整治工作的起始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总体战略部署的研究和规划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国土整治工作上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缺乏综合研究论证,这是中国国土整治工作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另外,当时中国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对客观经济规律缺乏正确认识,长期存在国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 20世纪90年代:发展阶段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资源的进一步消耗和局部地区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前景令人担忧,以往的国土综合整治内涵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于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中国国土整治摒弃了以往单纯扩大资源开发规模、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做法,开始进入科学化、定量化阶段,追求区域经济系统和人地系统的协调发展,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区域经济、社会、环境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为目标,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结合,资源开发与人口、经济的合理布局相结合,经济发展与控制人口、保护环境相结合。

方磊指出国土整治要坚持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并重的方针,编制各个层次的国土规划和资源利用计划,制定国土管理政策法规,在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的平衡 。吴传钧指出,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进展,人口呈现过度集中趋势,造成了能源消耗、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事实证明,国土整治必须以综合规划为基础,以地域为单元来协调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结合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目标,国土整治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利用各种国土资源,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和人力、物力、财力,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地制宜地创造一个有利于生产、生活、生态的区域性生产系统 。白宪台等提出了以治水为主的国土综合整治对策,认为区域综合发展要考虑水源、土地等自然资源要素,考虑经济、社会、人口、产业等经济要素,合理确定农、林、牧、副、渔、工、居民等各业用地的布局和规模,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相结合,修建防洪、灌溉等农业基础工程,为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基地提供良好的基础,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宛晋沃认为,在明晰、稳定土地使用权权属的基础上,国土整治要适度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将生态建设纳入国土整治目标,将发展经济和治理水土流失相结合,坚持不懈地推进以治山治水、植树种草为主要内容的国土整治

这一时期国土研究工作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行政部门权责划分不够明确等,国土整治工作并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行动,而是呈现单一的、局部的、有限目标的特点。这一时期国土整治工作所开展的土地整理复垦、农业综合开发、流域治理、新农村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灾害防治、城镇化建设、污水处理等措施,在没有处理好行政部门利益、地方利益、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出现了不够协同、目标单一、资源浪费等问题,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此外,在理论层面,这一时期对自然资源管理的研究重视不足,国土规划理论方法落后于发展需求,国土调查研究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三) 2000—2009年:综合演变阶段

进入21世纪以后,国土综合整治开始受到重视,一体化管理思想的贯彻也受到重视。在规划层面,国土整治规划的编制使区域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行动有了科学明确的指导,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郑财贵等认为一体化管理的国土整治规划思想是指在一定的规划期间内,为达到一体化管理目标,以统一尺度的国土资源现状平台为基础,整合相关规划,形成联动的管理机制的规划理念。一体化管理的国土整治规划核心在于统一尺度的平台、统一的规划、统一的管理。统一尺度的平台即同一时点、同一区域、同一比例尺的国土资源现状平台。各类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规划都以该平台为基础进行统一的规划,个人、单位、部门对各类国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治理、保护都在统一的平台指导下有序开展。平台在国土整治中起着“龙头”作用 。封志明等认为中国国土综合整治区划研究要以史为鉴,立足现状,更要面向未来,对中国新时期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生产布局和区域发展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化和趋势有所估计 。中国国土综合整治区划作为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研究工作,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研究不同区域的地形地貌和国土资源利用类型,总结国土资源利用的区域相似性与区际差异性,实现对不同区域的国土资源利用条件、国土资源结构特征、国土整治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分析。申玉铭等提出国土整治规划的目标是协调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国土资源的综合开发、生产力的合理布局、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和保护。国土整治规划是对一定时间和一定区域内的国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的规划活动,具有系统性、战略性、综合性和地域性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发展友好的人地关系依旧是国土整治内涵所强调的重点。郑度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与国土的关系,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国土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的研究。国土开发整治包括国土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以及为此而制定的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国土,就要加强对国土研究的基础工作,调查各类国土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国土整治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考虑城市产业布局和城镇化问题,按照生产发展、生活方便、生态良好的原则,合理确定经济发展规模和布局,避免资源过度集中,造成地区发展差距过大 。陈小平认为国土整治项目主要通过对农村道路、沟渠、田地、林木、村庄的综合改造,开发利用新的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最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国土整治项目具体包括土地复垦利用、基本农田保护、高产农田建设、低丘岗地改造等众多项目

(四) 2010年至今:内涵延拓阶段

2010年起,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国土综合整治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目标,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标志着中国国土综合整治进入新纪元。肖轶等指出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严重制约了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国土综合整治规划对区域土地的开发、整理、复垦、治理和保护起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国土综合整治规划的指导下,土地开发整理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在有效缓解人地矛盾、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程燕认为国土整治是对国土实施考察、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的工作 。国土整治的具体任务是通过技术考察、评价、规划和管理工作,对国土整治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合理开发,从而有效地保护国土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土整治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的单一发展模式,缩小城乡差距;通过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人地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封志明等认为国土综合整治区划以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为基本内容,在对区域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结构特征、存在问题、整治途径及发展方向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国土整治类型在空间上进行群体分区,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土资源潜力,改善生态环境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以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的,根据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社会经济的客观需求,利用现有科技及资源条件,对人地关系做出统筹安排。

各学者在界定国土综合整治概念时,大部分遵循原有概念框架,即对国土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总称,对区域内进行的更加优化的整治都可以归入国土整治的范畴。在具体的界定中,涉及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类型,对国土综合整治的概念有所细化,使之在指导具体实践或进行研究时有更加清晰的界定。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的国土整治的概念演变主要从理念上经历了从综合、有计划、统筹转化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挂钩,注重人与自然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及考虑全领域各要素相互影响的系统整治;从目标上经历了演化目标多元化、整治的内容和手段多样化、整治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实现由单项国土整治逐步迈向国土综合整治。新提出如针对江河整治的国土综合整治概念、针对区域具体实践提出的“一体化国土综合整治”等概念,分别在整治理念、整治技术、整治步骤、整治手段等方面提出一些具体概念,但是总体来说并未有大的突破。 hEB1i18sU7FpvMghOqOri/uF6FxEfHUT6D9O3rprbI8aHhEAtaFpu62YTynsCOQ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