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艺术品诸要素不同的目的

造型艺术中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出于某一目的而被创作出来的。也就是说,对每一件艺术品而言,其目的与艺术特质都可以完全分离。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僵化凝滞、一成不变;因此,起到决定意义的乃是历史的观感。这种关系在两种针锋相对的极端状况所构筑的宽阔空间里自然地变动回旋:一边是目的彻底占据上风,与之俱来的,是艺术成分似乎自发地、不被察觉地走进了生活(例如简单地以四边形样式雕凿的梁,以三角形样式磨制的石箭头),而另一边则是艺术意图的完全覆盖,随之而来的,是目的性意图仅仅被当作艺术品存在的托词[例如陈列室装饰画(Kabinettbild) ]。

所谓“目的”,指的是旨在满足人类某种需求的意图。人类的种种需求,或是来自肉体天性,或是源于智识天性。肉体性的需求就是我们的五感的所需所求;其划分如下:

第一,这种需求仅满足我们的视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称之为装饰性目的。

第二,这种需求满足了我们的其他几种感官;在这种情况下,从该词的最广义意义出发,我们称之为使用目的:例如住宅的目的在于满足触觉,盐瓶的目的在于满足味觉,香炉的目的在于满足嗅觉,乐器的目的在于满足听觉。

智识性的需求旨在激发特定的想象与联想;在这里,我们可以有理由再提出一个想象目的。对于造型艺术而言,重中之重的,便是关于人类与超越人类之上的力量—自然力量以及道德力量之间关系的那些想象。

装饰需求源于眼睛,而我们正是借助这个器官来欣赏造型艺术,批判性地评鉴,造型艺术与大自然之间的创造竞技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以于艺术品中呈现出来。或许这也正是人们常常将装饰与造型艺术相提并论的原因。可以肯定的是,人们既喜欢装饰,也喜欢艺术。但是人们同样喜欢得以被成功激发的智识想象,在这个时候,关涉的就是艺术,而非装饰了。毫无疑问,没有艺术,也就不存在装饰;但是却完全存在着不以装饰为目的的艺术。就最初的源头而言,装饰不过是对虚空的填补而已。只有当人类致力于祛除虚空恐惧(horror vacui ),以服从内心的驱使与大自然之间进行创造竞技的时候,装饰才转变为艺术品。

使用需求往往旨在满足五感中除了视觉以外的其他几感的需要;但是,经由人类之手,为了满足人类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产物,总是无法回避视觉接触的。于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便是,在所有涉及使用目的,并由此(为了眼睛)填补了虚空的地方,都会同样要求顾及装饰需求。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想象需求 。而这种在其他两个目的之外对于装饰目的的顾及究竟到了何等程度,却再一次是因时而异的。由此,这种顾及程度也同样成了历史观察的对象。

与此相反,最为确凿无误的是,在这三个目的中,没有哪一个目的能够在某一段艺术时期里(即便是伊斯兰艺术也概莫能外)取得排他性使用的地位。这三个目的中究竟哪一个目的最早出现在人类的艺术创造之中?这个问题并无定论。从时至今日还活跃着的某些人类原始种族来看,我们也许可以猜想,装饰需求(文身)或许是所有需求中最为基础的。不过,在今时今日的地球上,再没有哪一个族群能够完全陌生于使用目的以及想象目的了。尤其是在那些所谓的“史前艺术”以及历史最为悠久的艺术(古埃及艺术)中,所有这三个目的都不分先后、别无二致地为造型艺术所用。

我们以环地中海各文化族群世界观的两次更迭为区隔依据 ,划分出了三大历史时期,那么,在其中的每一个历史时期中,目的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hkaT2BQTE5amBqIVfASjJH6pndR6o0gBa1cU/k3mL/aTs2n16TIVDdDh6WFe0d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