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叛变箭到麻醉针

周瑜老是不能忍受诸葛亮比他聪明。

诸葛亮发明了天上飞的飞鸡,地上跑的牛托和马托,还有防瞌睡椅什么的。周瑜想:“让我来发明一样诸葛亮没有发明过的东西……”

他想啊想,脑子动得太多就容易缺氧,他头晕眼花了。

“得找些补品,不补不行。”他一边对自己说,一边出门去。

大路上,周瑜看见主公孙权的傻儿子拖着鼻涕拍着手,念着歌谣。

一去二三里,四处有人家。

五六七棵树,八九十枝花。

周瑜大吃一惊:“这小子从来没数到过五,今天太出奇了!”

傻小子孙亮告诉周瑜:“刚才一个大叔,给我吃了一粒好苦的糖。”

顺着孙亮指的方向,周瑜急忙追赶。

望着那仙风道骨的背影,周瑜大喊:“先生留步!”

那先生回过头来,原来是神医华佗。

周瑜向华佗行礼:“请问先生刚才给那男孩用的什么药?”

华佗一笑,从腰间解下药葫芦,倒出一颗药丸在掌中:“这是我研制的‘脑力1号’,能显著提高智商。”

见周瑜高兴地将这颗药丸拈在手中,华佗提醒他:“周都督已经够聪明了,不宜服用此药。”

那周瑜已经迫不及待地将药丸丢进口中。

华佗叹道:“唉,只怕聪明反被聪明误。”

周瑜问华佗:“先生还要去哪里?”

“去魏国,”华佗朝北一指,“曹操有不少毛病等我去治呢。”

周瑜放心了:“只要不去蜀国就行,诸葛亮那家伙的智商不能再提高了……”

服下脑力1号的周瑜,坐在桌前感觉良好:“啊,真的头脑十分清醒,就等灵感降临搞发明啦。”

没想到,忽然一支利箭从窗外飞来!周瑜惊慌地将身子一缩,那支箭贴着他头皮飞过,“咚”地钉在了墙上。

周瑜对外面大吼:“谁干的?”

一个长着斗鸡眼的小兵慌忙跑过来道歉:“对不起,是我把箭射偏了。”

“这简直是叛变……”周瑜嘟哝着,但忽然他觉得灵感来了,“且慢,也许我可以发明一种使敌人叛变的箭?”

他抱起给他灵感的斗鸡眼重重亲了一口:“我要奖赏你!”

周瑜想:“‘叛变箭’不能把人射死,要做得袖珍一些。箭杆不但要短,还要做成空心的,好灌进能让人叛变的药水。”

第一支叛变箭造好了,要试验一下,周瑜把它交给斗鸡眼,说:“我信任你,你去把它射到蜀军屁股上。”

“遵命!”

斗鸡眼来到和蜀国相邻的界河边,看到张飞带着几个蜀兵在对岸巡逻。

斗鸡眼想:“要是能让张飞叛变过来,我可立了大功了!”

他把叛变箭搭到弓上,瞄准张飞的屁股。

但他的眼睛有问题,在他的视野里,张飞有两个屁股,他对不准焦距。

距离近一些才好办……斗鸡眼跳下界河,“哗啦哗啦”游到对岸。

他拿着叛变箭跟张飞商量:“请把裤子脱下来,让我完成任务。轻轻地扎一下,不疼的。”

可是张飞不肯脱裤子,他把斗鸡眼带去见军师。

“军师,他要用箭扎我!”

诸葛亮将这小小的箭翻来覆去看了一遍,问斗鸡眼:“你为什么要用箭扎人?”

斗鸡眼说:“这是我们的军事机密,脑袋掉了也不能告诉你!”

