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人生经验与道德记忆

人类具有认知世界或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如雅斯贝斯所说:“人不仅生存着,而且知道自己生存着。他以充分的意识研究他的世界,并改变它以符合自己的目的。” 人只要生存着,就会致力于认知自己置身于其中的世界或自己所遭遇的事物。与人类不同,存在世界中的其他动物并不具备认知世界或事物的能力,它们的生存状态受本能的支配或主导,因此,它们只能被动地适应世界或周围的事物。认知世界或事物的能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

人类对世界或事物的认识,不仅以身体之外的一切为对象,而且以自身的身体和精神为对象。换言之,人类对世界或事物的认识并不排除对自身的认识。人类认识世界或事物的过程,既是一个“向外看”的过程,也是一个“向内看”的过程。向外看的时候,我们进入的是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向内看的时候,我们进入的是自己与内部世界的关系。我们的内部世界就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就是我们的心灵世界,就是我们的意识世界,就是我们的精神世界。

在试图认识世界或事物的时候,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首先倾向于采取经验主义方法。我们生存于世界之中,遭遇各种各样的事物,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生存经验,从而为我们认识世界或事物奠定了经验主义方法论基础。这一方法论基础一旦得以确立,我们就会借助于自己的生存或生活经验来审视世界或事物的存在状况。泰勒斯、赫拉克利特等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看世界的方法就具有明显的经验主义特征。泰勒斯从观察水为生命之源的经验事实中提出了将水视为世界本原的思想。赫拉克利特则从观察事物皆有冷热之分的经验事实中提出了将火视为世界本原的思想。

什么是经验?它是感知,即感性知识;或者说,它是感觉,即通过感官接触世界或事物而形成的觉知。经验只能产生于人生阅历中,因此,它的产生需要时间。那些生活经验丰富的人往往是人生阅历丰富的人,而人生阅历只能在时间中积累而成。所谓人生阅历,就是人生经历。中国人对经验的认识和理解是非常深刻的,因而形成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典名言。在时间中经历人生,既意味着亲身经历,也意味着借鉴他人的人生经验;既是积累直接经验的过程,也是积累间接经验的过程。阅人无数,经事无数,人生才有经验。经验就是我们人类对一定的对象所形成的感知或感觉,它说明我们看到、听到、嗅到、体味到或触摸到某个对象的觉知状态。经验可以积累也可以传承,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集体的,所以能够在人类中代代相传。

经验不一定可靠,但它是人类生存或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因此,它的价值不容低估。现实中的很多人单凭经验就能成为成功人士,例如,缺乏理论素养的工匠完全可能借助于丰富的技术性经验而成为能工巧匠。正因为如此,尽管经验并不总是能够将我们引向真理,但我们总是对它抱持着一定的敬畏之心。尊重有经验的人自古以来被人类普遍视为一种美德,“经验之谈”也常常被人们作为真理来对待。

需要指出的是,经验是通过人类的记忆能力得到保存的。人类如果没有记忆能力,那么就不能将自己因为看到、听到、嗅到、体味到或触摸到某个对象而形成的感知或感觉保留下来,故而经验也就无从谈起。经验必须以记忆为基础,具有记忆能力,我们人类才拥有了经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经验”这一概念来认识、理解和把握人类的记忆能力。从经验主义的角度看,记忆本质上是人类所能拥有的一种知觉或感觉。英国经验主义者休谟在界定“记忆”这一概念时,就明确地将它理解为一种知觉或感觉。他认为,一个印象出现在我们心中之后,完全可能作为观念复现于我们心中,并且能够保持与它初次出现时大体相当的活泼性。休谟将人类复现印象的这种官能称为记忆。

道德经验是人类经验中的一个特殊领域。所谓道德经验,就是人类的道德生活经验,就是人类对自己的道德生活经历的感知或觉知。在道德生活中,人类所经历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都可能成为人类道德经验的内容。我们可能将自己或他人已有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等当成道德生活经验来加以认可与接受,并使之成为我们进一步推进道德生活的重要依据。

要认识、理解和把握道德经验,我们也需要求助于自己的感知或感觉能力。具体地说,我们需要借助于自己感知或感觉道德生活的能力。不过,道德生活不是具体的“物”,不具有可感知的物性,因此,我们不能像感知或感觉物那样去体会它的存在。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道德生活是通过我们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实在性来彰显其存在的实在性的,因此,我们仍然可以借助于自己的官能来认识、理解和把握它的存在。在道德生活中,我们能够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有所感知或感觉,即一些哲学家所说的“道德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越来越丰富的道德经验。

道德经验也必须建立在记忆基础之上。人类记忆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并非所有的记忆内容都有资格充当道德经验的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记忆区分为两种:一是与道德经验有关的记忆,二是与道德经验无关的记忆。前一种记忆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德记忆。从经验主义的角度看,道德记忆是人类道德生活经历在人脑中复现的印象。我们在道德生活中经历了某种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并且在脑海里形成了某种印象,但这种印象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失,而是在某个时间点又在我们的脑海里出现了,从而形成了我们特有的道德记忆。

以经验主义方法来认识、理解和把握道德记忆,就是运用经验归纳的方法来解释或说明我们自身的道德记忆能力。具体地说,我们可以借助于自身所具有的道德感,对自己或他人的道德生活经历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个具体的印象。但如果仅仅达到这种程度,那么我们对人类道德生活的印象就是分散的,甚至是杂乱的,因此,我们需要对它们形成一般性印象。一旦形成这种一般性印象,就不仅说明我们对道德生活形成了感知或感觉,而且为我们建构一般性道德记忆创造了条件。我们的道德记忆既可能是零散的,因而是杂乱的,也可能是一般性的,因而是系统化的。

在现实中,很多人就仅仅从经验主义层面来看待自己过去的道德生活经历。他们拥有道德记忆,但他们的道德记忆在很多时候表现为一个个具体的道德生活印象。他们拥有丰富的道德生活经历,那些经历通过他们的记忆能力得到了保存,并且一次又一次地再现,因而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记忆。这样的道德记忆可能是杂乱无章的,但仍然能够成为人类推进道德生活的依据。如果一个人对这些杂乱无章的道德记忆进行系统化的处理,并且形成系统化的道德经验,那么他就能在道德记忆的基础上过上具有较高道德经验水平的道德生活。

人类道德生活需要道德经验的支撑,但由于道德经验并不总是可靠,所以人类如果仅仅依靠基于道德经验而形成的道德记忆来谋求道德生活,那么就难以过上理想的道德生活。基于道德经验而形成的道德记忆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引导人类道德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所拥有的道德记忆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完善。上一代人留给下一代人的道德记忆不一定是完整的,我们在当下形成的道德记忆也可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消失,因此,我们通过由道德经验建构的道德记忆所能获得的道德生活经验不可能满足我们过理想道德生活的所有要求。作为道德动物,我们人类不能满足于基于经验性道德记忆的道德生活水平。 03IIGr1b/LDchNE3GlQeg99d54gWujOTRo4/ezxnoDNqqlNXsxkakHxG+Jom+LZ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