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突发眩晕不要慌,先检查,再按摩

张先生最近工作特别忙,经常加班,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忙个不停,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所以身体也渐渐出了问题。首先是觉得颈椎痛和肩背痛,然后忽然头晕眼花,甚至看东西时觉得天旋地转,同时还伴有恶心呕吐。这可把他吓坏了,还以为得了脑癌之类的不治之症,他不敢告诉家人,偷偷跑到医院要求做磁共振成像检查,医生听了他的病史觉得没必要,拍个普通的X线片就好了,但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做了一个全套的身体检查。结果显示他是病了,但并不严重,只是原有的颈椎病严重了,压迫了脑内的血管造成眩晕。拿到检查结果他才松了一口气,但是也意识到身体是不能用来熬的,不然随时都有可能出问题,如果真的是严重的问题,那是什么都换不回来的!

眩晕可分为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以系统性眩晕为主。系统性眩晕是由前庭系统病变引起的,又称之为真性眩晕,其以患者自身或环境有旋转感为特征。根据其病位的不同,又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周围性眩晕可因梅尼埃病、急性中耳炎等导致,而中枢性眩晕常见于听神经瘤、小脑或脑干病变、颞叶肿瘤及癫痫、颈椎病等疾病。

非系统性眩晕是由前庭系统以外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诸如眼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内分泌代谢病(低血糖、糖尿病)、贫血及血液病、感染、中毒和神经症等,因此又称为假性眩晕。假性眩晕表现为头晕眼花,或头重脚轻,或站立不稳,但无自身或环境旋转感,也很少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

中医这么说

眩晕是自觉头晕眼花或视物旋转动摇的一种症状,可轻可重。轻者发作短暂,片刻即停止;重者自觉眩晕不能站立、摇摇欲坠,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医认为,眩晕的基本病机是气血不足、清窍失养,病位在脑与清窍,与肝脾肾相关联,中医上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另外,脑部外伤也可导致此疾病的发生。

眩晕有虚实之分,实证分为肝阳上亢证、痰浊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虚证分为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若眩晕兼见耳鸣、头胀痛、心烦易怒、遇劳或情志不畅而发或加重、面色潮红、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是为肝阳上亢证;若眩晕兼见头重如裹、胸闷恶心、食少纳呆、少寐、苔白腻、脉濡滑,是为痰浊中阻证;若眩晕见有外伤史、头痛、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面唇紫黯、舌黯有瘀斑、脉涩或细涩,是为瘀血阻络证;若眩晕动则加重,遇劳而发,面色 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神疲懒言、腹胀纳呆、舌质淡、脉细弱,是为气血亏虚证;若眩晕迁延日久,精神萎靡,少寐多梦、健忘、腰膝酸软、耳鸣、舌红、苔薄、脉弦细,是为肾精不足证。

眩晕的简易自我诊断

以头晕眼花、天旋地转、不能站立、头重脚轻为主要症状,可或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特效穴轻松定位

1. 风池穴 :位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平风府穴。

2. 太溪穴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3. 百会穴 :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4. 内关穴 :当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眩晕的自我按摩穴位

自我保健按摩方法

取坐位或俯卧位,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由轻到重按揉两侧的风池穴2~3分钟,局部酸胀即可;或可用双手拿揉风池穴周围的肌肉。

用拇指或其余四指的指腹按揉太溪穴2~3分钟。

用手掌按揉百会穴,按顺时针方向按摩2分钟,之后按逆时针方向按摩2分钟,力度适中,以穴位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

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用力按压内关穴,用力不可过大,以穴位局部酸胀为宜。

为何选这些穴位

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头颈之交,按摩此处可缓解头颈部肌肉紧张,减轻颈椎压力,改善颈椎曲度,对颈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风池穴还有抵外邪入侵的作用,按揉此穴具有预防感冒的功效,大风天气需用衣领或围巾等遮挡此处。风池穴还有清利头目、通鼻窍的作用,对头痛、鼻塞等也有很好的疗效。太溪穴属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和原穴,是肾气最充足的地方,在古代又称“回阳九穴之一”,按揉此穴可起到补肾回阳、固本的作用,对头晕目眩有较好疗效。百会穴属于督脉,位于头顶部,能够通达全身阴阳脉络,是各经脉气血汇聚之处,有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按摩此穴可起到清利头目、解晕止眩的功效。内关穴有和胃降逆止呕的功效,若出现眩晕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可以按摩此处。

Tips

特效穴的自我按摩方法对于系统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对于非系统性眩晕,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2P1VrYHs5D81bqRM42evEsKyOaOtTF/uYm7fw+Hww3lsCbghtTYcMv3KqGcUP5C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