诸葛亮就吩咐张飞:“三将军,那你用这箭扎他一下试试。”

“遵命。”

张飞对斗鸡眼说:“轻轻地扎一下,不疼的。”他一手拉下斗鸡眼的裤子,一手将小箭猛地扎进斗鸡眼的屁股。斗鸡眼疼得直叫爸爸。张飞说他要是这么疼肯定会叫妈妈的。但斗鸡眼是因为没有妈妈了才叫爸爸的。

药性很快发作了。斗鸡眼的脸皮先发黄,再变灰,再变蓝,等到脸皮的颜色跟猪肝差不多的时候,他便原原本本地将有关叛变箭的军事机密提供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拿出厚厚的一本书给斗鸡眼看:“你回去对周瑜说,靠叛变箭之类的玩意儿是上不了这本《世界发明大全》的。”

可是斗鸡眼说:“我不回去,我已经叛变啦。要听吗?我有一肚子东吴的娱乐新闻……”

“但我不需要你这样的人。”

为了不让斗鸡眼赖在蜀国,诸葛亮叫张飞帮助斗鸡眼再叛变一次。

张飞就又拉下斗鸡眼的裤子,再将小箭扎进他的屁股。

二次叛变的斗鸡眼又“哗啦哗啦”游过界河,向周瑜汇报了蜀国的情况。

周瑜大怒:“诸葛亮说我上不了《世界发明大全》,气死我啦!”

不过斗鸡眼用自己的身体做了试验,证明叛变箭是有效的,这对周瑜多少有点安慰。

去蜀国看来占不到什么便宜了,周瑜让斗鸡眼带着叛变箭再去魏国试试。

第二天早晨,斗鸡眼又来到吴国和魏国的界河边上,他看见大臣鲁肃正在河边练倒走。鲁肃一边走一边还念念有词:“天天倒着走,活到九十九。”

河对岸,魏国的谋士蒋干,一边散步一边摇头晃脑地背诵三十六计:“瞒天过海,声东击西,欲擒故纵,借刀杀人……”

斗鸡眼想:“这次不管有没有把握,射出去再说吧。”他看见蒋干有两个屁股,便向两个屁股中间射了一箭。“嗖——”

这回运气还不错,眼看离目标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忽然北风大作,那箭在风中掉了个头,被吹了回来。鲁肃正背对着界河倒走,叛变箭飞回来时正好射中了他,倒霉的鲁肃臀部中箭。

鲁肃发了一会儿呆,脸上飞快地变着颜色,等到变成猪肝色,他拔腿便向对岸跑,边跑边嘟哝:“吴国的空气太令人窒息,我要到魏国去!”

“您不能去!”斗鸡眼慌忙追赶。

可是鲁肃已经下了河,因为他的姓里有个“鱼”字,所以他游泳特别好。斗鸡眼直跺脚,眼睁睁看着一个重要的大臣叛变了。

“太好了,”对岸的蒋干可高兴了,他从河里拉起鲁肃,“祝贺你成为曹公的第二百零二位谋士!”

他们一起去见曹操,可把曹操乐坏了:“欢迎鲁先生弃暗投明,还带来吴国的最新科技成果。”曹操一边和鲁肃握手,一边细细打量鲁肃身后那尾巴一样的箭。

曹操一高兴,照例作诗一首:

鲁肃尾巴兮翘得高高,

形势大好兮不是小好!

从此鲁肃开始参加谋士们每天的表决。

比如,谋士甲提出的议题是:“曹丞相早餐应该先喝豆浆还是先吃油条?”

同意先喝豆浆的谋士有一百位。

油条派也有一百票。

本来只需要蒋干再投一票就可以一锤定音了。蒋干说:“先喝豆浆洗洗肠子,有利于消化。”

可现在还要看鲁肃的意见。鲁肃说:“空腹喝豆浆不大好吧?该先吃油条。”

结果,一百零一比一百零一打平。

于是曹操叹口气:“看来我只好干脆不吃早餐了。油条也不能吃,豆浆也不能喝。”

接着谋士乙提出的第二个议题是:“曹丞相是不是把短裤穿在长裤外面更好看?”

有一百个谋士坚持传统的穿法。

另外一百位赞成赶时髦。

曹操赶紧阻止蒋干、鲁肃:“你们二位不必发表意见了!”

“为什么?”

“要是你们再打平,我就只好不穿裤子了!”

