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当孩子不听话时,总忍不住想揍他,怎么办?

重要的是努力避免形成只有母亲与孩子的封闭关系。

现在养育孩子中最让人犯难的,就是母亲和孩子之间总容易形成对外封闭的环境。因为在过去,对于母亲来说,家里不光有父亲,还有爷爷、奶奶,邻居们也常常来串门。所以,就算母亲生气了,也可以在家庭之外发泄一下。

可现在,家庭关系似乎已经变成了仅是母亲和孩子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了。母亲生气了只能冲着孩子发火,而且因为对方还很小,所以母亲更容易没有节制地发火。要是想跟邻居发火,多少都会有些顾虑,不会肆无忌惮,渐渐地也就消气了。可如果处在只有孩子与母亲的对外隔绝的环境中,无论是怒火,还是愤恨,都会被放大。而且母亲也会莫名地产生一种“我们是亲母子,所以没关系”的满不在乎的心理。

房子的构造也是,过去有外廊 、隔扇 ,从而营造出开放式的格局,这就不得不与邻居打交道。可现在的公寓楼,一扇门就把外面的世界隔开了,越发容易形成只有母亲和孩子两个人的世界。外面的人看不见里面的情况,也没法进去。欧美人从常年居住楼房的经验中得知这样封闭的环境是不好的,于是会想办法把家庭向外开放一些。比如开派对、和朋友聊天等,让自己对家庭关系之外的关系开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急速城市化,大家族、共同体消失不见,进而发展成了核心家庭,因而非常需要向外开放的态度。可与之相反的是,人们都在家庭中封闭了起来。

话虽如此,但也并不是说回到过去就全都好了。自古以来,日本式的交际意味着,在那个场合下聚集起来的所有人都必须遵从“大家一起”的交往原则。大家必须一起聊天,和“大家一起”的就是“自己人”。能不能和“大家一起”就成了区分是不是“自己人”的标准。而支撑这一区分标准的,正是所谓的“世俗社会”。

日本式的人际交往的特点是,一旦开始了就没法断绝。而欧美式的交际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其中美国人最为典型。他们不存在明确的“自己人”的概念,无论和谁都可以随便聊天,又什么时候都可以切断这个关系。要是被对方拜托了奇怪的事情,说“不”直接拒绝掉就行了。可是在日本,一不留神搭上话建立了关系之后,哪怕对方以后来借钱也只能说:“哎呀,这……”十分难以拒绝。所以人们就会产生一种想法:干脆从一开始就尽量不要和别人交往好了。

现在人们的交往方式正在不断变化。讨厌传统的日本式交际,却又还没学会欧美的交往模式。所以人们糊里糊涂地就尽量不和别人交往了。也许有人会说:“以前和邻居打打交道真好啊!”但你也别忘了邻里之间的琐事也很让人烦恼。

孩子上幼儿园的妈妈们,也不知道和彼此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要是日本式交往的话,妈妈们在送孩子去幼儿园回来的路上难免会聊一会儿,这时如果其中有谁提议:“一起去喝杯咖啡吧!”那么其他人就算不愿意也必须去,不得不坐在一起聊天……所以妈妈们就尽量不和别人交往了。这样一来,就又形成母亲和孩子两个人的封闭关系了。养孩子的烦恼,也只能给住得很远的大学同学打电话聊聊。

所以现在的妈妈们真的很可怜,她们孤立无援。“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但其实也想和谁有所联结”,大概是这种心情。虽然也可以说是妈妈们自己导致了孤立,但只有母子关系的封闭世界到底该如何向外开放呢?我认为这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今后如何与他人相处?大家都必须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比方说,开家长会的时候,大家可以提议:“虽然很难,但大家还是尽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吧!我们总说要交往,那要交往到什么程度呢?”大家一起聊聊如何保持恰当的距离交往,然后慢慢探索就好了。

另外,如果母子的封闭关系已经到了“精神虐待”的程度,还是去见见专家为好。你不要认为是去向专家咨询,当作去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地方”就好,这么想的话,结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我的
回答和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qbegFlRbXI/i8S92ipsg1Oa8mBsyOaE4ZOSO9XRBeP0QOI+yhuo+by00PzJIXv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