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案例分析

患者,男性,45岁。心电图检查如下(图1-3-1)。

步骤一: 先找出P波,判断P波是否是窦性P波。①该病例每个QRS波之前均有P波存在。②P波在Ⅱ、V 1 导联最清楚,窦性P波的方向:Ⅰ、Ⅱ、Ⅲ、aVF、V 5 导联直立(正向),aVR导联倒置(负向)。③V 1 导联P波多双向,也可直立或倒置(图1-3-2)。

图1-3-1 本病例心电图

图1-3-2 P波

图1-3-3 RR间距

步骤二: 测定PP或RR间距、计算心房率或心室率,正常心率范围:60~100次/min。本病例RR间距:0.8s;心率:60÷0.8=75次/min(图1-3-3)。

步骤三: 测量P波振幅及时间,除了aVR、V 1 导联外,P波在大多数心电图导联上是直立的。肢体导联≤2.5mV、在胸壁导联≤0.15mV;宽度<2.5mV(0.1s)。本病例P波高度为0.2mV,P波宽度为0.08s(图1-3-4),均在正常范围。

图1-3-4 P波振幅及时间

图1-3-5 PR间期

步骤四: 测量PR间期,为0.16s(图1-3-5),在正常范围0.12~0.20s内。

步骤五: 心电轴的测量:一般指的是平均QRS电轴,代表整个心室在除极过程这一总时间内的平均向量的方向与大小。常用的心电轴测量方法为目测法:①根据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估测心电轴是否偏移。②若Ⅰ、Ⅲ导联QRS波群主波均向上,提示电轴不偏。③若Ⅰ导联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则提示电轴右偏。④若Ⅲ导联主波向下,Ⅰ导联主波向上,则电轴左偏。本病例Ⅰ、Ⅲ导联QRS波群主波均向上(图1-3-6),说明心电轴正常。

图1-3-6 心电轴

步骤六: 测量QRS波群的振幅及整体波宽(重点在于V 1 、V 5 、AVL、AVF):①QRS波群表示心室的除极,正常为0.06~0.10s,时限≤0.11s。②正常情况下,V 1 导联R波反映室间隔激动,振幅不超过0.4mV(4mm),在V 5 导联反映左心室激动,振幅不超过2.5mV。该病例V 5 R波最长导联线振幅为2mV(图1-3-7),未超过2.5mV。

步骤七: 测量QT间期:QT时间正常为0.32~0.44s,QT间期延长是室性心动过速的危险因子之一,可能引起猝死。该病例QT间期:0.4s(图1-3-8),在正常范围内。

步骤八: 观察ST段有无上、下偏移:①基线上S波的终点到T波的起点称为ST段。②ST段的起点称之为J点。③正常情况下ST段、J点与T波和下个周期P波间的等电位线平齐。该病例ST段、J点与T波和下个周期P波间的等电位线平齐(图1-3-9)。

图1-3-7 $1波

图1-3-8 QT间期

图1-3-9 ST段

步骤九: 观察T波形态、方向、振幅:T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不超过0.5mV,胸导联一般不超过1mV。本病例T波振幅在肢体导联均未超过0.5mV(图1-3-10),T波在胸导联均未超过1mV(图1-3-11)。

通过解析心电图的九个步骤,我们得出本病例的心电图特征:P波规律出现,时间、电压正常,心率75次/min,PR间期0.16s,QT间期0.4s。心电轴正常。QRS波群形态、时间、电压均正常。ST段、J点与T波和下个周期P波间的等电位线平齐,T波方向、电压正常。

本病例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岳 佳 李 燕)

图1-3-10 T波在肢体导联

图1-3-11 T波在胸导联

参考文献

[1]潘大明.心电图学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3-14.

[2]陈新.临床心电图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20.

[3]吕聪敏,汤建民.临床实用心电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5-20.

[4]唐忠善,谷志彬,耶闯.临床心电图精要[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7-30.

[5]戴万亨,张永涛.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433-435.

[6]潘大明.心电图学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22-28.

[7]程硕涛,苏立.心电图诊断掌中宝(彩图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1-20. hIUTL96UjKIqleVKcJiUa2qD0CdSIo+RFqRpjer0QLs71f8eCus0omuJwaqQBUX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