再说来到魏国的神医华佗,要给曹操看病并不容易。倒不是曹操的病特别难治,而是曹操这人特别顽固。

华佗说:“你的视野模糊,得把你的眼珠摘下来清洗一下。”

曹操立刻摇手:“太危险,免谈免谈。”

华佗说:“你的心胸狭窄,我可以给你做心房扩大术。”

“那就要动刀子了?”曹操大叫,“我害怕!”

华佗见到曹操的第二百零二位谋士鲁肃,对他说:“从你脸色上看,你并非自然叛变。”

这位医药大师,很快研制出反叛变药汁,用被他改良得更小型的箭给鲁肃注射。

鲁肃脸上的猪肝色很快变蓝变灰又变黄,最后变回了原来的颜色,他便头也不回地出了曹营,归国报效去了。

曹操总算松了一口气,立即命令谋士们重新表决关于油条和豆浆的议案,不论结果是应该先吃油条还是先喝豆浆,他又可以吃早餐了。

“华医生,”曹操对华佗说,“这叛变箭还是很有军事价值的,我出大钱,你替我研制生产……”

但华佗只对医学有兴趣,他用曹操的投资将叛变箭发展成了麻醉针。只要一按针尾,针尖就能喷出药水。

华佗将麻醉针搭在硬弩上,瞄准一匹飞奔的骏马。

“嗖!”麻醉针射中马屁股。马打着哈欠躺下了,睡熟了。

麻醉针成功了。

等马醒来,华佗骑上马离开曹营,前往蜀国。

曹操领着随从们追了上来:“华医生,曹某待你不薄,为何要走?”

“我只喜欢治病救人,”华佗马不停蹄,“可是你有病不要我治。”

曹操命令身旁众将:“去截住他,我不想让他去别的地方说我胆小怕开刀。”

“遵命。”

众将拍马紧追。

眼看就要追上了。

华佗回头笑道:“刚才只做了动物试验,现在要在人体上试一试了。”

他射出麻醉针,正中迫近的魏将。那魏将立刻抱着马头打起呼噜来。

华佗又连发两针,又有二将睡得不省人事,其余的人再不敢追了。

曹操叹道:“华佗走了,我好伤心,回去我一定能写出一首伤心的诗的。”

华佗朝曹操喊道:“什么时候你愿意开刀了,我来给你打麻醉针。打了麻醉针,开刀就不疼!” 0jchOJ5saDCMz6sMmsu1zsRtsWLRMiwgWTGS/eIqPuFXJefDqrJxiaknTV8K4xCx



传声筒

忙了一整天,诸葛亮要休息休息了。他双脚泡在热气腾腾的脚盆里,刚刚翻开一本书。这不是排兵布阵的军事书,也不是科技著作,这是一本让灵魂长上翅膀的抒情诗集,作者是大诗人曹操。

谁知耳边仍不得清静。“大哥,您还没睡吗?”这是对面住着的张飞在大喊。张飞的嗓子是有名的,有出戏里这样唱他:“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这样的声音至少该有一两千分贝吧。

住在诸葛亮隔壁的刘备立刻回应:“三弟,你也没睡吗?你那边蚊子多吗?要是蚊子多,我就不用蚊帐,好把你那边的蚊子引过来。”

张飞楼上的关羽也不甘寂寞:“我也没睡呢!天气有些闷,明天可能会下雨,大哥得把华医生给的膏药贴到腰后,免得关节炎发作。”

诸葛亮用手指塞住耳朵,但挡不住桃园兄弟的阵阵声浪:“他们天天这样互相关心,真叫人受不了。”

第二天,诸葛亮扛来又粗又长的竹子……

“砰!砰!砰!”屋子里的张飞惊讶地看着他的屋墙被打了个洞,一根竹管从洞里伸进来。

竹管的另一头通到刘备那里。

“这叫‘传声筒’,”诸葛亮对刘备说,“今后你们兄弟就可以用它通话了。”

刘备便立刻对着管口喊话:“三弟,我的声音清楚吗?”

“清楚极了,”张飞兴奋地回答,“我还能闻到你的口臭!”

