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感冒虽小,不可大意

张先生身体一向很好,以前很重视锻炼,经常去健身房,游泳、跑步、骑车几乎也从不间断,所以一年到头大病小病都没有。有时偶尔感冒一次,多喝几杯热水,睡一觉就基本好了。但是近几年由于工作越来越忙,张先生实在抽不出时间运动,一个月顶多运动一次。他自己感觉身体大不如前了,经常感冒不说,每次一感冒就得持续一个多礼拜,而且不吃药根本好不了,有时候甚至要去“打点滴”。办公室同事一旦感冒,他紧接着也会中招,头疼、发冷、流清鼻涕,完全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工作。好在回到家后,刚刚学习了穴位保健的妻子帮他在背部的大椎穴和头部的风府穴、风池穴拔罐和艾灸,他睡了一觉之后,感冒竟然好了。这也是几年来他第一次没吃药就扛过了感冒。

感冒,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发于冬春季节,多为散发,在气候急剧变化时可流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0%~80%由病毒引起,少数由细菌引起。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主要有流感病毒(包括甲、乙、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

病毒、细菌主要通过患者打喷嚏、咳嗽等造成的飞沫经空气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源传播。当人体遭遇气候急剧变化、淋雨涉水、过度疲劳等因素时,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患病。

临床表现类型有普通感冒、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疱疹性咽峡炎、急性咽结膜炎、急性咽扁桃体炎等,少数患者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

由于人体对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众多病原微生物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无交叉免疫,因而本病一年内可多次发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一般无并发症者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

患者常有外感史(如淋雨涉水,遭遇气候急剧变化),起病较急,有打喷嚏、鼻塞、流清涕等表现,也可出现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有咽喉痛;此外还有头痛、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音嘶哑等症状,有时候由于咽鼓管炎,还会出现听力减退。查体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可有充血。血常规检验中,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偏低,伴有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者可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感冒的自然病程为3~7天,伴有并发症者病程会随之延长。

中医这么说

中医认为,感冒是以风邪为主的六淫邪气在人体虚时,从皮毛、口鼻入侵而导致出现一系列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咯痰、头胀头痛等为主的症状。可分为风寒、风热、暑湿等不同的证型。其中,风寒感冒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为主症,同时伴有头痛、四肢酸楚、鼻塞、流清涕、咽痒、咳嗽、咯吐稀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等症状;风热感冒以发热重、恶寒轻、微恶风、有汗为主症,同时伴有头痛、面赤、鼻塞而干、少鼻涕或流脓涕、咽喉肿痛、咳嗽、咳黄痰、口渴喜饮等热象;暑湿感冒则会出现身热不扬、微恶风、发热不畅、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头痛、口渴烦热,或可出现口中黏腻、渴不多饮、咳声重浊不扬、胸闷痞满、纳呆、腹胀、大便稀溏、小便短赤等症状。

感冒的简易自我诊断

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全身不适。

特效穴轻松定位

1. 大椎穴 :在项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后正中线上。

2. 风府穴 :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3. 风池穴 :在枕骨下,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平风府穴。

感冒的自我按摩穴位

自我保健按摩方法

取坐位,一手托头颈,用另一手掌根重按、轻揉大椎穴1~2分钟,并用拇指指腹按揉风府穴1~2分钟,以穴位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度。

取坐位或俯卧位,用双手拇指放在两侧风池穴处,环形按揉3~5分钟,力度适中,以穴位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每天可按摩1~2次。

为何选这些穴位

大椎穴属督脉,人体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交会于此,其总领全身阳气,是补益阳气的要穴。掐按大椎穴20秒,松开3秒,反复几次可起到退热的效果;将双手搓热,四指并拢贴于颈部反复揉擦大椎穴2~3分钟,可起到通经活络、温气和血的作用,促进体内阳气的循环,改善四肢发凉的症状。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穴,是足少阳、阳维之会,也是风邪蓄积之处,经常按摩此穴可达到祛除风邪的作用,还能清利头目、安神助眠。

Tips

感冒后注意多休息、多饮水,饮食以清淡为主,同时注意防寒保暖,严防天气变化。另外,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使用不卫生的手接触口、眼、鼻。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若此时出入人多的公共场所应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若出现长时间持续高热不退等疾病加重征象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UFsCt1akGDJPwE/h3i1p1/whfkYAxN/Rqr02JHoDPD5hGT6aJCtJf/ctaOF1WKS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