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俄尼索斯是酒神和狂欢之神,他是宙斯与底比斯凡人塞墨勒(Semele)生下的儿子,即希腊神话中唯一一个母亲为凡人的神。他是在漫游过程中发明了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神,他经常乘着由狮子、老虎或豹子拉的双轮车,在大批半人半羊神和一群酒神狂女(Maenads)伴随下周游世界,推广酒神崇拜。
关于他的起源一直不清楚,或许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的最早崇拜,还有人对他是否希腊本土的神有争议。有人认为他的起源与印度有关,也有人认为他的起源与古埃及的奥西里斯神有关。 [1]
狄俄尼索斯最初并不是奥林匹斯的主要神,因为重生的神话,在希腊后期历史中酒神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酒神在罗马又称巴克斯(Bacchus),是植物神、葡萄种植业和酿酒的保护神。传说,狄俄尼索斯懂得所有自然的秘密以及酒的历史,乘坐着由野兽驾驶的四轮马车到处游荡。他走到哪儿,乐声、歌声、狂饮就跟到哪里。酒神祭祀是最神秘的祭祀,人们打破一切禁忌,狂饮烂醉,放纵欲望。但是酒神生性乐观、积极向上,象征促进万物生长与自然界的新生。 [2]
古希腊人在葡萄收获季节祭祷狄俄尼索斯的仪式后来成为悲喜剧的起源 ,仪式最初只有妇女参加,男子禁止观看。最高潮时往往是无节制的纵欲欢呼,她们将代表酒神的山羊、蛇等动物撕碎作为圣餐,罗马帝国时期延续这一酒神颂歌活动,庞贝城遗址中发现有反映酒神狄俄尼索斯的马赛克壁画。罗马帝国后期,皇帝和基督教会都下令禁止旧宗教仪式,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首当其冲,成为被查禁的重点对象,因为酗酒已成为帝国衰败的原因之一,但是葡萄收获时的狄俄尼索斯酒神狂欢活动已经浸淫民间,深入人心,各地祭祀酒神的仪式秘密流行,屡禁不止。
现存最早最全面的狄俄尼索斯酒神资料出自希腊著名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约前480—约前406)的《酒神的伴侣》(又译为《女酒神的信徒》或《酒神颂》)。古代流传下来描绘与塑造狄俄索尼斯的艺术作品很多,其形象塑造各式各样,垂肩卷发、头部饰带、头戴花环、手持神杖或手拿酒具。如果说艺术品是文化的表现形式,那么图像在交流中的作用远远超过了文字,起源于地中海地区的酒神超越疆界进入欧亚大陆多元文化的汇集之地,喻示着歌乐狂饮、发泄情绪的酒神精神,成为各地民众挣脱束缚、获得新生的快意喜好。
狄俄尼索斯的形象在西方古典艺术中很受欢迎,在古希腊罗马的壁画、雕塑和各类器物中比比皆是,主要有三种类型:最早是留着长胡须的男子形象,后来又变成漂亮文弱的青年形象和童婴形象。他的主要标志是酒器、常春藤花环、葡萄藤、酒神杖(Thyrsos,两头装饰有常春藤叶子,象征男性生殖器),陪伴他的不仅有狮子、老虎、豹子等猛兽,还有象征多产的金牛、公羊等。狮子或豹子经常成为他的坐骑或为他拉车,此类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种类都非常丰富。
拜占庭帝国境内也流行酒神狄俄尼索斯崇拜,出现在艺术品中的狄俄尼索斯常常都是东倒西歪醉醺醺的形象,几乎与他形影不离的是酒罐或是酒杯,这是“醉拂菻”的最基本特征。有的图案上狄俄尼索斯手持神杖与狮子或豹子在一起,被人们混同为外邦进贡狮子的拂菻图,并没有一点醉醺醺的样子,这可能是人们不清楚两者的区别,虽然都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形象,但醉与不醉,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彩绘陶驼俑,品相完整,色泽鲜艳,也以驼囊上酒神狄俄尼索斯形象享誉海外。但其英文说明介绍说:“这种大夏人的陶塑骆驼模型可能是中国制作的古墓随葬陶俑的一个罕见例子。驼囊上中心人物的身份是不确定的,他可能代表的是印度的俱毗罗——夜叉之王,描绘他在饮酒的场景,旁边的女人在侍奉他。然而,在对俱毗罗的描述中,满脸大胡子和没有头盔的形象是不寻常的。另一种对场景的解释是,这三个人物的灵感来自于《基督落架图》,这是早期基督教肖像学中一个重要主题,可能是沿着丝绸之路传播的。” 这个说明显然是值得商榷的,尽管其“希腊化”辐射延伸到大夏和印度,但实际上这个驼囊酒神图像很有可能来自粟特人或景教教会的传播,不必旁枝繁叶绕到南亚。据记载,568年出使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的突厥外交使节摩尼亚诃(Maniakh)就是擅长语言的粟特人 。至于基督从受刑的十字架解脱下来更是望图生义。
隋墓出土的驼囊“醉拂菻”图像,不仅证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品也源自中国隋代,而且也证明希腊酒神狄俄索尼斯的艺术造型流传是有脉络的,从罗马帝国衰落到拜占庭其创造的神话题材一直是不朽传奇。令人惊喜的是,大都会收藏的骆驼俑与长安隋张綝墓、茅坡墓出土骆驼俑,在造型上完全一样,驼囊直接搭在驼背上,并有毡帐支撑排架。驼背顶上侧翼都有武士形象,均位于方形毡毯铺开的四隅,帐篷顶部雕刻出圆窟窗。只不过长安出土的红陶胎质无彩绘,略显粗糙。至于欧洲收藏者展示的驼囊酒神图像,虽无完整骆驼俑,但图像清晰与大都会收藏品基本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