诸葛亮给关羽也装上传声筒。关羽对着两根竹管发话道:“大哥,三弟,我出一道题,看你们的脑筋能不能急转弯……”

现在诸葛亮再也不受桃园兄弟大呼小叫的干扰了。他躺到摇椅上,在清幽宁静的氛围中翻开曹操的诗集……没想到张飞跑来了。

“军师,我大哥叫我传呼你去商量个事……”

“唉,还是不得安生。”诸葛亮无奈地跟张飞出门,一边决定给自己也装个传声筒。

从此,传声筒在蜀国百姓中渐渐普及,给大家带来极大方便。

诸葛亮又向刘备建议:“主公,你可以利用传声筒搜集大家的意见。”

“好主意!”

于是刘备设立了刘备专线,在蜀国各地建造了许多传声亭。

一位老农走进传声亭,对着竹管倾诉道:“主公啊,我种的西瓜得病了,变成红皮绿瓤,又苦又涩!”

竹管里立刻传来刘备的声音:“老人家,别发愁,我马上帮你解决。”

刘备找来专家华佗,摆弄瓶瓶罐罐,研制出治西瓜的特效药。然后让张飞用飞鸡送去药粉,顿时瓜田上空药雾弥漫。药到病除,很快西瓜又成了绿皮红瓤。

一个小男孩在传声亭里向刘备要求:“我外婆在外国,也许就因为在外国才叫‘外婆’,您能让我听到外婆说话吗?”

刘备便决定向魏国和吴国延伸管线……

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住在吴国。诸葛亮摇着鹅毛扇寻思着:“哥哥快过生日了,该送什么礼物给他?”

扇子上的一根鹅毛掉在地上。“鹅毛?”诸葛亮看见鹅毛来了灵感,“对,就送鹅毛!”

诸葛亮将那根鹅毛放进传声筒,然后鼓起两腮一阵猛吹,又拿扇子像扇炉子一般扇着风。

一位老农走进传声亭,对着竹管倾诉道:“主公啊,我种的西瓜得病了,变成红皮绿瓤,又苦又涩!”

七天后,诸葛瑾生日那天,忽见传声筒里飞出鹅毛来,有点发愣。

诸葛瑾也是聪明人,他一下子领悟了弟弟的用意,感动极了:“这真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啊。”

这句有名的话就是这样来的。

(后来诸葛亮过生日时,从传声筒里闻到一股牛奶的甜香。原来诸葛瑾养了一头奶牛,他亲自挤了一杯牛奶倒进传声筒。这杯牛奶顺着管道流啊流,由于天热蒸发,越流越少了,但总算让诸葛亮闻到了牛奶味。)

诸葛亮感动地说:“这真是——‘千里送牛奶,礼不到味到’啊。”但这句话不那么有名,后来失传了。(不过诸葛瑾这种生日送牛奶的做法传到了外国,后来就从牛奶演变成奶油蛋糕。)

由于名人效应,大家都学诸葛亮送鹅毛,鹅毛成了最时兴的礼物。这样一来,鹅们倒霉了,全被拔得光秃秃的。

刘备想和曹操通话,祝贺蜀国的成都市与魏国的许昌市结为友好城市,但曹操听不见刘备的祝贺,传声筒不传声了。刘备吩咐张飞:“三弟,你马上带人检查一下。”

“遵命。”

张飞等拆开管子,里面飞出许多鹅毛,原来管道被堵住了。

传声筒的另一个功能是调节空气。

北方的严冬欢迎南方的暖空气。瞧,窗户上满是冰凌,曹操在管口烘烤着双手,一边对蒋干说:“我的手再不会冻僵了,我可以写许多诗了。”

他的第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从传声筒里跑出来的呀,

是热烘烘的春天的声音。

南方的夏天也不好受。周瑜在大太阳底下汗淋淋地朝家走。他一到家就站到管口吹风:“好爽啊,北方的冷空气!”

