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致谢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学者的特别指导。我非常感谢王赓武先生,他读了两遍我的手稿,并为我提供了有益的批评、坚定的鼓励以及他自己的有关中国民族主义的知识。同时也非常感谢Peter Katzenstein,他对我形成从世界政治视角来观察民族主义的方法论观点提供了重要帮助;还有Benjamin Schwartz,他鼓励我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中国的新民族主义。

非常感谢Paul A.Cohen、Eric Heginbotham、黄亚生、刘晓源、Ido Oren、Robert Ross、Etel Solingen、吴国光、Ashutosh Varshney、王小冬和黄朝瀚的点评和建议。感谢来自剑桥大学出版社的两位匿名推荐人,他们给予了我有关国际政治方面建设性的意见。还要感谢黄山奇、邱泽奇、傅高义(Ezra Vogel)、James L.Watson和王志广所提供的经常性帮助。

感谢剑桥大学出版社“亚太研究丛书”的编辑John Ravenhill鼓励我把这本书稿提交给这套丛书。我还想感谢剑桥大学出版社编辑们的有益支持,尤其是Phillipa McGuinness,从书稿的初审直到书的出版,她都参与其中。还有Paul Watt和Edward Garuso,他们在手稿编辑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还要感谢Russell Brooks为本书准备了索引。

最后,我要感谢很多机构的支持,正因如此,本研究项目才可能顺利进行。非常感谢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国际和平与安全研究基金提供的研究经费。我还要感谢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傅高义先生领导下的费正清中心(Fairbank Center)为我(以及其他许多中国学者)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知识环境,而王赓武先生领导下东亚研究所(East Asian institute)在世界上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的新加坡,为我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学术场所。最后,非常感谢东亚研究所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我的帮助。 O9UVmwXnJcmpHsDUzSV5loJkgvX7H0huI81szOIDI8VjyF/VXCKsvtNfNJ5BRy4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