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创建积极的心理模式

这一切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他们经历的各种关系将为他们将来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结打下基础。也就是说,未来他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运用第七感,融入“我们”,与他人联结,取决于他们与看护人(包括父母和祖父母,也包括保姆、老师、同伴或其他在他们生活中有影响力的人)之间依恋关系的质量。

在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相处的时光中,孩子发展出重要的人际技巧,比如沟通、倾听、理解面部表情、理解非语言信息、分享和牺牲。同时,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之中,孩子也会发展出适应周围世界、处理人际关系的特定模式。他们将明白是否能够放心地让他人去了解和回应自己的需求,是否有足够的联结和保护,来支持自己走出去冒险。简言之,他们会明白人际关系给他们带来的是孤独、被忽视、焦虑和疑惑,还是被理解以及被安全地照顾。

想象一个新生儿,他生来就准备着联结,准备着将自己从别人身上看到的东西与自己的行为和内在感受联系起来。但是,如果“别人”不能随时满足他的需求,又会怎样呢?如果他的父母无力照料他或排斥他(这种情况可不少见)呢?在这种情况下,首先侵入孩子头脑的将是困惑和挫折感。如果缺乏与照料者之间持续、亲密的联结,他可能无法在成长中发展第七感,也不会理解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

人际关系心理模式

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之中,孩子会发展出适应周围世界、处理人际关系的特定模式。如果父母能够向孩子表达牢固的、可预期的爱,积极回应他的需求,孩子的第七感就将得到发展,并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心理模式。

我们在生命的早期就学习运用与他人可靠的联结来安抚内在压力,这是安全型依恋的基础。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得到这样的养育,我们的大脑也必须竭尽所能地去适应。孩子将学会“靠自己”,尽量自己安慰自己。孩子大脑中跟关系、情感有关的那部分通路,由于缺乏亲密和联结的滋养,在适者生存的压力下,可能会彻底关闭。这就是在生存压力下,社会化大脑封闭自己天生追求联结的驱力的过程。然而,如果这个婴儿的父母能够向他表达牢固的、可预期的爱,积极响应他的需求,那么他的第七感将得到发展,他的大脑与生俱来的建立关系的潜能也将得到开发。

并不是只有父母才能创建孩子人际关系的适应策略或者说心理模式。想一想,在与身边其他人的关系中,你的孩子能学到什么:一个教练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和为队友做出牺牲;一个吹毛求疵的阿姨教导说一段关系的核心就是否定和找碴儿;某位同学戴着竞争的“眼镜”来看待所有的关系,将每个人都视为对手或敌人;一位老师强调善良和相互尊重,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为孩子们做出同情的示范。

所有这些人际关系体验,都向孩子的大脑植入了“我们”的概念。记住,大脑用重复的经验或联想来预测将要发生什么。如果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淡、疏远、苛刻或充满竞争,也会影响孩子对人际关系的预期。另一方面,如果孩子体验到的人际关系中充满哺育的温暖、联结和保护,这种体验就会成为他们将来的人际关系的示范,不论是与朋友、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还是与伴侣和孩子的关系。

毫不夸张地说,你给孩子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影响将延续数代。通过给予孩子温暖的呵护,有意识地让他们体验、熟悉我们珍视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影响世界的未来。 HQNrbgoLGfE/okGNxPaLcttr47ZFgd4cYozKc51ci8xHMEGDN/KrPG8ACURjGca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