装传声筒的人多了,于是有了许多传声站和负责转接的接声郎。

传声站里到处都是装上关节的活动管口,接声郎们对着活动管口听着,喊着,并按照需要将某两根管子接到一起。“喂,我这儿是蜀国……您想找华佗医生咨询皮肤病?华医生去魏国了,我帮您转接过去……”

但接声郎大意或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把“牛头”接到“马嘴”上。

比如说,蒋干要搬家,想找辆牛车。接声郎没接通牛马车行,却接到张飞那里去了。张飞一口答应,驾起飞鸡便来搬家。从城南搬到城北,一眨眼的工夫,刚起飞就得降落。可是飞鸡的运费比牛车贵多了,贵得蒋干直冒汗。

又有一次,周瑜想联合蜀国对魏国展开贸易战。他说:“诸葛先生,我们可以共同提高从魏国进口大白菜的关税……”

结果接通的是曹操,他脸色铁青地听周瑜往下说——“加到百分之三十,怎么样?”

如果这样,魏国的大白菜将会严重过剩,铺天盖地。曹操幻想着,以后他出门时,会像愚公看见太行山和王屋山一样,他看见的是大白菜山。

曹操气冲冲地命令蒋干:“你立刻通知吴国,我们的报复措施是,将对他们的咸带鱼增税百分之三十!”

不用说,周瑜慌了,这下吴国的咸带鱼要成灾了。他幻想着屋子里到处都是僵硬的带鱼,所有的鱼眼睛都瞪着他,还有许多带鱼从门口往里挤……

周瑜无力地吩咐鲁肃:“关于贸易战,你答复魏国,我们愿意停火……”

不过,有了传声筒以后,周瑜老是怀疑蜀国和魏国会秘密对话,互相勾结。

“防人之心不可无,你去安排窃听……”他悄悄对鲁肃说。

趁着夜幕,打着灯笼,鲁肃带人挖开泥土,露出蜀魏之间的通话管道。

“唉,这样做实在有伤大国风度!”鲁肃嘟囔着,他带来的人在管道上开口,接上窃听线路。

这窃听线路通到一个秘密的小房间。周瑜吩咐鲁肃:“窃听的事就由你负责吧,一有情况就向我报告。”

这可是个既无聊又见不得人的差使。鲁肃守着传声筒,一边剪着手指甲。剪完手指甲,再剪脚指甲……

传声筒里传来对话声:“姐姐你不知道,我老公打牌有多臭……”

一个蜀国老太太与一个魏国老太太交流麻将技巧,连聊了五个时辰。

鲁肃连连打着哈欠。忽然有个粗嗓门使他一惊:“老大,等肉票一到吴国,我们就动手……”

这好像是黑社会在密谋绑架!鲁肃紧张地倾听了一会儿,急忙跑出去,跟周瑜打个招呼:“都督,我带人抓歹徒去了!”

见鲁肃率领一队士兵匆匆出发,周瑜不以为然:“哼,擅离职守,狗拿耗子。”

周瑜走进窃听室,正好听见管口传出:“曹丞相,还想较量较量?”

是诸葛亮的声音!

只听曹操说:“我架起炮来,等你攻城。”

诸葛亮说:“我挺兵过河,步步为营。”

“蜀和魏开战了?”周瑜兴奋得直哆嗦。

原来诸葛亮和曹操在进行空对空战争——下盲棋。

曹操指着传声筒对蒋干笑道:“他又是老一套!”蒋干这时在墙上挂着的大棋盘里挪动棋子,黑方和红方每喊一声他就动一步棋。

诸葛亮那边则是关羽管着大棋盘,关羽正想跟军师好好学几招。双方刚刚布好局,张飞急急走来,指着传声筒对诸葛亮耳语:“据可靠情报,周瑜在进行窃听。”

诸葛亮便来个将计就计,故意大声宣布:“我会车马炮齐头并进,将士相倾巢出动!”

魏国那一头,曹操看着蒋干在大棋盘上摆成的阵势大感惊奇——对方的双车双马双炮排成一字横队,将和士都出了九宫格:“哪有这种下法?”

窃听室里的周瑜连连冷笑:“天助我也!我正好乘虚而入,攻占蜀国!”

周瑜立刻领兵出发。

到了蜀国,只见军营里旌旗飘扬,却空无一人。

周瑜闯进诸葛亮的屋子,那把摇椅还在摇着,桌上放着那把鹅毛扇。

周瑜要给妻子小乔报个平安,便对写着“通往吴国”的竹管说道:“亲爱的,我已经到了,我会把诸葛亮的鹅毛扇给你带回去。”

“当然可以,”诸葛亮突然出现,吓了周瑜一大跳,“欢迎多买些本地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你们是来旅游的吧?”

“是的,是的。”周瑜好尴尬。

关羽拿着青龙偃月刀、张飞拿着丈八蛇矛进来,吴兵们惊慌地将兵器扔在地上。

诸葛亮像一个尽职的导游,把游客们带到外面,指着地下介绍道:

“本地的笋很有名,你们可以亲自挖笋。”

锄头和锹已经准备好了,周瑜等无奈地挖起土来。

不一会儿,挖出了那条窃听管道。

“瞧,这笋多大,一直长到吴国去了。”诸葛亮说,“挖掉这‘笋’吧,以后别太‘损’了。”

周瑜窘极了,一锄挖断了窃听管道。

诸葛亮又说一句话,直说得周瑜变了脸色——“说不定曹操现在去吴国‘旅游’了呢。”

周瑜赶紧上马,督促着士兵们火速返回!

关羽、张飞笑了,诸葛亮也笑了起来。 DLwUHRTf4YkBvTmji+0zC2s1pkFZt0EuSVxQ2lM1+zRXKp1rS15o1G8ZlfYzPWF6



假币“小心眼”

今天曹操给谋士们出了个题目:“什么东西最好吃?”

谋士们刚从南方考察回来,对金华火腿印象深刻,就一齐举手说:“火腿最好吃!”

曹操说:“那就请你们每人写一句诗,描绘一下火腿。”

大家赶紧抓耳挠腮,搜索枯肠。

“我来第一句吧——”谋士甲奋勇当先,“火腿本是猪大腿!”

曹操讥讽地点点头:“你不告诉我,我还以为是猪耳朵呢。”

谋士乙说:“我来第二句——猪腿不是人的腿。”

“更妙了!”

谋士丙说:“猪腿进了人的嘴。”

蒋干说:“不吃火腿要后悔!”

“好,蒋干,既然你这样大力推荐,”曹操说,“就命你去吴国采购火腿一百只。”

“唉,自找麻烦,”蒋干坐着马车颠颠簸簸去出差,“后悔作了那句不后悔的诗!”

到了吴国,蒋干把买一百只火腿的钱倒在周瑜面前。

周瑜拿起一个钱币看了看:“都是魏国的钱,在咱们吴国不能通用的。”

蒋干对周瑜说:“你以后也可以拿这钱到魏国来买东西呀。”

周瑜被说服了,于是蒋干把一百只火腿运回魏国。

“魏国有什么好东西?”周瑜指着蒋干拿来的一大口袋钱对鲁肃说,“得把这些钱花掉呀。”

鲁肃想了想:“到冬季进补的时候,可以从北方买点人参。”

鲁肃也是自找苦吃,到了寒风刺骨的时候,他被周瑜派去魏国采购人参了。

“这……这就是那些魏国的钱,”在蒋干面前,鲁肃指着那个钱口袋冻得直抖,“都……都用它们买人参吧。”

蒋干就把口袋里的钱币全都倒出来,一个一个数。

鲁肃说:“还是那么多钱,一枚也没少,咱们留这外国钱也没用呀。”

蒋干数完钱,一挥手:“来人呀,拔人参!”

转眼拔了一大筐,搬上马车,鲁肃完成任务动身回国。

半路上有一段路坑多,马车一颠,筐里的人参颠了几个出来。

鲁肃急忙招呼车夫:“停车!掉东西了,我下去捡。”

车夫满不在乎:“掉就掉几个吧,筐里还有这么多呢。”

鲁肃生气了:“你倒挺大方,这是人参,你当是萝卜呀。”

鲁肃下车捡人参。捡了一个,捡了两个——咦,没想到其中一个真是萝卜。这萝卜长得挺像人参,魏国人就拿它冒充人参了!

鲁肃办事从来认真,立即吩咐车夫返回魏国。

这次鲁肃直接找到曹操,拿着萝卜质问他:“你瞧,人参里掺萝卜,像不像话?”

曹操一见此情,立刻又来了诗兴:

真里也有假,假的能乱真。

真假好难分,萝卜当人参。

鲁肃说:“诗倒是好诗,但不能作首诗就算了。”

“我立刻查办!”曹操马上严肃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曹操指着萝卜怒气冲冲地问蒋干。

“是因为——”蒋干赶紧去找,找来一个钱币,“瞧,吴国付给我们的钱里有一枚假钱……”

蒋干将假钱举到鲁肃面前:“所以,假钱只能买到假人参。”

“这,”鲁肃气得愣住了,“即使是假钱,也是买火腿时你们付给我们的呀。”

“当时没发现,那就是你们的责任了。”曹操这时帮蒋干说话了。

鲁肃回去向周瑜一汇报,周瑜勃然大怒:“岂有此理,我绝不罢休!”

周瑜命令工匠仿造魏国钱币:“哼,我要好好捉弄一下魏国人。”

假币造好了。周瑜让鲁肃找来一枚真币,然后把真的假的混到一起合在双掌中摇了又摇……

“你分辨一下,孰真孰假?”周瑜摊开手掌,要考考鲁肃的眼力。

鲁肃不肯定地拈起两枚中的一枚:“这一枚是真的吧?”

周瑜双手各拿一枚钱币,左看看,右看看,嘟哝道:“呀,我自己也分不清了……”但他忽然兴奋得将鲁肃一把抱起,“说明我成功啦!”

周瑜又派鲁肃去魏国采购。

鲁肃问:“买什么呢?”

周瑜说:“珠宝啦,化妆品啦,名牌服装啦,你看着办吧,反正要让魏国人上当。”

马车上,老好人鲁肃枕着鼓鼓的钱口袋,心里嘀咕:“用假币骗人家,真不好意思……”

到了魏国,鲁肃背着钱口袋在街上溜达,拿不定主意。他不敢进珠宝店,东西越贵重,给他的压力越大。对化妆品和名牌服装他是外行,也不感兴趣。

最后鲁肃来到农贸市场,打算买点葱姜大蒜回去。

使他奇怪的是,无论鱼摊、肉摊还是菜摊,每个摊位前都放着一碗水。

“是不是因为北方太干燥,你们都爱喝水?”鲁肃问一位女摊主。

没想到女摊主说:“这水不是喝的,是防假币用的。”

鲁肃十分惊愕:“怎么防法?”

女摊主便拿了一个钱币放到水碗里,这钱立刻漂了起来。她解释说:“这是新发行的钱币,能浮在水面上,假的就会沉下去。”

鲁肃忙将周瑜造的假币放到碗里试试,果然一沉到底。

“哈,客官,你上当了,收了假币啦!”女摊主叫道。

鲁肃说:“我不明白,钱币怎么会浮起来?”

原来,魏国的间谍机构不是吃干饭的,曹操得知国外在制造假币,便和谋士们商量对策。

蒋干就建议:“咱们换一种钱币吧。”

曹操怀疑道:“换了新币,还是可以仿造的呀。”

蒋干说:“听说诸葛亮已经研究出新的造币技术,专门对付假币。”

“那你快去蜀国!”

蒋干找到诸葛亮,说了来意。诸葛亮就朝旁边大鱼缸里一指,蒋干惊奇地看到一座假山浮在水面上。

诸葛亮介绍道:“这是我国浮石山上的矿石,用这石头当原料,加上我的铸币新工艺,可就独一无二不易仿造了。”……

女摊主告诉鲁肃:“现在通用的‘浮币’全是在蜀国定制的。”

听了鲁肃带回的消息,周瑜又不服气了:“什么‘不易仿造’,诸葛亮又在故弄玄虚!”

周瑜便又派人去蜀国买矿石,不信诸葛亮能做成的事他周瑜做不成。

运矿石的吴国马车抵达蜀国后,张飞来请示诸葛亮:“军师,要不要把矿石卖给吴国?”

“周郎想学学冶炼我不反对,”诸葛亮不紧不慢地摇着鹅毛扇,“不过咱们得跟魏国打个招呼。”

于是浮石山的矿石颠颠簸簸地通过艰难的蜀道运到吴国。

周瑜立刻建起小高炉,亲自戴上手套、拿着钢钎到炉前战高温。

炼了九九八十一天,把矿石烧化了,浇铸成钱币。周瑜急忙抓过样品细看时,“哎呀”一声,烫得赶紧撒手。周瑜的掌心立刻烙上个圆圆的黑印,为造假留下永远的纪念。他正在恼羞成怒,忽然看见刚才扔下的钱币掉进了水盆里,居然稳稳当当浮上了水面。

“成功啦!”周瑜转怒为喜,欢呼起来。

周瑜立刻建起小高炉,亲自戴上手套、拿着钢钎到炉前战高温。

等到所有的钱币浇铸完毕,漂在水池里像一朵朵小小的荷花,出去搜集情报的探子回来了。

“启禀都督,听说魏国打算改变钱币形状。”

周瑜一惊:“改成什么样?”

“不做圆的了,做成方的。”

“怎么办?”鲁肃问周瑜。

周瑜看看掌心那个圆圆的纪念,唉,白烫了这一下:“还能怎么办?回炉重造!”

看着工匠将全部假币稀里哗啦倒回小高炉,周瑜忽然有些担心,反问鲁肃道:“我做成方的,他们再改成三角的,怎么办?”

鲁肃无言可答。

又炼了三十天……六十天……八十天,还差一天。

探子又跑来了:“启禀都督——”

周瑜咬牙切齿:“真的又改成三角的啦?”

“不是的,”探子说,“魏国嫌改来改去太麻烦,委托诸葛亮设计永久钱币,蒋干拿到了设计图,正要回国。”

周瑜大喜:“天助我也!等蒋干路过吴国时……”

蒋干背着个纸卷,骑着他的驴,从蜀国那边走过来。两条驴腿刚刚跨到吴国这边,就被周瑜截住了。

“啊,老同学,周瑜特备薄酒,为君洗尘!”

蒋干是个最重友情的人,虽然在同窗岁月里,周瑜从不肯让蒋干抄他的笔记。老同学难得见面,自然要放量痛饮。

酒杯碰了又碰,渐渐俱有醉意。

席散夜深,仍像群英会时那样,两人同床而眠。蒋干抱着图纸打起呼噜,周瑜却还睁着一只眼。

半夜里,周瑜悄悄起床,轻轻将图纸从蒋干怀中抽出。

周瑜在灯光下兴奋地打开图纸,见上面画着那种“永久钱币”的正反面图样,和以前的式样特别不同的是,钱币中央开了个心形小孔。

周瑜赶紧临摹。

干完后将图纸仍旧卷好,塞回蒋干怀中。

第二天,蒋干起身告别:“多谢款待。”

“哪里,”周瑜说,“每次和你见面,我都很有收获的。”

“告辞了。”

“后会有期。”

蒋干骑驴的背影还没消失,周瑜就迫不及待地命令鲁肃:“立刻按图仿造!”……

返回魏国的路上,蒋干百思不得其解:“我不明白,为什么诸葛先生吩咐我,等过了吴国以后,就把图纸毁掉?”

但不管明白不明白,照诸葛亮的话去做总是没错的。蒋干把图纸折成一只小船,让它漂进芦苇深处……

此后,周瑜造了一大堆假币,常派探子去打听,可老是不见魏国使用“永久钱币”。

在蜀国,张飞对诸葛亮笑道:“周瑜这次亏本亏大了。”

“周瑜要耐心些,”诸葛亮说,“这些假币再过一千年就值钱了。”

诸葛亮给这种钱币起了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叫它“小心眼”。 DLwUHRTf4YkBvTmji+0zC2s1pkFZt0EuSVxQ2lM1+zRXKp1rS15o1G8ZlfYzPWF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